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肺气溶胶吸入显像

肺气溶胶吸入显像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肺气溶胶吸入显像可视为一种特殊的肺通气显像。浮游在气体中的液体或微颗粒物质称之为气溶胶,吸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气溶胶后,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装置可了解放射性气溶胶在肺内的分布情况。放射性气溶胶经反复吸入沉积于有通气功能的气道和肺泡内,清除缓慢,正常肺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基本均匀,周边略低。

一、原理和放射性药物

气溶胶吸入显像可视为一种特殊的肺通气显像。浮游在气体中的液体或微颗粒物质称之为气溶胶,吸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气溶胶后,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装置可了解放射性气溶胶在肺内的分布情况。放射性气溶胶在肺内的分布和气溶胶颗粒大小、肺局部通气功能、气道的通畅性(pantency)以及气流的状态有关。

呼吸道的细支气管到气管的黏膜纤毛具有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及分泌物的功能。吸入不具渗透性的放射性气溶胶如99mTc-HSA或99mTc-DTPA后,放射性气溶胶作为异物被肺泡内表面活性物质和吞噬细胞固定并随之流向支气管系统,然后由覆盖于支气管内的黏膜纤毛上皮向肺门及喉头方向传送并最终排出体外。用电影显示方式可观察气溶胶与黏液形成“热团”(hot spot)的时间、运动方式及移行速度,从而了解黏膜纤毛清除功能是否正常。

肺泡上皮及其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选择性通透的功能。肺泡上皮细胞间的连接较之内皮细胞更为精密,对于液体和蛋白质通过具有屏障作用。肺泡上皮的通透性低仅为毛细血管内皮的1/10,水溶性化合物从肺泡腔经过间质、毛细血管内皮进入血液的过程主要反映了肺泡上皮细胞的渗透功能。吸入小分子亲水性的放射性气溶胶后,可在体外测定其从肺泡内弥散越过“气血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从而了解肺泡上皮的通透性。

常用的肺气溶胶吸入显像剂有99mTc-DTPA、99mTc-HSA和technegas。由超声雾化器和喷气雾化器将上述药物雾化而成。雾粒直径一般小于1.0μm。

二、图像分析

放射性气溶胶经反复吸入沉积于有通气功能的气道和肺泡内,清除缓慢,正常肺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基本均匀,周边略低。受气道内气流影响,气溶胶可吸附于气道壁,在气管分叉处多表现为放射性浓集;气道狭窄时,狭窄部位两侧气流出现涡流,流经该部位的部分气溶胶沉积而形成放射性浓集,但狭窄远端放射性分布正常。若气道完全阻塞,放射性雾粒不能进入远端,阻塞部位远端表现为放射性缺损。气道和肺泡内有炎性物或液体充盈,或肺泡萎缩,可致放射性雾粒进入很少,由于气流减低,不出现“热点”,仅表现为放射性稀疏。

通过不同的采集方式,用计算机设定感兴趣区,可分别计算黏膜纤毛的清除功能以及反映肺泡上皮通透性的半清除时间,正常人黏膜纤毛清除率一般在2.0%~3.5%/min左右;正常非吸烟者的肺泡半清除时间左肺为55.5±22.3分钟,右肺为61.4± 23.6分钟。

三、适应证

1.评价弥漫性肺疾病的通气功能。

2.各种气道、肺疾病黏液纤毛功能的评价。

3.了解弥漫性肺疾病的肺泡上皮通透性。

4.同肺通气显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