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圣的著作怎么一分为二了

医圣的著作怎么一分为二了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亿是宋代中央政府组织成立的“校正医书局”的官员。为了很好地利用古代医药知识,宋代中央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校正医书局”,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拨付专门的资金,对古代医书进行校订。《金匮要略方论》后来被简称为《金匮要略》。

在张仲景生活的那个年代,书是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的,所以谁要是看上了别人的一部书,自己也想拥有一本,那就得用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正因为如此,那个时候的书,一般都不会有太多的抄本。可不像今天,一本书一般最少也会印个几百几千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当时的抄本当然也不会多。东汉末年是一个兵荒马乱、疫病频发的年代,人们流离失所,疫病常常使人死亡,就像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操的儿子曹植说的那样,“或阖门而殪,或举族而丧”,有些人家,一家老小都病死了;有些家族,整个家族的人都病死了。所以即使像《伤寒杂病论》这样好的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保存与传承。这部书在问世后不久,就不容易找到完整的书了。绳子断了,书简的顺序乱了,简片丢了,张医生家好不容易才保留下了两卷,李医生家才仅仅保存下来几片,完整的书很难见。

东汉以后是三国,三国统一于曹魏,魏国以后是司马家的晋代。时间一下子过去了几十年。晋代初期有一位太医令叫王叔和,前面我们提到过这个人,这个人知道《伤寒杂病论》是一本好书,于是他利用各种资源,可能包括他可以利用的行政资源,到各地各家去搜寻《伤寒杂病论》的书简,搜寻回来以后进行整理。王叔和认为张仲景的书主要是讲伤寒的诊断和治疗,其他一些相关的杂病不是主要内容,加之王叔和也没有找全张仲景的书简,所以他索性就编一个节选本,把一些他认为不太重要的内容,包括那些零散繁杂的讲杂病的内容,都给删掉了,只选取了那些他认为特别有用的内容,只“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都是一些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特别有效的药方,编成了一本新书。他给这本新书取了一个简洁明快的书名:《伤寒论》。由于这本书的内容都是一些“干货”,用起来效果如神,所以它受到医家的喜爱和推崇,人们把它视为十分珍贵的秘籍,轻易不给人看到。

那么《伤寒杂病论》剩下的那些内容到哪里去了呢?我们说《伤寒杂病论》在问世之后不久,人们就不容易找到完整的书了,这并不是说地球上已经不存在完整的《伤寒杂病论》。至少有一个完整的抄本被人保存下来,而且最后竟然进了宋代翰林院书库。这个抄本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上面落满了厚厚的灰尘。有一天,有一位叫作王洙的翰林学士在书库里看书,他无意中翻到了这本书。大家知道,宋代已经有了印刷术,有了纸质的书,不过王洙看到的还是一卷一卷的书简,因为它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手抄本。王洙看它的书名是《金匮玉函要略方》,不知道是一本什么书。可是当他一看书中的内容,便知道它就是传说中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王洙知道这本书很有价值,他便动手抄了一部。抄好以后,他还给要好的朋友们传阅。他的朋友们也认识到这是一部好书,于是也动手把它抄下来。不过,由于有这样好机会的人并不多,而且他们传抄的速度也不快,所以估计在那个时候,这个地球上大概也只有不到十个抄本。

王洙发现的这个抄本后来进入了北宋林亿等人的视野。林亿是谁?林亿是宋代中央政府组织成立的“校正医书局”的官员。宋代是我国古代最重视医药,大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一个朝代。为了很好地利用古代医药知识,宋代中央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校正医书局”,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拨付专门的资金,对古代医书进行校订。林亿是这个机构的一名负责人。林亿他们校正的第一本书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晋代王叔和整理的那本《伤寒论》。过了不久,王洙发现的那部《金匮玉函要略方》又摆在了他们的面前。怎么处理《金匮玉函要略方》呢?林亿他们考虑到《伤寒论》是有一定知名度、很受医家好评的一本书,《伤寒论》的校正工作已经完成了,《金匮玉函要略方》中讲伤寒诊断和治疗的内容与《伤寒论》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林亿他们就采取了一个大胆的处理办法,把《金匮玉函要略方》中讲伤寒的那一部分内容删掉,只保留其中讲杂病、妇科疾病的内容,编成了一本新书,书名也稍稍改了一下,叫作《金匮要略方论》。“金匮”两个字表示贵重。匮是书柜;用金子做的书柜藏着的书,你说这书重要不重要?“要略”两个字表示精要,重要性稍微差一点的内容都给删略掉了,留存下来的都是精要。至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变成了两本书,一本是《伤寒论》,一本是《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方论》后来被简称为《金匮要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