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

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出现的各种事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伤害的方式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因此,掌握意外伤害事故的急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若儿童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则应在第一时间施行心肺复苏术。意外事故带来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例如各种烧烫伤及骨折时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患儿因此情绪紧张,这种情绪令患儿病情加重,甚至休克。蚊虫叮咬是困扰家长与儿童的最为常见的伤害。首先应查明儿童鼻子出血的原因。

所谓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出现的各种事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伤害的方式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意外伤害虽然属于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带来的损伤却是很大的,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会给儿童健康和生命带来巨大威胁。因此,掌握意外伤害事故的急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生命重于一切”,意外一旦发生,特别是当情况严重时,应该以抢救生命为首要原则。抢救生命首先要检查儿童的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包括其呼吸及心跳脉搏。若儿童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则应在第一时间施行心肺复苏术。

抢救患儿时要尽量减少其痛苦,改善病情。意外事故带来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例如各种烧烫伤及骨折时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患儿因此情绪紧张,这种情绪令患儿病情加重,甚至休克。所以,在急救的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尤其在处理和搬运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动作不要过度,位置适当,同时安抚患儿情绪,若有必要可施以镇痛、镇静类药物。

1.擦伤

因擦撞、摔跤等造成皮肤擦伤并伴伤口污染时,应先用洁净的水冲洗干净伤口,洗去沾染的污物后涂红药水并覆盖上纱布。

2.挫伤

挫伤是指机体受到撞击或受到重物打击后,虽然皮肤外表未破损,但受伤处呈肿痛青紫状态的一类常见伤害。挫伤在受伤初期时可局部冷敷,以防止皮下继续出血,但24小时后方可用热敷理疗或用伤湿止痛膏等外用药贴于患处。

3.割伤

割伤是刀、剪、玻璃片或锋利的器具造成的损伤。当伤口流血不止时,就要用直接压迫法止血。若是手指出现割伤,而且伤口流血较多,应紧压手指两侧动脉5~15分钟,一般便可止血。如果伤口在身体其他部位时,都要加压止血。若压迫止血无效时,用皮筋或止血带在出血处的近心端扎紧后送医院处理。但需注意的是每次止血带扎紧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避免血液循环不畅造成机体坏死。止血后,可用碘伏或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伤口,用消过毒的纱布或创可贴覆盖后再用绷带包扎固定。但当伤口较深、较大或面部受伤时,应及时就医处理,以免留下过大的疤痕。

4.扭伤

扭伤多数是运动系统受到的损伤,常见于四肢关节部位或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因过度牵拉而受到损伤。受伤部位肿胀疼痛,行动受限。扭伤初期应停止活动减少出血,采用冷敷治疗,1~2天后,再用热敷促进消肿和血液的吸收。

5.抓咬伤

抓咬伤若是学前儿童聚在一起玩耍时造成的,而且问题不大时,适当消毒处理一下即可。但要注意的是,在清理伤口时要使用流动水。如果伤势较重并伴有发烧时,应赶紧就医治疗。

如果儿童被猫、狗等动物抓咬后受伤,切忌对伤口进行挤压,避免病毒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神经系统。首先应彻底清洗,使用肥皂水、清水、洗涤剂或对狂犬病毒有可靠杀灭效果的碘制剂、乙醇等,彻底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接着用75%酒精或2%~3%碘酒涂抹伤口;然后马上到当地防疫部门注射疫苗。如果没有伤及大血管时尽量不要缝合,也无须包扎。若伤口过大或伤及大血管,必须在清创消毒后先用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浸润伤口至少2个小时,再缝合包扎。

6.裂伤

裂伤通常是因为儿童在玩耍时撞到桌脚、跑跳摔倒或手指被利器割破后导致的。一般伤口较深,皮肤开裂,出血较多。其处理方式原则上在24小时之内缝合即可,但若受伤部位在面部,则需尽早缝合。过于严重的裂伤,处理得越晚,伤口被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极有可能造成病情恶化甚至留下伤疤,因此应及时就医。

7.刺伤

钉子、玻璃、木屑等锐利的物品刺入身体,会伴有少量出血,其伤口既窄且深,污物不易排出,极易因细菌感染引发炎症,甚至有患上破伤风的危险,务必及时就医。处理刺伤时,首先要洗净双手,然后用力挤压伤口,让细菌随污血流出。若无法辨识异物或无法自行取出异物,应到医院取出异物并注射破伤风针。

