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食物可促进胰液分泌

什么食物可促进胰液分泌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慢波频率对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节律起决定性作用,故又称基本电节律。③慢波起源于消化道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间质细胞。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慢波的幅度减小;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其幅度则增加。现已证实,平滑肌细胞存在机械阀和电阀两个临界膜电位值。每个慢波上所出现的动作电位数目可作为收缩力大小的指标。食管下括约肌受迷走神经抑制性和兴奋性纤维的双重支配。

1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2007、2016考点)★★★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位变化主要有静息电位、慢波电位和动作电位三种形式。

(1)静息电位 消化道平滑肌的静息电位较小(-50~60m V),且不稳定,存在一定波动,主要因K+平衡电位而产生(与骨骼肌和心肌类似),但Na+、Cl-、Ca2+和生电性钠泵等也都参与静息电位的形成,这可能是其绝对值略小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原因。

(2)慢波(基本电节律)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自发地产生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由于其频率较慢,因而称为慢波。 因慢波频率对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节律起决定性作用,故又称基本电节律。

①消化道不同部位平滑肌的慢波频率不同,胃约3次/分,十二指肠约12次/分,回肠末端8~9次/分。

②慢波的幅度为10~15m V,持续时间由数秒至十几秒。

③慢波起源于消化道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间质细胞。 Cajal间质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特性,并与纵、环两层平滑肌细胞形成缝隙连接。 Cajal间质细胞被认为是胃肠运动的起搏细胞,其产生的电活动可以电紧张的形式传给纵行肌和环行肌细胞。

④去除平滑肌的支配神经后,慢波依然出现,表明慢波的产生不依赖于外来神经的支配,但慢波的幅度和频率可接受自主神经的调节。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慢波的幅度减小;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其幅度则增加。

⑤过去认为,慢波本身并不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但能使平滑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减小,一旦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使肌细胞膜中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大量开放,产生动作电位和肌细胞收缩。 现已证实,平滑肌细胞存在机械阀和电阀两个临界膜电位值。当慢波去极化达到或超过机械阈时,细胞内Ca2+浓度增加,足以激活肌细胞收缩(为轻度收缩,收缩幅度与慢波幅度呈正相关),而不一定通过动作电位而引发;当去极化达到或超过电阀时,则可引发动作电位使更多的Ca2+进入胞内,使收缩进一步增强(幅度明显增大),慢波上出现的动作电位数目越多(频率越高),肌细胞收缩就越强。 每个慢波上所出现的动作电位数目可作为收缩力大小的指标。

⑥慢波的产生可能与细胞膜中生电性钠泵的波动性活动有关。 当钠泵活动暂时受抑时,膜发生去极化;当钠泵活动恢复时,膜电位回到原来静息水平。 用哇巴因抑制钠泵活动后,胃肠平滑肌的慢波随之消失。

【注意】慢波的产生不依赖于外来神经的支配,但慢波的幅度和频率可接受自主神经的调节。

2004 9A.下列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指节律性去极化波  B.又称慢波电位  C.其产生不依赖于神经的存在

D.节律不受神经和激素的影响  E.波幅在10~15m V之间 【答案】ABCDE

2002 10A.控制消化道平滑肌收缩节律的基础是

A.慢波  B.动作电位  C.壁内神经丛活动

D.迷走神经兴奋  E.交感神经兴奋 【答案】ABCDE

(3)动作电位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区别如下表:

【注意】

①慢波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是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其决定消化道运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

②平滑肌收缩主要继动作电位后产生(只有慢波而无动作电位时也可发生),动作电位在慢波的基础上发生。

③只有慢波(去极化达到或超过机械阈时)而无动作电位时产生的平滑肌收缩,其收缩幅度与慢波幅度呈正相关;而在动作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平滑肌收缩,其收缩强度与动作电位数目(频率)呈正相关。

2007 131X.下列关于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有

A.在慢波基础上发生  B.去极相由Ca2+内流引起

C.复极相由K+外流引起  D.幅度越高,肌肉收缩强度越大 【答案】ABCDE

2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2006、2010、2009、2011、2012考点)★★★★

(1)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支配消化道的神经包括外来神经系统和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 在整体情况下,外来神经对内在神经丛具有调节作用,但去除外来神经后,内在神经丛仍可在局部发挥调节作用,可独立地调节胃肠运动、分泌、血流量以及水、电解质的转运。

