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屈光不正,如何分类

什么是屈光不正,如何分类

时间:2022-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应了解一下什么是正视眼,此种提法是从理论上而言,但实际上完全正视的眼睛并不很多。主要原因是晶状体和角膜屈光力过强,眼轴过长。正视眼的老视一般出现在40岁左右,临床表现为阅读时视力下降,视物不适感。白内障摘除术后应补充屈光力的不足,尽量恢复手术眼的视力。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应了解一下什么是正视眼,此种提法是从理论上而言,但实际上完全正视的眼睛并不很多。因为眼的屈光系统的各个屈光单元的弧度、位置等方面并不是完全符合物理光学要求的。此概念是指眼球在没有任何调节的状态下,来自无限远的平行光线(5m以外的光线为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焦点,称为正视眼。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如眼球长度发生变化或某一部分屈光能力发生变化),使得无限远的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形成的焦点不在视网膜上,而在视网膜的前面或后面;有的根本不能形成焦点,而在视网膜的前面或后面形成焦线,这些均称为非正视眼,也称屈光不正。

正视眼是形容没有屈光不正的术语。没有屈光不正的眼称为正视眼。

非正视眼可指任何一种屈光不正。非正视眼分类如下。

(1)近视眼:近视眼近视力正常而远视力减退。在近视眼,光线成像于视网膜之前。主要原因是晶状体和角膜屈光力过强,眼轴过长。如果儿童时期发生近视,通常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直至成年。当生长发育停止时,眼轴已经变长。近视程度也减缓或停止。近视在成年早期白内障时也会有所发展,晶状体增厚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高度近视,即近视度数超过-6.00D的近视终身都可能会发展。高度近视易发生视网膜脱离。近视用凹镜片或负镜片矫正。

(2)远视眼:远视眼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减退。在远视眼,晶状体屈光力弱,眼轴过短。多数儿童都有远视(“生理性远视”,因为远视在儿童期是正常的),生长到青春期时远视程度逐渐地减轻。随年龄增长,眼的调节功能逐渐减弱,远视引起“眼疲劳”征象,视物不舒服,视力下降。远视患者经常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远视用凸镜片或正镜片矫正。

(3)老视:老视是年龄所致的正常生理过程。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功能减弱,看近时不能将光线成像在视网膜上。患者多因阅读吃力发现老视。正视眼的老视一般出现在40岁左右,临床表现为阅读时视力下降,视物不适感。远视眼者老视出现较早,40岁以前即开始;近视眼者出现较晚,40岁以后才出现。老视用凸镜片矫正改善近视力。

(4)散光:正常角膜中央是球面的。角膜表面非球面(散光)时,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两条焦线。散光用非球面柱镜矫正。

(5)无晶状体眼:正常眼内晶状体在位称为有晶状体眼。如果晶状体被取出(白内障摘除术)则称为无晶状体眼。白内障摘除术后应补充屈光力的不足,尽量恢复手术眼的视力。发展中国家白内障术后最常使用白内障眼镜(高度球面凸镜片)矫正视力。接触镜和人工晶状体植入也可以矫正无晶状体眼。未矫正的无晶状体眼视力通常在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盲”的范围以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