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健康一个定义

给健康一个定义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情绪健康及道德健康。这确实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要求。所以不但身体要健康、精神也要健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但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里还包括“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人是一个“社会的”动物,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世界卫生组织也曾经提出过一个10条健康标准:精力充沛能应付工作、学习的压力;处世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睡眠好;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对感冒等传染病有抵抗力;体重适中、身材匀称、动作协调;眼睛明亮、不发炎;牙齿清洁、无牙病;头发光泽、无头屑;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这个标准很是具体,但似乎又嫌有些琐碎。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成立时,在其成立宣言中就曾经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是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病及虚弱。”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健康包括三个层次,最基本的要求是“躯体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身体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要正常,也就是“没病”。但没病不等于健康,还需要“精神上的完好状态”,即精神健康。精神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情绪健康及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指能摆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看问题一分为二、遇有挫折时处变不惊。情绪健康是指始终以饱满的、乐观的、向上的情绪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而道德健康则是指为人处世大公无私、胸怀坦荡。这确实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设想一个人虽然心电图检查正常、转氨酶不高、血糖也在正常范围之内,但终日闷闷不乐,一点小事也会耿耿于怀,遇事总想占点便宜,这样能算健康吗?所以不但身体要健康、精神也要健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但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里还包括“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这是指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时的一种完好的状态。人是一个“社会的”动物,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他的工作、学习、生活,一切活动都会受到社会的制约。人需要适应这种制约,他才能生活愉快、身心健康。举个反面例子来说,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他偏是要闯红灯,结果被车撞了。人与社会和谐、人与环境和谐、人与人和谐,其实也都是关乎人的健康的内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杨秉辉)

○摘编自《新民晚报》201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