①外来神经系统

②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 包括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纤维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整合系统,可完成局部反射。

(2)消化系统内分泌功能 由于消化道黏膜中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多种激素主要在消化道内发挥作用,因此把这些激素合称为胃肠激素。 五种主要胃肠激素归纳总结如下表:

(续表)

三种胃肠激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的作用如下表(注:+:兴奋;++:强兴奋;-:抑制)。

【注意】

①促胃液素可通过促进胃酸分泌间接地促进富含胰酶的胰液分泌和胆汁分泌,即促胃液素促进胃酸分泌,进而使缩胆囊素分泌增加,后者可通过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和肝细胞,分别促进富含胰酶的胰液分泌和胆汁分泌。

②促胃液素可促进胃酸、胃蛋白酶、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但可抑制胃酸的分泌。 缩胆囊素既可促进又可抑制胃酸的分泌,但主要为抑制效应。

③盐酸(HCl,胃酸)能刺激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胃动素的分泌,但抑制促胃液素的分泌,从而对胃酸(胃液)的分泌起负反馈抑制作用。

④促胃液素、缩胆囊素和促胰液素均可加强胆囊收缩,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只有缩胆囊素才能使胆囊收缩。

⑤促胃液素、缩胆囊素和促胰液素虽然均可促进胰液分泌,但生成的胰液成分不完全相同,促胃液素、缩胆囊素是促进胰液中胰酶的分泌,促胰液素是促进胰液中大量水和HCO-3的分泌。

⑥7版生理学P170表6 3认为缩胆囊素促进胃酸分泌,但8版生理学P200和P201认为缩胆囊素对胃酸的分泌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

2006 11A.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促胃液素生理作用的是

A.刺激胃酸分泌  B.促进胃运动  C.刺激胰酶分泌

D.促进唾液分泌  E.促进胆汁分泌 【答案】ABCDE

【注意】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属于神经调节(8版生理学P192),体液性因素并不参与唾液分泌的调节。

1998 11A.关于促胰液素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促进肝胆汁分泌  B.促进胰液分泌  C.促进胃运动

D.促进胰腺分泌   E.促进小肠液分泌 【答案】ABCDE

A.胃泌素  B.促胰液素  C.缩胆囊素  D.蛙皮素

2012 125B.引起胰腺分泌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的激素是 【答案】ABCDE

2012 126B.加强胃运动和胆囊收缩的激素是 【答案】ABCDE

【注意】虽缩胆囊素可促进胆囊强烈收缩,但其可抑制胃运动,因此,2012年第126题应选A而并非C。

A.胃液分泌  B.胰液分泌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2003 111C.胆囊收缩素能刺激 【答案】ABCDE

2003 112C.盐酸能刺激 【答案】ABCDE

1997 141X.向十二指肠内注入大量HCl可引起

A.肠液分泌  B.胃液分泌

C.胰液与胆汁大量分泌  D.胃运动增强 【答案】ABCDE

2007 11A.下列选项中,不能引起促胃液素分泌的是

A.HCl灌注刺激幽门部黏膜  B.肉汤灌注刺激幽门部黏膜

C.扩张刺激幽门部黏膜  D.刺激支配幽门部迷走神经 【答案】ABCDE

A.促进胃酸分泌  B.促进胰液中HCO-3分泌  C.促进胰液中胰酶分泌

D.促进胆汁分泌  E.促进胃蛋白酶分泌

1993 81B.胃泌素的主要作用是 【答案】ABCDE

1993 82B.胆囊收缩素的主要作用是 【答案】ABCDE

A.胃底部  B.胃窦部  C.小肠上部

D.回肠  E.结肠

2001 93B.分泌胃泌素的主要部位是 【答案】ABCDE

2001 94B.吸收铁的主要部位是 【答案】ABCDE

3 唾液的分泌及其调节(2006、2012、2013考点)★★★★

(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唾液为无色无味接近于中性(p H6.6~7.1)的低渗液体(注意:汗液也是低渗液体,而小肠液和胰液渗透压与血浆相等,为等渗液,请放在一起记忆)。 唾液成分包括水(约占99%)、有机物(黏蛋白、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尿素、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物(Na+、K+、Ca2+等)和一定量的气体(O2、N2、NH3和CO2)等。

