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办教育,薪火相传

兴办教育,薪火相传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成功的教学经验,为后来上海市历届中医带徒班所吸取,集中教,个别带,自“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学习班”始,成为中医教育界一种新的传授方式。1960年,全国第一个针灸系在上海中医学院成立,陆瘦燕被任命为系主任,后又兼任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集医、教、研于一身。同年,朱汝功亦结束了私人门诊,接受龙华医院的聘请,任针灸科副主任。

针灸一科,自1822年清代道光年间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为由,废除了太医院针灸科后,针灸只是在民间流传,不绝如缕。19世纪初,西方医学伴随着教会的传教布道进入中国,此后,大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西医学校、成立西医社团、译述西医书籍和创办西医报刊,在中国社会中引入了不同于自身医学的新的医学体系。20世纪初,在“五四”激进主义思潮的冲刷下,在一片对传统文化的检讨和反省中,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受到的批判和否定达到了顶点。此后,中医日益丧失其主导地位,西医则取而代之成为主流医学,并进入政府医疗行政管理系统。

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而完全把中医药排斥在医学教育系统之外。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22年又颁布《管理医士规则》,对中医审核登记设置重重障碍。1929年南京政府通过《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称中医为旧医,声称“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虽经过中医药界的坚决抗争,最终争得合法地位,但中医处于自生自灭的生存环境而日益衰微,针灸更被认为“不科学”,甚至被视为“江湖术”。

当年,在业内对中医的发展前景十分悲观。因此,有的中医改学西医,有的中医另谋出路。对此,陆氏伉俪深为气愤和忧虑,但他们坚信中医针灸流传数千年,是以临床验证为基础,以系统理论作指导的一门医学,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繁衍的一门医学,是任何人都否定和消灭不了的。他们坚守针灸营垒,以临床疗效为凭据,继承发扬针灸理论,培养针灸人才,表现了他们对针灸事业的赤诚之心。

此时,被陆瘦燕治愈的众多患者中,有一位新加坡富商,邀请他们前去新加坡设诊行医,并承诺承担一切投资费用,这的确是让人动心的提议。但他们觉得肩负为同胞救治疾苦的责任,不愿离开祖国远走他乡;他们更坚信,中医是中华瑰宝,因此,婉言谢绝了去新加坡行医的邀请,决心留在上海,为振兴中医事业,继承、发扬和普及针灸医学竭尽全力。陆瘦燕在《金针心传》按语中说:“余不辞辛苦,埋头苦干,于中国针灸界或稍有贡献也。”

(一)“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及针灸函授

在20世纪40年代,他们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日诊百数号,并有很多前来投帖拜师者。但为了传承针灸绝学,延续中医命脉,除了传统带徒外,1948年,陆氏伉俪克服了种种困难,共同创办了“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及针灸函授班,分别担任社长及副社长。

他们亲自编写讲义,答复函授学员的来信提问。由于《针灸讲义》深入浅出,回复来信能解决实际困惑,故慕名前来参加针灸函授班的学子遍及国内外,以致在全国各地及东南亚都设了“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分社。他们大力兴办针灸教育,实是延续中医命脉的重要之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们认为要成为一个好的针灸医师,必须要有好的针具,才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因此,在创办“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及针灸函授班的同时,他们改进针具,创制“瘦燕式”金、银质毫针及各种规格的不锈钢毫针,并向针灸界的同道做了宣传和推广。在针具的制作上,他们亲自指导,针柄丝要求绕得均匀紧凑,针尖不宜磨得过锐,需圆利得当。在他们的倡导下,后来逐步发展成目前部定的“松针形”毫针针尖的统一规格。

为了提高针灸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对经络、腧穴有直观的概念,他们还研制针灸经络穴位模型,挂在墙上,让学生查对和复习。制作模型用于教学,在现代,陆氏伉俪是最早的。

(二)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学习班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医政策的颁发和落实,中医药学获得新生。为了满足针灸医学蓬勃发展的需要,1952年和1955年陆氏伉俪先后开办了两期“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学习班”,学制3年,设置了内经、伤寒、金匮、中药、方剂、经络、腧穴、生理、解剖、针灸治疗、中医内科、西医内科、神经内科等中、西医课程。当年,学习班的学生们每日晚上在金陵中路112弄5号三楼集体上课,白天在“陆瘦燕针灸”诊所轮流临床跟师。他们采用边教学、边临诊的教育方式,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针灸医务人才,为当年上海市、区各级医院针灸科的成立,储备了专业人才,后来多成为针灸各领域的骨干。

他们成功的教学经验,为后来上海市历届中医带徒班所吸取,集中教,个别带,自“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学习班”始,成为中医教育界一种新的传授方式。

除此之外,陆瘦燕自20世纪50年代始,一直担任上海市针灸学会主任委员及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他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开办进修班,为提高上海市整体针灸队伍的水平,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同仁欢迎,使全市的针灸学术气氛浓厚而活跃,成为全国的楷模。

(三)中医针灸高等教育

1958年春,为更好地继承发扬针灸医学,培养针灸事业接班人,陆瘦燕毅然放弃了收入丰厚的私人门诊,接受上海中医学院的聘请,担任针灸教研室主任,并着手筹建针灸系。

1960年,全国第一个针灸系在上海中医学院成立,陆瘦燕被任命为系主任,后又兼任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集医、教、研于一身。同年,朱汝功亦结束了私人门诊,接受龙华医院的聘请,任针灸科副主任。陆瘦燕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始终谦虚谨慎、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工作。

与此同时,陆瘦燕还被任命为国家科委委员,历任上海市政协第一、第二、第三届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兼农工南市区委主任委员等职,虽兼职甚多,社会工作繁忙,但从不因此而影响自己参加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他亲自为针灸系、医疗系、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针灸培训班的同学上课,做手法示教。在上课前他总要充分备课,所以陆瘦燕的课堂教学质量很高,既讲究内容的科学性,又注意教学的趣味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学生反映说,陆瘦燕的讲课,既易理解,又不枯燥,可以增强记忆,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严世芸在《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医案》序中写道:“余有幸得谒陆瘦燕先生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读于上海中医学院之时,先父严苍山与陆瘦燕、朱汝功二位先生同在上海卢湾区(今上海黄浦区)行医,诸多同道不时会餐畅叙,先父时也携我同往,一次幸遇陆瘦燕先生,听长辈们言谈之中,深感先生谦逊和悦,虽盛名馈耳,然毫无骄姿,豁达敏慧,持重风趣,心系事业,仁怀病家,敬仰之情油然跃起。随后,在校听先生授课,侃侃而谈,娴熟游逸,论之有道,述之有例,深入浅出,启人思绪,获益颇深,同学间赞颂不息,诚医之大家也。”

他还主持编写了三套不同层次的针灸学教材,其中《针灸学讲义》是高等中医院校医疗系教材,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针灸学概要》是中专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经络学》《腧穴学》《刺灸法》《治疗学》四册,为针灸系专业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由于上海中医学院是全国创办针灸系最早的院校,所以这套针灸专业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全国针灸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国内外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陆瘦燕十分重视教具的研制,在他主持下,筹建了针灸示教室,创制了经络、经别、腧穴等系列示教模型。并与前上海教学模型厂协作,创制了我国第一台与成人同样大小的光电显示经络腧穴电动玻璃人模型和我国第一套脉象模型,分别获1964年全国工业产品二等奖和三等奖。通过直观的教具配合上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今有评论说陆瘦燕“倾心于针灸教育工作,大胆进行教具等改革,为中医针灸学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中医针灸学领域享有很高的声望”。斯言确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