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肾功能不全

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肾功能不全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何某82岁,患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30多年,天气一变化就咳嗽、哮喘、心悸,晚上不能入睡,一躺下就气喘不能呼吸。已不咳嗽,体温正常。治至六诊时,病人肺部咳喘之标症已经全消。还有本病人肾功能也不好,这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治疗要从脾肾中求之。痼疾虽为主要方面,但病情稳定,外感会速化,从而引动痼疾而致于死命,风寒化热又水气凌心,必要先保住肺心的功能,救命为第一要务。

何某82岁,患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30多年,天气一变化就咳嗽、哮喘、心悸,晚上不能入睡,一躺下就气喘不能呼吸。来诊时是9月中旬,天气变化很大,因其长年生病,身体也很虚弱。得了风寒,咳嗽时痰中有血,血色鲜红,气喘不能卧,神疲无力,稍动则气喘汗出,患者自述在家里楼梯爬到二楼也要休息2次。舌淡黯,苔滑腻偏黄,舌头一伸出有水滴出。右脉沉细弦涩,左脉虚弱无力,整体脉象偏数。肾功能检查示尿素氮和肌苷都高出很多。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体温38.5℃。

诊:风寒化热,水气凌心。

治:清肺化痰,健脾利水。

生石膏50g,麻黄10g,杏仁15g,桔梗15g,党参30g,苍术20g,茯苓100g,生甘草15g,陈皮15g,干姜10g,半夏20g,鱼腥草30g。1剂。

病人上午煎吃1次,2个小时后气喘开始好转。下午原药再煎吃1次,晚上不咳喘,能躺下安睡。

二诊:病人说其痰中已无血,体温36.5℃。舌淡黯,苔稍退,但还是滑腻,但滴出之水已无,苔色转白。脉沉细弦,重取无力,左脉偏虚。

生石膏30g,麻黄5g,杏仁15g,桔梗10g,党参30g,苍术20g,茯苓50g,生甘草15g,干姜20g,陈皮15g,半夏20g,鱼腥草30g。2剂。

三诊:病人自述能爬到三楼才会气喘。已不咳嗽,体温正常。舌淡黯,苔白稍腻。脉沉细弦,重取无力,左脉偏虚。

麻黄5g,杏仁10g,黄芪30g,党参30g,苍术20g,茯苓30g,生甘草15g,干姜20g,陈皮15g,半夏15g,当归15g,鸡血藤30g,鱼腥草30g。2剂。

四诊:病人身体感觉良好。多活动后还是气喘。舌淡黯,脉沉细弦,但已不像原来那样弦劲,是弦而缓,重取无力,左脉偏虚。

黄芪50g,党参30g,苍术30g,茯苓30g,生甘草15g,干姜20g,陈皮15g,半夏15g,当归15g,鸡血藤30g,麻黄5g,杏仁10g,五味子30g,鱼腥草30g。5剂。

五诊:病人无不适。舌脉如前。

黄芪50g,苍术30g,茯苓30g,生甘草15g,干姜20g,陈皮15g,半夏15g,鸡血藤50g,炙麻黄5g,杏仁10g,五味子30g,菟丝子30g,覆盆子30g,炮附子15g,山茱萸30g,益母草30g。10剂。

六诊:病人无不适,舌稍转红,左脉稍有力。

黄芪50g,苍术30g,茯苓30g,生甘草15g,干姜20g,陈皮15g,半夏15g,鸡血藤50g,炙麻黄3g,杏仁5g,五味子30g,菟丝子30g,覆盆子30g,炮附子15g,山茱萸30g,皂刺10g,石菖蒲10g,益母草30g。20剂。

七诊:病人尿常规示蛋白(+),隐血已消失,肾功能检查示尿素氮和肌苷已接近正常。以六诊原方再服1个月。

分析:本病治疗实在棘手,但遵从中医“急则治标”的治疗原则,虽说还有很多其他的病,但风寒化热和水气凌心的病机必须首先解决。病人久病,身体素虚,加上天气的变化,势必使痼疾发作。着凉,从中医上来说,就是伤寒,只是因为病人的体质强弱和所伤寒邪的轻重而形成病情的轻重。本例原有痼疾,“久病必虚”,体虚不能固外,所以天气一变人就易生病,气温下降,体表的毛孔收缩,体内阳气弱,膀胱气化不利,所以水液代谢不利,阻于肺引动痼疾而咳喘,上凌于心而心悸不得眠。体内的热气不能外散,郁而化热,这就是伤寒为什么会发热的原因。治疗先把心肺问题解决,这是关键中的关键,痼疾不是一日而成,治疗也不是一时而就,急者先治。

该患者高龄,身体又有痼疾,天气的变化让病情一时严重起来,治疗的关键在于心肺功能的恢复,外有寒闭于表,内有水气凌心,并且水气同阻于肺。于是重用茯苓100g以利水强心,生石膏、麻黄、杏仁、生甘草为《伤寒论》中著名的“麻杏石甘汤”,可以说是一个针对风寒化热的专方,因病人痰中带血,说明热重,所以重用生石膏以去热;加桔梗泄肺祛痰,与生甘草合用,有很好的祛痰效果;党参、苍术、陈皮、干姜、甘草、茯苓、半夏健脾化湿,以绝痰之源,同时健脾补气以扶正气,达到去邪而不伤正;风寒化热,再加上痰湿闭阻在内,极易化毒,所以再加用鱼腥草,一可清肺解毒;二则气香味辛甘,气香可以和脾气,辛甘味,虽说解毒,但不会有苦寒类解毒药对脾胃的副作用;三是本药有很好的排痰效果。方中用药,虽温寒并用,攻补兼施,但总的目标就是清肺排痰,利水强心。达到治人、治病的目的。

二诊:病人痰中已无血,体温正常,急病已去。但舌淡黯,苔稍退,但仍滑腻,脉沉细弦而无力。病机转变,治疗也当有所转变,因郁热已去,所以生石膏的用量要减少,因为生石膏太寒,以免伤正,但病人还有气喘,生石膏是金石之品,质重下沉,可以宁肺,所以还是得用。但病人的舌脉显示体内痰湿仍较重,所以加重干姜用量以制生石膏之寒性,以利于化痰。

三诊:病人气喘明显好转,已不咳嗽,说明标病已去,治疗当以治本为主。所以去生石膏之寒以免伤脾阳而不利化痰,因为本病痰瘀互结,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不解决,本病必治不好。所以必得以运脾化痰、利肺通络为治。

治至六诊时,病人肺部咳喘之标症已经全消。“久病必虚”“久病及肾”,何况是一位80多岁的高年之人,肾气必是虚的。肺主气,但气之根在肾,气之统在脾。还有本病人肾功能也不好,这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治疗要从脾肾中求之。然本病的顽痰瘀阻已成痼疾,治疗实非一日可成,治疗也得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对于这种本来有痼疾,又得新感的病人,必先治新感,这是一个治疗原则,不能错。痼疾虽为主要方面,但病情稳定,外感会速化,从而引动痼疾而致于死命,风寒化热又水气凌心,必要先保住肺心的功能,救命为第一要务。标急控制住了,再根据病机的转变,不断调整治疗方法,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的剥。直到痼疾病机稳定时,再针对主要矛盾进行一个较长时间的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