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理性世界

人的理性世界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性认识是人的感性认识的目的,只有从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人的认识才能完成第一次飞跃。只有找到理性,才能把活生生的感性串联成一个整体,构成属人的世界。当人们借助各种理性具体即概念构建世界时,就形成了思想。不断提升个人的境界,使个人找到高贵的荣誉,脱离世俗的纠缠。
人的理性世界_属人的世界

第二节 人的理性世界

一、“理性具体”中的世界

人不仅生活在想象的感性中,也生活在理性的逻辑世界中。理性认识是人的感性认识的目的,只有从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人的认识才能完成第一次飞跃。

感性的世界是瞬间变动的世界。在变动中是否存在不变的依据,即内在本质和规律,就是理性问题。人只有依据本质和规律,才能构建稳固的生活。

人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是意识到的矛盾。因此,人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一方面,人的活动是现实随机的大量感性的偶然,另一方面,人的活动又是有目的的和有规律的可选择的必然。只有找到理性,才能把活生生的感性串联成一个整体,构成属人的世界。

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如树叶是绿的、天是蓝的等。这里已经有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因为我们在说树叶是绿的、天是蓝的时,就把许多特征作为偶然的东西抛掉,把本质和现象分开,并把二者对立起来。我们只有知道个体的种属,我们才知道个体的稳固行为,才知道世界变化的趋势。

当然,也有人主张,世界是不可知的,人们只能感知现象,而不能感知本质,因此无法预知世界变化的趋势。

理性内含多样性的统一,叫理性的具体。理性的具体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这样,人的认识达到了对本质的全面把握。

在理性具体中尽力展现事物应有的一切本质特征,感性只能展示一切现象特征。从感性到理性,不是远离事物,而是更接近事物的整体化规定。而且这种理性具体认识得越全面,事物的整体性呈现的就越全面。所以,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

当人们借助各种理性具体即概念构建世界时,就形成了思想。马克思的《资本论》则是以商品为开端范畴,演绎出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思想体系。

思想是概念中运动的世界。思想的世界一开始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虚无性,使自己获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概念的规定性,这就是思想自我构建的过程;另一方面,思想又不断地反思、批判、否定自己所形成的概念的规定性,从更深刻的层次上构建思想中的世界。

二、解决“问题”的智力

人类把自身认识的成果都知识化了,使后人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可以遵循统一的答案。人过上了一种简单、便捷的生活。

但是人的生活就是困惑不断的生活。人们在实践中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且困惑不解。人类必须在占有已有的“知识文化水库”的背景下去寻找答案。这种探知行为就是“智力”活动。智力不仅是行为,也是能力。人的智力主要是由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直觉能力和记忆能力构成。

智力活动首先是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解答问题。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发生了知识的调动、组织和重组的现象。科学的思维方法总是有助于知识的整理、储存、运用和创新。爱因斯坦认为,公式和数据只需查手册,而不值得记忆。因此,学会思维方法很重要。

在智力培养中,“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提出,“科学始于问题”。注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科学的伟大使命。人类总是充满热情地将探索的光柱投向遥远未知的领域。他说,“选择某个有意义的问题,提出大胆的理论作为尝试性解决,并竭尽全力去批判这个理论”,人类才会不断地进步,知识的宝库才会逐渐丰富起来。在这一过程,人类的智力得以发展。

知识的逻辑一经确立就变成陈旧僵死的事物。一味遵守原有逻辑的“智力”就无法创造出新的“思想”,开拓出新的世界。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思想逻辑和生活逻辑,成为人类面临的另一难题。

形式逻辑遵守“同一律”,就是在思维中坚持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的思维原则。这种思维是“静态”思维,是常识经验思维。它观察到的是静态现象的存在和消失。存在就是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存在。这种思维坚持两极对立思维。“有”还是“没有”?“是”还是“不是”?“真的”还是“假的”?“对的”还是“错的”?“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好的”还是“坏的”?如此等等。所以,在常识的思维方式中,白的就是白的,黑的就是黑的,美的就是美的,丑的就是丑的,一切都非此即彼。

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内部均包含肯定和否定的两个方面。

辩证法大师黑格尔提出:“人们总以为肯定与否定具有绝对的区别,其实两者是相同的。我们甚至可以称肯定为否定;反之,也同样可以称否定为肯定。”他举例说:“财产与债务并不是特殊的独立自存的两种财产。只不过是在负债者为否定的财产,在债权者即为肯定的财产。同样的关系,又如一条往东的路同时即是同一条往西的路。”“北极的磁石没有南极,便不存在,反之亦然。如果我们把磁石切成两块,我们并不是在一块里只有北极,在另一块里只有南极。同样,在电学里,阴电阳电并不是两个不同的独立自存的流质。” 以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去理解事物的思维方式,称之为“辩证智慧”。

在个别中发现一般,在个性中发现共性,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发生的认识行为。同一性自身中包含着差异,这一事实在每一个命题中都表现出来。辩证法认为:个别就是一般,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结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也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人只有打破“非此即彼”的僵化的思考模式,才能找寻到生活的智慧。思维方法不仅是想什么,更是做什么、怎样做,它决定了人的生活态度。因此思维方式的变革,也决定了价值观念的变革、人生态度的变革。

在常识生活中人们习惯用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去寻找答案,无法把看似对立的事物统一起来。是非、好坏、善恶、美丑、福祸、荣辱等均被判定成非此即彼的存在。人生处于大喜或大悲之中,而不能寻找应有的包容、宽松、自在。

超越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体现了人类智慧的进步。以整体观照局部,以长远观照眼前,以人类观照个人,从而使局部融入整体,眼前融入长远,个人融入人类。不断提升个人的境界,使个人找到高贵的荣誉,脱离世俗的纠缠。

人要想过高贵的生活就必须有理想。有理想的生活就是避免随遇而安的动物式的无目的生活,在点滴生活中追求世界逻辑的整体。

世界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偶然碰撞和堆积,而有其内在逻辑的整体,人生就是要竭力体现逻辑整体的美。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只羊,或是一条河,都被表述为数字“1”,人类喜欢用最简洁、最抽象的数字来理解世界,使世界变成了数字王国。正因如此,爱因斯坦曾经赞美这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由乐谱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这说明,世界是完美的统一体。

在理性世界中,大量随机的偶然被排除了,面对人的是完美的由必然逻辑组成的世界。这个理想的世界反过来又引导人类穿越迷宫式的现实生活,在感性的世界中自由地行走。

正是有了对“逻辑范畴”世界的认识,人才形成了自己的目的性,人才高明于动物,人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有了目的,有了理想,有了衡量现实的标准,才能解决“问题”,人才能过上属人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