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起源与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初的社区卫生是相对医院而言的,人们把非住院服务称为社区卫生服务。为了控制医疗费用和限制医院中老年人床位数量,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将NHS的部分资金转移到地方政府,以进一步发展社区老年卫生服务。白皮书提出了用低成本方式满足社会脆弱人群卫生服务需求的战略,强调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强化各级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中的主体责任。

一、起源

(一)20世纪40年代

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战争的影响,主张实行国家统一的全民医疗保健制度的意见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1945年,英国议会正式批准了闻名于世的《国家卫生服务法》,在这部被美国著名学者林赛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法律中明确提出:在英国实行由政府税收统一支付的医院专科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师制度。1948年《国家卫生服务法》正式实施,并建立了被学术界称为“福利国家皇冠上的钻石”的国家卫生服务(NHS)体系,英国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变革。

(二)20世纪50年代

最初的社区卫生是相对医院而言的,人们把非住院服务称为社区卫生服务。20世纪50年代后期,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精神病患者治疗有可能不必再以住院的方式来进行,在家接受医疗康复服务的方法既有利于精神病患者本人及家属,又可以节省国家医疗费用支出,于是社区卫生服务首先在这一领域中发展起来,以后又逐步扩大到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残疾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

(三)20世纪60年代

到了20世纪60年代,英国进入老龄化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达到全部人口的10%以上),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医疗费用和医院床位被老年人占用,政府和社会不堪负担。为了控制医疗费用和限制医院中老年人床位数量,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将NHS的部分资金转移到地方政府,以进一步发展社区老年卫生服务。

(四)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英国工党政府还是保守党政府执政期间,都针对卫生资源供应总量不足而需求不断上升矛盾采取了将有限资源向脆弱人群倾斜的政策,给予老人、精神病患者、孕产期妇女和儿童优先服务,这些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得到医疗保健照顾的对象,不同的政党、社会舆论在这方面的意见是一致的,人们把这一倾斜政策称之为“灰姑娘”服务,“灰姑娘”服务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最有代表性的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政府文件是1976年工党政府发表的《英格兰卫生服务与个人社会服务的优先权》白皮书。这份白皮书是在国家财政危机时期公布的,表明了政府在资金不足的状况下使医疗卫生有效运作的政策选择。白皮书提出了用低成本方式满足社会脆弱人群卫生服务需求的战略,强调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在1976/1977年至1986/1987年的11个财政年度中卫生总费用仅增长11%,而社区卫生服务费用实际增长44%。1986年,英国国家审计委员会在“使社区卫生服务成为现实”的报告中指出:将预防保健服务从医院转移到社区,一部分甚至转移到家庭中,使社区卫生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包括救护车、学校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社区接生、母婴保健、健康教育、家庭护理、保健访问、传染病预防、疫苗接种、公共环境卫生服务等,这样使得医院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之间实行了新的平衡。

二、国内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一)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兴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协调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社区卫生服务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2)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卫生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

(3)社区卫生服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迫切要求。

(4)社区卫生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二)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的动因

(1)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和个人负担明显加重。

(2)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城乡差距过大。

(3)现有卫生服务模式难以适应群众不断增加的卫生服务需求。

(4)传染病和慢性病双重疾病负担加剧。

(5)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疾病谱改变。

(6)能较好地与基本医疗保障相衔接。

(7)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

2009年以前,为社区健康教育、社区预防、社区康复、社区医疗、社区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服务;自2009年起,医疗改革文件中分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大类。

(一)基本医疗

1.基本医疗

(1)概念

1)基本医疗,是指居民在患病时能以其目前所能提供的、能支付得起的、适宜的治疗技术。一般来说是指在国家医保目录中的疾病及其使用的治疗技术。

2)社区基本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基本医疗,主要是指基本药物制度限定的药物和社区可以开展的适宜治疗技术。

3)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为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4)家庭医生制,是指通过签约方式,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医师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程维护的服务制度。

(2)任务和范围:①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服务;②疑难病症的转诊;③急危重症的现场紧急救护及转诊;④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2.社区康复

(1)概念: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措施,以减轻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得到整体康复而重返社会。

(2)任务:①了解社区残疾人等功能障碍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医疗康复需求。②以躯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为重点,提供康复治疗和咨询。

(3)范围:主要是社区残疾人、疾病后遗症期患者。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概念 是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的基本服务项目,即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3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权利;二是服务内容将根据国力改善、财政支出增加而不断扩大;三是以预防为主的服务原则与核心理念。

2.主要内容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2013年又新增了中医药服务,各项目覆盖率也逐步增加。

3.考核原则

(1)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考核: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属地管理,以县(区)级(含直辖市的区、县,下同)为考核主体,重点加强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强化各级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中的主体责任。上级政府要加强对下级政府的考核、指导。

(2)坚持公开公平、客观公正:明确考核程序、内容、标准,所有按照规定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医疗卫生机构均要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实施和进展情况,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3)坚持科学规范、准确合理:考核应当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机构考核与服务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准确、合理地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情况。

(4)坚持考核结果与改进服务和经费补助相挂钩:通过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质量,财政部门在安排和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时要与考核结果挂钩。

4.考核评价内容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主要是卫生部(现更名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计生委)、财政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和《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规定的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卫生监督协管等。

(2)地方增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地方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等增补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

(3)社会效果: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等。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将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长期考核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