(2)唾液的作用 唾液的生理作用包括:①湿润和溶解食物,使之便于吞咽,并有助于引起味觉;②唾液淀粉酶可水解淀粉为麦芽糖;该酶的最适p H为中性,p H低于4.5时将完全失活,因此随食物入胃后不久便失去作用;③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稀释与中和有毒物质,其中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具有杀菌和杀病毒作用,因而具有保护和清洁口腔的作用;④某些进入体内的重金属(如铅、汞)、氰化物和狂犬病毒可通过唾液分泌而被排泄。

(3)唾液分泌的调节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属于神经调节(即最依赖神经系统),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唾液分泌,主要为量多而固体成分少的稀薄的唾液分泌。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唾液分泌,主要为量少而固体成分多的黏稠的唾液分泌。

2013 13A.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p H值是

A.2.2~3.0  B.4.0~5.0  C.6.0~7.0  D.8.0~9.0 【答案】ABCDE

2012 13A.唾液中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有的酶是

A.凝乳酶  B.寡糖酶  C.溶菌酶  D.肽酶 【答案】ABCDE

2001 17A.2000 13A.下列消化系统的分泌物中,最依赖迷走神经的是

A.唾液  B.盐酸  C.胃蛋白酶

D.胰液  E.胆汁 【答案】ABCDE

4 食管下括约肌★★

食管下端近胃贲门处虽然在解剖上并不存在括约肌,但此处有一段长3~5cm的高压区,此处的压力比胃内压高5~10mm Hg。 在正常情况下,这一高压区能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起类似括约肌的作用,故将其称为食管下括约肌(LES)。 食管下括约肌受迷走神经抑制性和兴奋性纤维的双重支配。

1999 15A.关于食管 胃括约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该部位平滑肌增厚  B.其内压力比胃内高0.67~1.33k Pa(5~10mm Hg)

C.食物经过食管时可反射性舒张  D.胃泌素可刺激其收缩

E.可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 【答案】ABCDE

5 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2005、2008、2009、2010、2014、2016考点)★★★★

(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的酸性液体,p H0.9~1.5,成年人每日分泌1.5~2.5L,胃液中除含大量水外,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

2016 12A.在胃黏膜壁细胞完全缺乏时,病人不会出现的表现是

A.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B.肠道内细菌加速生长

C.胰腺分泌HCO-3减少 D.食物蛋白质消化不良 【答案】ABCDE

2008 11A.能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物质是

A.盐酸  B.前列腺素E2   C.丙谷胺  D.内因子 【答案】ABCDE

2003 8A.分泌胃酸的细胞为

A.壁细胞  B.主细胞  C.颗粒细胞

D.黏液细胞  E.Cajal细胞 【答案】ABCDE

2009 10A.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易产生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是

A.壁细胞数量减少,内因子分泌减少  B.壁细胞数量减少,胃酸分泌减少

C.主细胞分泌减少,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  D.胃容积减少,储存食物量减少 【答案】ABCDE

1994 26A.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的内因子是胃黏膜中哪种细胞产生的?

A.贲门腺细胞  B.黏液细胞  C.主细胞

D.壁细胞  E.G细胞 【答案】ABCDE

1996 11A.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壁细胞分泌盐酸  B.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C.黏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黏液  E.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 【答案】ABCDE

【注意】胃腺主细胞分泌入胃腔的是胃蛋白酶原,并不是胃蛋白酶。

(2)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细胞保护作用 是指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能合成和释放某些具有防止或减轻各种有害刺激对细胞损伤和致坏死的物质。 研究发现,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和肌层中含有高浓度的前列腺素(如PGE2和PGI2)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它们能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刺激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使胃黏膜的微血管扩张,增加黏膜的血流量,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和维持其完整性,因而能有效地抵抗强酸、强碱、酒精和胃蛋白酶等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

大量饮酒或大量服用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药物,不但可抑制黏液及3的分泌,破坏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还能抑制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降低细胞保护作用,从而损伤胃黏膜。

①某些胃肠激素,如铃蟾素、神经降压素、生长抑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也对胃黏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通常把这种作用称为直接细胞保护作用。

