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肾炎与肾病

肾炎与肾病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小儿肺、脾、肾三脏之功能常不足,所以儿科的肾炎与肾病也较常见,更由于肾病及脾,甚至及肺的连锁关系,所以治疗必须顾及脾肾;适当注意肺之不足,久病邪实转向正虚,气血必伤。所以治疗肾炎或者肾病必须扶正与达邪并举。“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对肾炎或肾病治本的不二法门。③控制饮食,少吃盐及海产食品,少吃生冷饮食。

其发病机制复杂,一种假说认为异常免疫反应损害肾脏的局部微循环,其损坏的点不同,从而表现为肾炎或肾病。

从中医学来说,程家正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肾炎的发病是邪热乘虚而入;肾病的发病是湿邪乘虚而入。

肾炎初期多有风热外感(如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等诸症),多有尿血或尿少色深,全身水肿或仅眼睑水肿,可有高血压病,舌苔薄腻或微黄,脉来浮数。治疗宜用清热解毒,疏风利尿,凉血止血。

急性期过后(起病缓慢的常没有明显的急性期,甚至无明显水肿,无高血压,无肉眼血尿)而以反复的镜下血尿为主(偶也有出现肉眼血尿)。其复发也每与伤风感冒有关,其治则当以扶正达邪、益气养阴、清热降火、活血祛瘀兼用凉血止血。外邪存在时,还宜清解外邪。

肾炎由邪热损及血络,故以血尿为主,当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先,常用小蓟饮子加味。

肾病由湿邪困脾,阻遏肾阳,以致精微外泄,呈现蛋白尿为主,故当清热利湿为先,常用八正散与五皮、五苓等。

肾病初起多有风湿外感(如伤风、鼻塞流清涕,或有皮肤湿疮等症)。临床可有“三高一低”症状(高度或顽固性水肿,高胆固醇血症,大量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也有水肿不严重而尿蛋白很多的病例)。尿少多泡沫,舌苔薄白腻,脉来濡细。此时治疗以疏解表邪、通阳利水、健脾化湿、分清化湿等为治则(如果正在用皮质激素治疗时,应按疗程治疗并缓缓停药)。

急性期过后,其蛋白尿与水肿的反复出现,与多种感染有关(如外感风邪,皮肤湿毒等)。其治则为益气健脾与温肾固涩,脾肾双顾,阴阳并补以扶正达邪。外邪存在时,宜疏风化湿,清化湿毒,标本兼顾。

由于小儿肺、脾、肾三脏之功能常不足,所以儿科的肾炎与肾病也较常见,更由于肾病及脾,甚至及肺的连锁关系,所以治疗必须顾及脾肾;适当注意肺之不足,久病邪实转向正虚,气血必伤。由于气虚表卫不固,外感频发致病情反复;又由血虚瘀滞,导致精微溢出络外,使气血更亏,正虚邪恋而成难治顽症。所以治疗肾炎或者肾病必须扶正与达邪并举。气虚表不固者当佐以玉屏风散、生脉饮等益气固表;肾炎损及真阴,应予知柏八味,既养真阴,又清余热;肾病湿困脾土,应予补中益气,既升清阳,并泻阴火,又降湿浊;若损及元阳,又波及肾阴,当予大补阴丸加二仙汤、水陆二仙、龟鹿二仙等,加强健脾渗湿,又补肾阳,兼顾肾阴,使阴阳调和,回归自然体质,此为“无为而治”之法。“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对肾炎或肾病治本的不二法门。

肾炎血尿除上方外还应加入凉血止血之品,如大蓟、小蓟、茜草、槐花、血余炭、白茅根、藕节、蒲黄炭等。肾病蛋白尿当分清是脾虚湿重,还是肾阳亏损,或两者兼而有之,分别当加重健脾化湿或温补肾阳。

由于病久必伤气,气虚而致血滞,故在中后期的患儿均加入参、芪、归、芎,既补气又养血,既活血而化瘀,又用薏苡根、扦扦活,能清热利湿,祛风活血,来自单方,对各期蛋白尿患者均有一定效果。

1.血尿的治疗经验

(1)早期:治则为清心凉血、泻火解毒,小蓟饮子加减。

(2)中期:病程较长,血尿素氮(BUN)<2.5mmol/L,治则为滋阴降火,知柏八味加减。

(3)后期:血BUN>6.5mmol/L,肌酐(Cr)>110μmol/L,治则为益气活血,大补阴丸加桃红四物。

2.蛋白尿的治疗经验

(1)早期(肾功能正常):治则为清热利湿,八正散、五苓散、五皮饮加减。

(2)中期(肾功能正常):治则为益气摄纳、养阴补肾,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加减。

(3)后期(肾功能轻度下降):治则为温补肾阳、养阴固精,“六仙”加减。

总之,这类患儿的特殊体质是:气虚表卫欠固,久病脾肾受损。气虚则外邪易侵,邪热郁于下焦,气血不畅则血瘀,以致血溢下窍,脾肾不足则生化无能。固涩无权,以致精微外泄。

如上所述,两者的反复发病,均与感染外邪有关,其所以易于感邪,主要是正气不足。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患儿均为气阴不足之体,多有自汗、盗汗之象。血尿反复的患儿,其气阴不足以阴虚明显,出汗多在初寐之时,蛋白尿患儿的气阴不足以气虚为主,动辄汗出,寐也多汗。故即使病情稳定时,仍需用益气养阴之剂配合上述治疗,即使邪盛之际,也当处处顾及扶正,则病情才能缓缓痊愈。

每反复发病一次,对肾脏功能就多一分损害,所以尽量不使病情反复,才可使体质逐渐强壮,疾病也能逐渐痊愈。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适当护理:①适当体格锻炼,但不宜过累,要劳逸结合。②注意生活起居,调节好冷热气候变化,预防感冒。③控制饮食,少吃盐及海产食品,少吃生冷饮食。④去除病灶(如扁桃体炎,龋齿,中耳炎等)。⑤护理好皮肤不使感染疮毒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