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女,23岁,河北省宁晋县洨口村人,1989年7月3日诊。
患者第一胎足月分娩一男婴,因是畸形,婆婆遂令人弃之。患者时只闻婴儿哭声,未睹其颜,自此疑婴儿遭暗害,精神抑郁寡欢。此后每于经前七八日则胸闷烦躁,口苦咽干,乳房胀痛,哭笑无常,语无伦次,两目怒视,毁物斗殴,狂躁不宁。小便黄赤。月经过后,逐渐平静而自愈。如此规律已3个月之久,逐月加重。西药镇静药、中药安神剂虽有小效,终不能根治。此次经前由其母亲陪同延余诊治。月经正常,色黯有瘀块。舌黯红、边尖有紫点,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肝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火互结,上扰神明而致。
治拟清肝解郁,化痰开窍。方用丹栀温胆汤加味治之。
处方:牡丹皮12克,栀子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实15克,竹茹10克,甘草6克,陈皮15克,龙胆6克,黄连10克,胆南星10克,远志8克,石菖蒲10克,丹参30克,柴胡10克,郁金15克,香附15克,龙齿30克。水煎服,每日1剂,4剂。
二诊7月7日:药后烦躁不宁等症均见好转。药既中病,守方又服4剂而月经来潮,精神失常未发。后改用丹栀逍遥丸、竹沥片善后。如此守上治法于经前、经后分别服药4个月周期。患者同婆婆欣喜告余,病愈且怀妊。
按:本证精神抑郁,肝失条达,气机壅滞,郁久化火,灼津成痰,痰火交织作祟,经前冲脉气盛,触动痰火,痰火上攻于心,扰动神明而致精神狂乱。方中以丹栀温肝汤清热化痰;更伍以龙胆、黄连、胆南星、石菖蒲、远志厚丹栀温胆汤清热化痰;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丹参、香附并用,活血理气调经;丹参、龙齿合用,安神镇怯。经后病情缓解,用丹栀逍遥丸、竹沥片善后。前贤谓:“药逍遥,人不逍遥,总属无功。”因此,治疗期间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解除疑团,避免精神再刺激,保持心情舒畅,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孙跃宇 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