②胃内食物、胃酸、胃蛋白酶以及倒流的胆汁等,可经常性地对胃黏膜构成弱刺激,使胃黏膜持续少量地释放前列腺素和生长抑素等,也能有效地减轻或防止强刺激对胃黏膜的损伤,这种情况称为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

(3)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进食可刺激胃液大量分泌,称为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根据消化道感受食物刺激部位的不同,将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三个时相,实际上这三个时期几乎是同时开始,互相重叠的,它们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双重调节,但头期主要接受神经调节,而肠期则以体液调节为主。

【注意】

①支配胃黏膜壁细胞的迷走神经节后神经末梢释放Ach,阿托品可阻断迷走神经支配的壁细胞分泌。

②支配G细胞的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是蛙皮素(又称为促胃液素释放肽,8版生理学称为“铃蟾素”),因此,阿托品不能阻断迷走神经引起的胃泌素分泌。

2005 10A.下列关于胃液分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头期调节属于纯神经反射  B.胃期调节包括神经长、短反射和体液调节

C.迷走神经引起的胃泌素释放可被阿托品阻断  D.肠期调节约占进食分泌总量的30%以上

E.三个时期的分泌是顺序发生,互不重叠的 【答案】ABCDE

2010 11A.关于胃液分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ABCDE

A.头期分泌主要是体液调节  B.胃期分泌兼有神经和体液调节

C.肠期分泌主要是神经调节  D.头期、胃期和肠期分泌都有自身调节

2014 11A.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引起胃幽门部胃泌素分泌的神经递质是

A.三磷酸腺苷  B.蛙皮素  C.乙酰胆碱  D.一氧化氮 【答案】ABCDE

(4)调节胃液分泌的神经和体液因素

①促进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

(续表)

②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

(5)影响胃液分泌的其他因素

【注意】

①促进胃酸分泌的因素——乙酰胆碱、组胺、促胃液素、铃蟾素、Valosin、Ca2+血糖、咖啡因和酒精。

②抑制胃酸分泌的因素——盐酸、脂肪、促胰液素、抑胃肽、神经降压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EGF。

③既可促进又可抑制胃酸分泌的因素——缩胆囊素(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血管活性肠肽(VIP)。

2001 18A.抑制胃液分泌的有

A.生长抑素  B.低张溶液  C.高p H

D.氨基酸  E.Ach 【答案】ABCDE

6 胃的运动及其调节(2009、2011、2012、2013、2015考点)★★★★

(1)胃的运动形式 包括容受性舒张、蠕动、紧张性收缩和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2)胃的容受性舒张 胃的容受性舒张是考试重点,总结如下表:

2000 12A.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

A.胃中的食物  B.小肠中的食物  C.咽部和食管中的食物

D.胆囊收缩素  E.促胰液素 【答案】ABCDE

1999 16A.胃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途经实现的?

A.交感神经兴奋  B.迷走神经末梢释放ACh  C.迷走神经末梢释放某种肽类物质

D.壁内神经丛兴奋  E.迷走神经引起胃黏膜释放前列腺素 【答案】ABCDE

2015 11A.进食引起胃容受性舒张的支配神经是

A.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纤维  B.迷走神经胆碱能纤维

C.迷走神经肽能纤维  D.交感神经胆碱能纤维 【答案】ABCDE

(3)胃排空及其调节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食物入胃后5分钟就开始胃排空,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成有关。 液体食物较固体食物排空快,小颗粒食物比大块食物快,等渗液体较非等渗液体快。 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最慢。 混合食物需要4~6小时完全排空。 胃排空的影响因素总结如下表:

【注意】

①促进胃运动——促胃液素、胃动素;抑制胃运动——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8版生理学P200)。

②具有延缓或抑制胃排空的胃肠激素——促胃液素、缩胆囊素(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抑胃肽。

③7版生理学P170表6 3认为缩胆囊素促进胃酸分泌,且促进或抑制胃运动,但8版生理学P200和P201认为缩胆囊素对胃酸的分泌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且抑制胃运动,抑制胃排空。

④促进胃排空的因素记忆为两大反射,即迷走 迷走反射、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

(4)迷走 迷走反射、肠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和肠 胃反射归纳总结(常考点)

1999 18A.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可促进胃排空(老版教材对应的真题)