8.蚊虫叮咬伤

蚊虫叮咬是困扰家长与儿童的最为常见的伤害。大部分蚊虫叮咬所致外伤都不严重,用冷水或冰块冷敷可防止毒素扩散。一般而言,蚊虫叮咬后的伤口会发痒,应尽量防止儿童抓挠伤口,如果抓破极可能因毒素扩散而引发脓疱疮。也可于被叮咬处涂抹一些碘酒或用肥皂水洗涤,缓解疼痒。对于蚊虫叮咬问题,防大于治,要避免受伤应从防蚊入手。室内不要积水,可以种植一些驱蚊的植物(如薄荷等),给儿童使用蚊帐,并尽量关闭门窗,出门时可适量喷洒一些驱蚊液。

9.烧烫伤

在幼儿烧烫伤事故中,因开水、热粥、汤等烫伤者居多,被火烧伤、化学烧伤及电器击伤者也有。虽然烧烫伤的处理应视情况而定,但总的来说要按冲、脱、泡、盖、送5步骤来进行。

冲:是指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至少15~30分钟,目的是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若条件不许可无法冲洗可以冷敷。

脱:等创口处衣物充分浸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或暂时保留粘连部分,并避免将水泡弄破。

泡:在冷水(加冰块)中持续浸泡15~30分钟,可在降低皮肤温度的同时起到减轻疼痛和稳定情绪的作用。但若烧烫伤面积太大或儿童年龄较小,则应适当减少浸泡时间,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或体温下降过多。

盖:用消毒过的纱布或清洁干净的床单、布条等覆盖受伤部位。但是不要在受伤部位涂抹米酒、酱油、牙膏、糨糊、草药等无助于伤口复原的东西,以免造成伤口感染,影响医护人员的紧急处理和对病情的诊断。

送:抓紧时间送医急救、治疗。

此外,若抢救火焰烧伤时应第一时间扑灭患儿身上火焰再剪去或脱去已着火的衣物。如果是被腐蚀性药品烧伤,应辨明化学物品性质再采取相应措施,如是一般化学药品可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是生石灰等,应先将生石灰颗粒从创面除去,再用水冲洗,否则,生石灰遇水生热,会加重伤势。

1.鼻子出血

首先应查明儿童鼻子出血的原因。最为常见的原因是儿童用手抠挖鼻痂导致鼻子出血;儿童发热或因天气原因造成空气干燥时鼻子也容易出血;另外,被某些传染病感染时也会出现出鼻血的问题。鼻子出血的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1)安抚儿童情绪,告诉儿童不要紧张,要安静坐下后头略往前倾。

(2)不要使用“堵”的方法止血,而应捏住出血一侧的鼻翼,压迫止血,一般压住5~10分钟即可止血。

(3)如果压迫出血无法及时止住,也可用0.5%麻黄碱或1/1000肾上腺素湿棉球塞在出血侧鼻孔内,要深达出血部位,并对前额处和鼻部用冷敷。

(4)止血后,2~3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避免再出血。

(5)若儿童有频繁的吞咽动作,一定要让他把“口水”吐出来,若吐出的是鲜血,说明仍在继续出血,应尽快送医院处理。上述情况常发生在鼻后部位出血。

(6)如果儿童长期或经常频繁地出血,则应去医院做全面检查。

2.外伤出血

外伤如果只是少量出血则不会造成危险,但如果损伤到动脉,会引起大出血。发生出血时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止血方法如下:

(1)对较小伤口造成的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若出血量小时,可用消毒后的纱布紧压出血处止血。

(2)伤口较大或伤及动脉时可用干净的纱布、棉花垫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

3.内出血

内出血常见于儿童受到外力伤害后,尤其是腹部受伤造成的肝、脾破裂会伴有内出血症状的发生,受伤者表现为脸色苍白、出冷汗、手脚发冷、呼气急促、心慌、心跳快。内出血是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的闭合性损伤,因为外表无伤,极易被忽略,从而影响诊治,延误病情。因此,对受到撞击或从高处跌落的儿童,即使没有外伤也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内出血症状的发生,切不可掉以轻心。

