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颈椎横突注射

第颈椎横突注射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2颈椎横突穿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对多数颈源性头痛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针尖触及横突后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流出,注入2%利多卡因1ml试验性阻滞,观察10min后,检查疼痛及压痛点,如疼痛及压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分次缓慢注射局麻药皮质激素溶液。

第2颈椎横突注射是治疗上颈部疼痛和颈源性头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许多受颈源性头痛困扰多年的患者,经几次第2颈椎横突注射后缓解,根据解剖学结构分析,如此好的疗效的原因是第2颈椎横突附近注射的药液扩散的范围恰好是第1、2、3颈神经后支经过的区域,实际上第2颈椎横突注射的实质是阻滞了上位的颈神经后支。

(一)注射方法

在第2颈椎横突穿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对多数颈源性头痛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药液在横突间沟扩散可流到第1、3颈神经后支及周围软组织内,发挥消炎、镇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由于药液直接注入病灶区域,疗效较好。

1.体位和定位 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穿刺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下端1~2cm,坐位时相当于下颌角水平。

2.穿刺方法 先确认穿刺点做好标记,皮肤常规消毒,操作医生戴手套,用力按压可触及第2颈椎横突,在穿刺点垂直进针。第2颈椎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下端1~2cm,坐位时相当于下颌角水平。刺到骨质即到达第2颈椎横突。其余颈神经后支阻滞同样将穿刺针刺到相应的横突处。针尖触及横突后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流出,注入2%利多卡因1ml试验性阻滞,观察10min后,检查疼痛及压痛点,如疼痛及压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分次缓慢注射局麻药皮质激素溶液。对于椎旁压痛明显者,每进针0.5~1cm注射阻滞药液1ml,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意识改变。注药时患者常有向头部放射感,数分钟内疼痛减轻或消失,并觉患侧头部“轻松”。有枕部及头部压痛者,应同时进行压痛点注射治疗。

有条件时,可在X线透视引导下穿刺;经造影确认无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隙时,再注入2%利多卡因1ml,行试验性阻滞,确认无误后分次缓慢注射局麻药液。注药后患者卧床休息30min,无不良反应可离院。每6~7d治疗1次。有效者4~6次治愈。如果不缓解,需查原因,行其他治疗。

3.用药 0.25%~0.5%利多卡因10ml,内含小量糖皮质激素,注药观察10min后,检查疼痛及压痛点,无效者需更换部位或改为X线引导下穿刺;如疼痛及压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分次注入局麻药皮质激素溶液。注药后患者卧床休息30min,无不良反应可出院。笔者常用的药物为2%利多卡因2.5ml+泼尼松龙15~25mg+来比林100mg+生理盐水至10ml。也可用得宝松,对有头颈部麻木感者,可加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250~500mg。

(二)适应证

1.颈源性头痛。

2.颈椎癌症骨转移性头痛。

(三)并发症

1.穿刺部位感染。

2.刺破动脉出血。

3.蛛网膜下隙及硬膜外阻滞。

4.神经根损伤。

(四)注意事项

第2颈椎横突的定位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且邻近有许多重要神经、血管,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治疗。

椎动脉在第2颈椎向外侧转折后上行,椎动脉孔向外侧开口,进针时易刺入。在进针时要分段多次回吸,严防药物误入椎动脉,注药时应先注入少量试验量,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分次缓慢注射。

注射过程中要反复询问患者的感受,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有时药物向前流至颈上交感神经节出现一过性Horner综合征,可增强疗效。

操作中应严防药物误入蛛网膜下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