A.胃泌素  B.肠 胃反射  C.促胰液素

D.抑胃肽  E.胆囊收缩素 【答案】ABCDE

【注意】本题原给出的答案为A,但8版生理学P203认为促胃液素能促进胃的运动,也能增强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其总效应是延缓胃排空。 因此,若按8版生理学教材观点,本题则无答案可选。

2011 10A.下列选项中,能促进胃排空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是

A.迷走 迷走反射  B.肠 胃反射  C.胃酸  D.促胰液素 【答案】ABCDE

2009 152X.促进胃内容物向十二指肠排空的因素有

A.迷走 迷走反射  B.壁内神经丛反射  C.肠 胃反射  D.促胰液素 【答案】ABCDE

A.迷走 迷走反射  B.肠 胃反射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2002 121C.参与胃容受性舒张的有 【答案】ABCDE

2002 122C.参与胃排空调控的有 【答案】ABCDE

7 胰液的分泌及其调节(2006、2008、2010、2012、2015、2016考点)★★★★

(1)胰液的性质和成分 ①胰液是无色无味的碱性液体,p H为7.8~8.4,渗透压与血浆大致相等。 ②人每日分泌的胰液量为1~2L。 ③胰液是由胰腺的腺泡细胞(主要分泌胰液中的胰酶)和小导管管壁细胞(主要分泌胰液中的水分和)所分泌的。④胰液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在无机成分中的含量很高,占第二位的阴离子是Cl-;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

(2)胰酶 胰酶主要包括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等。 常考点总结如下表:

【注意】

①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对胃蛋白酶原有激活作用(正反馈)。

②胰蛋白酶原被肠激酶激活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已被激活的胰蛋白酶对胰蛋白酶原有激活作用(正反馈)。

由于胆盐具有去垢剂特性,可将附着于胆盐微胶粒表面的蛋白质清除下去,而辅脂酶对胆盐微胶粒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这一特性使胰脂肪酶、辅脂酶和胆盐形成复合物,有助于胰脂肪酶锚定于脂滴表面发挥其分解脂肪的作用,防止胆盐将胰脂肪酶从脂肪表面清除出去。

胰液由于含有水解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酶,因而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当胰液分泌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都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仍不能完全消化和吸收,常可引起脂肪泻,但糖的消化和吸收一般不受影响。

2016 13A.促进胰腺分泌消化酶最主要的胃肠激素是

A.胰多肽 B.促胰液素 C.缩胆囊素 D.胃泌素 【答案】ABCDE

2015 12A.在胰脂肪酶消化脂肪的过程中,辅脂酶起的作用是

A.提高胰脂肪酶对脂肪的酶解速率  B.防止胰脂肪酶从脂滴表面被清除

C.促进胰腺细胞分泌大量胰脂肪酶  D.将胰脂肪酶原转变为胰脂肪酶 【答案】ABCDE

2002 11A.能使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最重要的物质是(老版教材中把肠激酶称为肠致活酶)

A.胃酸  B.胰蛋白酶  C.糜蛋白酶

D.肠致活酶  E.组织液 【答案】ABCDE

2008 12A.当胰液缺乏而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时,可引起

A.血糖降低  B.脂肪泻  C.胰腺炎  D.恶性贫血 【答案】ABCDE

1992 148X.全胃切除术预计可导致下列问题

A.进食后由于水吸收过于迅速,使血液稀释  B.由于胃蛋白酶缺乏,使蛋白质吸收障碍

C.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D.脂肪吸收不良 【答案】ABCDE

【注意】胰腺能分泌胰蛋白酶和胰脂肪酶,全胃切除后,蛋白质和脂肪吸收几乎不受影响。而维生素B12的吸收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密切相关,全胃切除后,内因子减少,从而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

(3)胰液分泌的调节 进食时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胰液分泌的特点对比如下表:

(续表)

【记忆技巧】

①促胰液素(胰泌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细胞→水和碳酸氢盐的量多,酶的含量很低。

②迷走神经兴奋、缩胆囊素、促胃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腺泡细胞→水和碳酸氢盐的量少,酶的含量多。

③“促胰液素”中含有“胰液”,胰液中主要成分是水,因此“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为含“水”多而酶少。

1996 10A.下列关于正常人胰液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胰液的p H约为8  B.胰液的碳酸氢钠含量高  C.每天分泌量超过1000毫升

