首页 理论教育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

时间:2022-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2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发现军队人员传染病疫情,应按军队要求报告。

一、检测报告内容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二、填报要求

1.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由指定人员统一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5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3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5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5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3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4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三、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2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

1.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医院发现地方人员传染病疫情,应向属地区(县)级CDC报告。发现军队人员传染病疫情,应按军队要求报告。

四、报告要求

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h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2.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h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h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h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4.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

5.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