1.脱臼

由于儿童关节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很容易在外力下造成儿童手臂脱臼,也叫“肘错位”,医学上称为“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年龄过小的儿童在穿衣服或玩耍时,如果被猛然牵拉手臂,可能发生牵拉肘。脱臼的儿童会突然啼哭不止,或喊叫受伤的胳膊疼痛;肘关节通常呈半屈位,前臂不能后旋,不能取物或抬举,无法自由活动,在脱臼处有压痛感,局部无明显的肿胀和畸形。发生脱臼时应做如下处理:

(1)肘关节脱臼复位的方法较为简便,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即可以实行。

(2)若无专业人员可做复位处理,不要贸然操作,以免加重组织损伤和增加伤者痛苦。

(3)肘关节脱臼即使复位后也需注意养护,切勿用力牵拉,因为受伤后的关节极易重复发生脱臼的问题。

2.骨折

儿童骨折的病因大致可以分为意外伤害、非意外伤害和病理因素3类。非意外伤害主要是指虐待伤害,病理因素也不属于常见的情况。因此,意外创伤是造成儿童骨折的主要原因。骨折症状表现如下:有剧烈的疼痛和局部明显的压痛;骨骼失去正常的功能;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失去平衡,组织肿胀,局部出现畸形。此外,因为儿童骨骼成分中有机物所占比例较大,其骨骼韧性较大,会出现“青枝折”,即骨折后发生骨骼“折而不断”的现象。“青枝折”因无外在明显表现极易被忽略,未经复位就自行痊愈的肢体会出现畸形,影响其正常功能,因此儿童一旦受伤后,应立即就医。

发生骨折时,应以观察伤者的全身情况作为急救原则,如果有大量出血现象应优先止血,同时限制伤肢活动,防止断骨处进一步损伤身体周围组织,然后针对骨折部位不同做相应的处理。

(1)四肢骨折。首先使用长度必须超过伤处上、下关节的夹板夹住伤肢,然后在伤肢上垫一层棉花或布类,用三角巾或绷带把木板固定在伤肢上。当骨折处不再有活动的可能后,露出被固定伤肢的手指或脚趾,注意观察伤肢的血液循环。若指(趾)苍白、发凉、发紫或发麻,则需要放松绷带,重新固定,防止伤肢血液循环受阻。固定伤肢时,若无专业夹板也可就地取材,选用竹片、硬纸板等代替。如果是开放性骨折,须维持伤处原状,不可自行将断骨归位,在覆盖上干净纱布后做简单固定,再进行转运。

(2)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分为两种情况,首先应观察伤者呼吸情况,若伤者不觉得呼吸困难则骨折未伤及肺部,让伤者深呼吸,可以直接用宽布带缠绕断骨处的胸部将断骨固定。若伤者感到呼吸困难,可能已伤及肺,不要处理断骨,急速送医就诊。

(3)颈椎骨折。颈骨受伤后可先在颈下垫一小枕,再在头的两侧各垫一小枕,保持颈部的生理弯曲,保证颈部可以固定在担架上,防止头部随担架移动而摆动。搬动时切忌硬搬头部,可以将头部与背部同时抬起,平行移动。

(4)腰椎骨折。腰椎骨折的伤者切勿弯腰或走动,同时严禁借助外力搀扶、抱持伤者造成其腰部弯曲。需由参与救护人员动作一致地托住伤者的肩胛、腰、臀将伤者顺势“滚”到木板或硬质担架上,令患者俯卧并用宽布带将其身体固定在木板上。送医救治时要保持伤者脊椎处于挺直位置,不能让伤者行走,在运送过程中,切忌使用绳索等制成的软性担架,整个运送过程要尽量平稳。

1.呼吸道异物

在呼吸道异物中,气管异物是比较常见的学前儿童呼吸道堵塞急症。儿童气管异物的发生往往与学前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儿童常常将纽扣、瓶盖、硬币等放进口中,或者在进食硬质食物时,因咀嚼能力差,喉头的防护作用不佳,不慎将食物吞进气管所致;另外,进食时剧烈哭闹、说话、嬉笑都会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甚至有些家长因为给学前儿童喂药时操作不当,也会导致学前儿童气管异物。

学前儿童气管异物一旦发现,成人不要惊慌,应安抚儿童情绪,阻止孩子哭闹,也不要用手掏异物,可采用下列急救方式排出异物:

(1)自制牙垫或牙垫的代用品(如布卷等),让患儿把口张开,如可见异物时可将其取出。

(2)向患儿口腔里伸进洗净的手指或消毒过的棉签,刺激咽部,利用防御性咳嗽促使其将异物咳出。

(3)倒立拍背法:成人立即将患儿双脚倒提起来,同时用力拍打患儿背部,利用异物的自身重力和患儿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排出。

(4)使用推压腹部的方法:让患儿坐着或站着,救治者站在患儿身后,用双手抱住孩子后,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内,放于患儿的肚脐与剑突之间,另一手的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向上向内用力推压儿童上腹部,促使其膈抬起,压迫肺底,使患儿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迫使异物从气管内向外冲出,经口腔排出体外。在施救时应注意动作迅速准确、用力适度,防止抢救时造成儿童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等二次伤害。

如果急救措施无效或情况紧急则应及时送医治疗。

2.鼻腔异物

儿童常常会因为好奇等原因而无意中将小物件塞入鼻孔造成鼻腔堵塞。常见鼻腔异物有蜡笔、花生米、豆粒等。鼻腔异物是十分危险的,若处理不当极易危及生命。清除鼻腔异物可用如下方法:

(1)首先要向孩子了解清楚异物是什么物品,其形状、性质如何。

(2)对于易腐烂的异物(豆类等),可将一侧鼻孔压紧后,闭紧嘴,用力擤鼻,将异物排出。

(3)异物如不能擤出,可用纸捻等刺激鼻黏膜,利用幼儿打喷嚏的气流冲力将异物喷出。

(4)不要用镊子去夹圆形异物,这样会使其深陷鼻腔内部。可用消毒小钩经鼻孔插入异物后方,向前下方轻轻将其勾出。对于形状扁平的异物,可在直接视线下确定方位后用镊子小心取出。

过大异物或尖锐异物不易取出时应立即去医院处理。

3.消化道异物

多数消化道异物入体是由儿童误服物品造成的,发现后只要未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问题就不必过分紧张。发现儿童出现消化道异物时,首先要观察儿童是否有窒息缺氧等现象,然后弄清楚异物性状后根据异物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

(1)误服药物。确定被误服药物的性状、数量、服食时间等情况,根据药性做出判断,若是不会给儿童造成中毒等伤害的普通药物,可给孩子喝一些牛奶或清水,以缓解药物作用;若药物对儿童损伤严重或对所服药品性状不确定时,必须尽快送医院观察处理。

(2)误吞光滑小件物品。如瓶盖等光滑小件物品需先由X射线确定其位置。由于此类物品可随大便排出,因此,只需要留意孩子的大便,确认异物排出体外即可。

(3)误吞尖锐或大件异物。因为此类异物随时有可能穿透或钩住消化道壁,造成损伤,所以一旦发生必须急速送医就治。

(4)误服毒物。当发现儿童误服毒物后,应做如下处理:

①尽量准确判断误服毒物的性质、种类等。

②在确定误服毒物(如酒精)不会对儿童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下,用洗净的手指刺激咽部诱吐,以减少毒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阻止其进入血液循环的时间,降低伤害程度。

③根据毒物性质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如误服强酸,应给儿童喝下肥皂水、生蛋清、牛奶等,保护胃黏膜;若是强碱性毒物,则应喝下柠檬汁等酸性饮料。

④若毒物性状不明或毒性过大应急速送医院治疗。

4.外耳道异物

儿童外耳道出现异物多数是由挖耳或耳道内进入小物体或小虫等造成的。外耳道异物可能影响听力,引起耳鸣,严重者可能导致外耳道炎,出现耳痛。若异物接近鼓膜会压迫鼓膜引起耳鸣、眩晕等症状。活动的小虫爬动时不仅会引起不适,如触及鼓膜甚至会损伤鼓膜。外耳道异物的处理方式为:

(1)对于活动而不膨胀的异物,用生理盐水直接将其冲出即可,如有耳道内损伤须禁用。

(2)对于植物性异物入耳,在可以直视的情况下用异物钩或耳匙取出,不宜用水冲洗。

(3)对于小虫入耳,可以先用植物油或酒精等将其杀死后,再用器械取出或用水冲出。

儿童常常会因为活泼好动而伤及眼睛,而眼睛遭受外伤后视力很容易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可导致失明。在教育儿童懂得珍爱眼睛、自我保护、躲避危险的同时,保教人员也应该了解一些处理眼外伤的急救常识,这对于保护儿童的眼睛和视力是十分重要的。