D.胰液中含有羧基肽酶  E.胰液的分泌以神经调节为主 【答案】ABCDE

2010 12A.下列关于促胰液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胰腺细胞分泌胰酶  B.促进胰腺小导管分泌水和

C.促进肝胆汁分泌  D.抑制胃液分泌 【答案】ABCDE

A.血管活性肠肽  B.去甲肾上腺素  C.胆囊收缩素

D.促胃液素  E.促胰液素

2006109B.主要促使胰腺小导管细胞分泌大量H2O和的是 【答案】ABCDE

2006 110B.主要促使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的是 【答案】ABCDE

2004 10A.CCK刺激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A.水分少,和酶含量多  B.水分和含量少,酶含量多

C.水分和含量多,酶含量少 D.水分多,和酶含量少

E.水分、和酶含量都多 【答案】ABCDE

2003 9A.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A.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丰富  B.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少,酶的含量丰富

C.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均少  D.水分、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均多

E.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多,酶的含量少 【答案】ABCDE

8 胆汁的分泌和调节(2007、2009、2011、2014考点)★★★★

(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在非消化期,肝脏分泌的胆汁主要储存于胆囊内。 进食后储存于胆囊内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 直接从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称为肝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并由胆囊排出的胆汁称为胆囊胆汁。

(2)胆汁的生理作用 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2014 12A.胆汁在小肠内促进脂肪的消化与吸收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碳酸氢盐对胃酸的中和作用  B.胆盐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C.所含脂肪酶的脂肪分解作用  D.直接刺激肠上皮细胞吸收作用 【答案】ABCDE

2011 152X.胆汁在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中的作用有

A.酶解蛋白质  B.乳化脂肪

C.运载脂肪分解产物  D.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答案】ABCDE

2009 11A.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主要成分是

A.消化酶  B.胆盐  C.卵磷脂  D.胆固醇 【答案】ABCDE

2007 12A.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

A.胆色素  B.胆固醇  C.卵磷脂  D.胆盐 【答案】ABCDE

1999 17A.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  B.胆盐可促进脂肪的吸收

C.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D.肝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E.胆囊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答案】ABCDE

1997 142X.下列关于胆汁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D项8版生理学未详述)

A.胆盐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

B.肠对胆盐的重吸收导致胆汁进一步分泌

C.脂肪的消化吸收需要一定浓度的胆盐

D.Na Cl自胆囊的主动转移出去是胆汁在胆囊内借以浓缩的机制 【答案】ABCDE

(3)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食物是引起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其中以高蛋白质食物刺激作用最强,高脂肪和混合食物次之,而糖类食物作用最弱。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

①神经调节 进食动作或食物对胃、小肠黏膜的刺激→迷走神经(传出神经)→末梢释放Ach→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肝胆汁分泌少量增加和胆囊收缩轻度增强。

②体液调节 参与调节胆汁分泌和排出的体液因素包括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和胆盐等。

【注意】促胰液素主要促进胆管上皮分泌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而刺激肝细胞分泌胆盐的作用不显著。

9 小肠的运动及其调节(2005、2008、2013考点)★★★★

(1)小肠的运动形式 小肠的运动形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包括蠕动冲)、逆蠕动和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2)小肠的分节运动 小肠的分节运动是考试重点,总结如下表:

【注意】小肠分节运动的生理意义记忆为都与“食糜”有关,主要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不明显地推进食糜(作用很小)。

(3)小肠运动的调节 ①小肠的运动主要受肌间神经丛的调节,食糜对肠黏膜的机械、化学性刺激,可通过局部反射使运动加强。 ②外来神经也可调节小肠的运动,一般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肠壁的紧张性升高,蠕动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 ③促胃液素、P物质、脑啡肽、5 羟色胺等体液因素可促进小肠的运动。 ④促胰液素、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素则起抑制作用。

2005 130X.下列关于小肠分节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纵行肌为主的运动  B.小肠上部频率较下部低

C.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  D.有利于肠壁内血液和淋巴回流 【答案】ABCDE

2008 13A.当小肠被食糜充盈时,小肠反复进行分节运动,其主要作用是

A.充分混合食糜和消化液  B.将食糜不断向前推进

C.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  D.促进消化液继续分泌 【答案】ABCDE

10 大肠的运动、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1)大肠的运动形式 包括袋状往返运动、多节推进运动、多袋推进运动、蠕动(包括集团蠕动)。 大肠、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总结如下表:

【注意】

①容受性舒张是胃特有运动方式。 分节运动和蠕动冲是小肠特有运动方式。 集团蠕动是大肠特有的运动方式。

②有时在回肠末段可出现一种与一般蠕动方向相反的逆蠕动,其作用是防止食糜过早通过回盲瓣进入大肠,增加食糜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以便于对食糜进行更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③紧张性收缩是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小肠和胃共有的运动形式是紧张性收缩、蠕动和移行性复合运动。 应注意区分胃、大肠的蠕动与小肠的蠕动冲(小肠特有运动方式)。

④传播很快很远的运动——蠕动冲(小肠特有运动方式);与一般蠕动方向相反的蠕动——逆蠕动。

(2)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大肠内有大量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大肠内细菌能利用肠内较为简单的物质来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这些维生素可被人体吸收利用。

2017 137X.小肠运动的形式有

A.紧张性收缩  B.分节运动  C.集团蠕动  D.逆蠕动 【答案】ABCDE

2012 12A.在下列选项中,胃所具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冲 B.容受性舒张  C.分节运动  D.袋状往返运动 【答案】ABCDE

2013 12A.胃和小肠都具有的运动形式是

A.紧张性收缩  B.容受性舒张  C.分节运动  D.袋状往返运动 【答案】ABCDE

1995 22A.下列哪一种运动可以出现在结肠而不在小肠

A.分节运动  B.集团蠕动 C.紧张性收缩

D.0.5~2.0cm/s的蠕动  E.蠕动冲 【答案】ABCDE

11 物质的吸收(2006、2007、2010、2011、2013、2014、2015、2017考点)★★★★

(1)铁的吸收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上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铁的吸收是主动过程,包括上皮细胞对肠腔中铁的摄取(由转铁蛋白参与)和向血浆中的转运,吸收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 影响铁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①铁的吸收与人体对铁的需要量有关。②Fe2+(亚铁)易被吸收,Fe3+(高铁)不易被吸收。

③胃液中的盐酸可促进铁的吸收。 ④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能将Fe3+还原为Fe2+)。

【注意】铁在酸性环境(盐酸)中易溶解而便于被吸收,故胃酸有促进铁吸收的作用。 胃大部切除或胃酸分泌减少的患者,由于影响铁的吸收可伴发缺铁性贫血。

(2)钙的吸收 吸收部位是小肠各段。小肠黏膜对Ca2+的吸收通过跨上皮细胞途径(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细胞旁途径(主要吸收途径,小肠各段均可进行,主要在空肠和回肠)两种形式进行。 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①影响Ca2+吸收的主要因素是维生素D(最重要)和机体对钙的需要量:高活性的维生素D[1,25(OH)2D3]能促进Ca2+的吸收;儿童和乳母因对Ca2+需要量增大而吸收增多。

②钙盐在水溶液状态(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溶液),且在不被肠腔中任何物质沉淀的情况下,才能被吸收。

③肠内容物的酸度对Ca2+的吸收有重要影响,p H为3时,Ca2+呈离子化状态,吸收最好。

④脂肪食物对Ca2+的吸收有促进作用,脂肪分解释放的脂肪酸,可与Ca2+结合成钙皂,后者可和胆汁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而被吸收。

⑤肠内容物中磷酸盐,可与Ca2+结合形成不溶解的磷酸钙,使Ca2+不能被吸收。

⑥食物中的草酸和植酸均可与Ca2+形成不溶解的化合物,从而妨碍Ca2+的吸收(8版生理学已删除)。

⑦某些氨基酸(如色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可促进Ca2+的吸收(8版生理学已删除)。

⑧食物中钙与磷的比例适当,有利于Ca2+的吸收(8版生理学已删除)。

【注意】

①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D、葡萄糖、脂肪酸、乳酸、某些氨基酸(如色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

②抑制钙的吸收——草酸盐、植酸、磷酸盐。

③联想临床上常给病人补钙用的葡萄糖酸钙溶液(或联想到电视上“蓝瓶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广告)→葡萄糖能促进钙的吸收这个知识点就不难记住啦!

④联想电视上“黄金搭档”的广告词——维C和铁搭档,有助增强抵抗力,维D和钙搭档,帮助骨骼成长→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这两个知识点就不难记住啦!

