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伟明医案

马伟明医案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某,女,27岁,工人。3个月前外出冒风寒后起病。曾多次就医,用“抗感冒药”治疗无效,在上级医院经唇腺活检、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检查,确诊为干燥综合征。10剂后,气和营疏,诸症消失,1个月后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干燥综合征属祖国医学“燥证”或“燥痹”范畴。津液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案3为脾肾阳虚,三焦气化失常;心火偏亢,水火失于既济。

徐某,女,27岁,工人。1998年4月初诊。3个月前外出冒风寒后起病。微恶风寒,四肢关节酸楚,倦怠乏力,口鼻干燥,咳嗽,有少量白痰。曾多次就医,用“抗感冒药”治疗无效,在上级医院经唇腺活检、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检查,确诊为干燥综合征。刻诊:怕风神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此为营卫不和、阳强阴弱、津液失布之故。治以调和营卫,敛阴和营。

处方以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乌梅10g,枳壳10g,木瓜10g,阿胶10g,紫菀10g,款冬花10g,红枣10g,陈皮6g,炙甘草6g,服5剂。

再诊:恶风寒、咳嗽已,口渐和,但有肢节酸倦。前方去枳壳、紫菀、款冬花、陈皮,加太子参、鸡血藤、黄芪、茯苓。10剂后,气和营疏,诸症消失,1个月后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解析:《伤寒论·太阳病》:“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本案患者素体阴虚,感受风寒后营卫失和,气机升降失司,津液流布障碍,清浊逆乱,邪正混淆,而孔窍失润,燥痰由生。治以调和营卫、敛阴和营。方用桂枝汤加减,桂枝散寒解肌,芍药敛阴和营,共同调和营卫。乌梅敛肺生津,阿胶味甘,归肺肝肾经,补血滋阴润肺,紫菀、款冬花同入肺经,共奏润肺止咳之效。二诊为了加强益气养血通络的作用再加太子参、黄芪、茯苓以益气,鸡血藤补血活血以通络,效果显著。

【总评】

干燥综合征属祖国医学“燥证”或“燥痹”范畴。《内经》中“燥胜则干”;刘完素“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等论述与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极为相似。在治疗方面,因其干燥少津,故“燥者濡之”是其一般的治疗方法。津液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脾开窍于口,口干乃脾胃失运,津液生成不足,唾液减少。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则目失所养。所以“燥证”以肝胃阴伤为主。病久入肾,真水渐竭,致阴虚难复,且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亏故骨酥齿摇。临床可见牙齿齐根脱落,齿根发黑的“猖獗齿”表现。肺为娇脏,燥邪容易累及,肺主输布津液,肺阴受损则输布津液功能更弱,常见咳嗽,胸口隐痛等症。肺主皮毛,燥邪伤肺可见皮肤干燥皲裂。燥邪伤阴日久,煎熬津液,渐致气血亏少、干涸,津液枯竭。临床治疗中滋阴养血是常法,但往往需要顾及阳气的盛衰,包括脾的运化,肾的气化和肺的通调水道功能。

以上病案中,案1为肾阳不足、阴液亏虚,治宜温补肾阳,滋阴泻火。案2为脾阳虚弱,阴液亏虚,治宜温中健脾,养阴润燥。案3为脾肾阳虚,三焦气化失常;心火偏亢,水火失于既济。治宜温阳化气,交通心肾。案4为营卫不和、阳强阴弱、津液失布之故,治以调和营卫,敛阴和营。前三案例均为阳虚水不化气,敷布失权之证。案4为素有阴虚,兼有外感之卫强营弱之证。

肾气丸温肾化气利水,主治肾阳不足、水津不布。五苓散亦温阳化气,重在渗湿利水,适合于脾肾阳虚,三焦气化失常。理中汤重在温中健脾,脾气健运则水液得以敷布,对脾阳虚弱之证效佳。桂枝汤调和营卫,敛阴和营,适于营卫不和、阳强阴弱、津液失布之证。此四者殊途同归,目标都为调和阴阳,使水津四布,机体得以滋润,以解干燥之象。临床宜辨明主证而论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