1.眼内异物

眼睛进入异物后儿童马上会有不舒适的感觉。此时应禁止儿童用手揉眼睛,教儿童用力眨眼,使泪腺分泌泪水将异物带出,或者用温开水冲洗眼睛直接冲洗去异物。附在眼角膜上的异物,可用清水洗掉。若异物黏附于眼睑结膜表面或下眼睑,可直接以洁净柔软的纱布轻轻擦掉;异物在上眼睑则需让幼儿向下看,以手指轻轻翻出眼皮才可擦去。但如果角膜出现异物则不得自行处理,而应迅速送医院处理。

2.物理损伤

儿童眼睛的物理性损伤包括挫伤、刺伤、划伤和鞭炮炸伤等。针对不同伤害应做出如下处理:儿童眼睛发生挫伤、刺伤、划伤或被鞭炮炸伤时,首先需要仔细观察伤者病情。对伤势较轻者,使用毛巾冷敷,减缓血流速度,减少眼内出血;对伤势较重者,应以消毒纱布覆盖后迅速送医院处理。

3.化学损伤

儿童眼睛所受的化学损伤主要是由于酸、碱烧伤所造成的。化学损伤一旦发生必然会导致眼睛的严重损伤。若酸、碱不慎误入眼中要迅速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以免残留化学物质,用手分开患儿上下眼睑,教幼儿边冲洗边向各个方向转动眼球。发生化学损伤时,冲洗之前需要分清入眼化学药剂的属性。例如,若是生石灰进入眼睛,应用棉签或干净手绢将生石灰粉拨出,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受伤的眼睛,至少要冲洗15分钟。冲洗后还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近几年,随着全球气温的变化,夏天里高温高热天气经常出现,例如,2013年我国南方有43个县市气温超过40℃。学前儿童体质较弱,抵抗能力弱,在高温天气中进行户外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体表热量无法散发,容易中暑。发生此类现象的处理方式如下:

首先,将患儿迅速移动至阴凉通风处,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解开衣扣及其他束缚物,必要时可为患儿更换衣物。

其次,将患儿双脚垫高20~25厘米,用凉毛巾冷敷额头,同时用扇子为其扇风,帮助散热。若患儿出现昏迷现象,可以指压法或针刺法刺激人中穴。

最后,在患儿清醒后可以让他们喝一些如淡盐水、绿豆汤、金银花汤之类清凉解暑的饮料,或遵医嘱口服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水等祛暑的药物;如有呕吐者不宜给药。但应注意的是,在患儿清醒之前不能进食或喝水,饮水时也不可以一次性大量饮水。对于中暑较重者,建议采用静脉注射补液。

电器进入家庭,儿童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电线、开关、插座等,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触电,甚至雷电发生时儿童若躲避不当也可能遭受雷击,症状与电击相同。一般的轻微触电能引起人体局部麻木,呼吸、心跳骤然加速;电流敏感者还会出现休克晕倒现象。严重触电会使触电者呼吸中枢抑制,导致呼吸加快变浅,甚至呼吸不匀;同时,心脏功能受到损害,心跳加速,心律不齐,进而陷入昏迷,最后因呼吸麻痹及心室纤维性颤动而死亡。因此,当发现儿童触电时,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抢救。

出现触电现象时,救护者必须谨慎小心,迅速选择一个安全的方法,先立即将触电者与电流脱离,如拉断电闸、以绝缘物品(干燥的长木棍、竹竿等)拨开触电者、切断电路及拨开电线等。一旦触电者脱离电源则应立即检查其生命体征。通常情况下,轻微触电者及时脱离电源后,无须采取任何医疗措施便可以较快地自行恢复。对严重触电者,应在事故现场进行紧急救护,如心肺复苏术,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务人员赶到现场。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出现的各种事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伤害的方式包括(  )、(  )和(  )。

2.意外伤害急救的原则主要有(  )、(  )和(  )。

二、简述题

1.简述幼儿安全教育的概念及主要表现。

2.托幼机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哪些?

三、论述题

论述学前儿童常见的各类意外伤害的处理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