2007 157A.下列关于小肠对铁的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胃酸可促进铁的吸收  B.维生素D可促进铁的吸收

C.亚铁易被小肠吸收  D.铁的吸收量与机体需要程度有关 【答案】ABCDE

2011 11A.下列选项中,能促进Ca2+在小肠吸收的因素是

A.葡萄糖  B.植酸  C.草酸盐  D.磷酸盐 【答案】ABCDE

2006 12A.促进小肠吸收钙的主要因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答案】ABCDE

A.脂肪酸  B.磷酸盐  C.维生素D  D.维生素C

2013 125B.对钙的吸收有阻碍作用的是 【答案】ABCDE

2013 126B.对铁的吸收有促进作用的是 【答案】ABCDE

A.胃底部  B.胃窦部  C.小肠上部

D.回肠  E.结肠

2001 93B.分泌胃泌素的主要部位是 【答案】ABCDE

2001 94B.吸收铁的主要部位是 【答案】ABCDE

(3)糖、蛋白质和脂类的吸收

【注意】

①葡萄糖、半乳糖和氨基酸的吸收相似,均与Na+的吸收相耦联,均为耗能的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

②寡肽的吸收需借助肠上皮细胞顶端膜上的H+-肽同向转运体,后者可顺浓度梯度由肠腔向细胞内转运H+,同时逆浓度将寡肽同向转运入细胞。这一转运过程需要钠泵活动以维持Na+的跨膜势能,进而维持H+的浓度梯度,故为耗能过程(7版生理学P191,8版生理学已删除)。

③脂肪的吸收:在小肠,脂类的消化产物脂肪酸、一酰甘油、胆固醇等很快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胆盐能携带脂类消化产物到达上皮细胞表面,进而一酰甘油、脂肪酸和胆固醇等从混合微胶粒释出,透过上皮细胞脂质膜而进入细胞;长链脂肪酸及一酰甘油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的内质网中大部分重新合成为三酰甘油,并与细胞中生成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进入细胞间液再扩散入淋巴;中、短链脂肪酸为水溶性,可直接进入血液而不入淋巴管。 由于膳食中的动、植物油中含有15个以上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很多,所以脂肪的吸收途径以淋巴为主(即通过形成乳糜微粒进入淋巴管吸收为主)。

(4)维生素的吸收

【注意】①维生素B12在回肠被吸收;②胆盐随肝胆汁排入小肠后,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

2017 8A.关于肠吸收脂肪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后与胆盐结合成混合微胶粒 B.长链脂肪酸在上皮细胞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C.胆盐随胆固醇进入上皮细胞 D.中、短链脂肪酸通过淋巴管吸收 【答案】ABCDE

2007 13A.下列关于糖类在小肠内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Na+的吸收相耦联  B.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C.单糖的吸收是耗能的主动过程  D.果糖的吸收速率快于半乳糖 【答案】ABCDE

【注意】虽然7、8版生理学教材关于糖类在小肠内的吸收过程主要是以葡萄糖和半乳糖(均为单糖)为例来讲解的,该过程如上文所述,但果糖(也属于单糖)的吸收是经载体易化扩散过程,不与Na+的吸收相耦联,为不耗能的被动过程。 因此,本题A、C项的说法并不严谨(C项在8版生理学P216能找到相似的说法)。

2010 13A.小肠上皮细胞顶端膜上可将寡肽转运入细胞的转运体是

A.Na+氨基酸同向转运体  B.K+氨基酸反向转运体

C.Na+肽同向转运体  D.H+肽同向转运体 【答案】ABCDE

2014 13A.下列食物的消化产物中,经小肠黏膜绒毛中毛细淋巴管吸收的是

A.各种氨基酸及寡肽  B.葡萄糖及其他单糖

C.短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D.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答案】ABCDE

2015 13A.下列物质中,主要在回肠被吸收的是

A.Ca2+  B.胆固醇  C.维生素B12   D.Fe2+ 【答案】ABCDE

199516A.Vit B12是许多代谢过程所必需的,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其缺乏?

A.慢性胃炎引起的胃酸缺乏  B.胃壁细胞的自家免疫性破坏  C.外科切除空肠

D.外科切除回肠  E.全胃切除 【答案】ABCD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