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立夫慕名求药

陈立夫慕名求药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两人远隔海峡两岸,一个是著名国民党高官,一个是普通中医大夫,陈立夫为什么会给张奇文题词呢?张奇文从秘书手中接过陈立夫的病历和一些化验单,仔细阅读,当时93岁的陈立夫在台湾国大医院诊断为高脂血症,也吃过一些西药和中药。不久,陈立夫的病情缓解,他特意为张奇文寄来了题词表示感谢。张奇文首先安慰老人,再请她坐下,并给她诊脉。

陈立夫慕名求药

“中医治病采取安内攘外之方针,故喻良医为良相,安内攘外者治国之大道也。”这是国民党元老、著名学者陈立夫为张奇文的亲笔题词。

这两人远隔海峡两岸,一个是著名国民党高官,一个是普通中医大夫,陈立夫为什么会给张奇文题词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img65

墙上左条幅为陈立夫题词

1991年的一天,时任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的张奇文突然被当时的山东省委负责同志叫到省委大院,告诉他有个很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

张奇文问:“什么任务?”领导同志说:“台湾的陈立夫先生听说你能治他的病,特意派两个秘书来。”

张奇文从秘书手中接过陈立夫的病历和一些化验单,仔细阅读,当时93岁的陈立夫在台湾国大医院诊断为高脂血症,也吃过一些西药和中药。

张奇文又详细询问秘书一些陈立夫的近况:“陈老是胖是瘦?”回答:“瘦”。

又问:“腰痛不痛,小便多不多,大便干不干?其他还有什么症状?”回答:“腰时有疼痛,一夜去卫生间四次,便秘,胸发闷,耳鸣。”

张奇文稍加思索,考虑瘦人多虚火,不能用苦寒药,又根据“有是证则用是药”的原则,认为老人标病是高血脂,但病根是肾阳虚,应该以补肾为主,兼顾肾阴。于是,他开出冬虫夏草、菟丝子、仙灵脾、枸杞子、巴戟天、肉苁蓉等诸药组成的药方,嘱咐陈立夫秘书回台湾做丸药,疗程为三个月,还请秘书转告陈立夫一些饮食、起居等注意事项。

不久,陈立夫的病情缓解,他特意为张奇文寄来了题词表示感谢。张奇文随即回信:“您老已经93岁高龄,不辞辛劳,为我亲笔题词,特去信表示衷心感谢!”

“医易书画,皆与天地之气相通,其要在于精、气、神三端。从您的书法上,我可以得知您养生有道,笔力苍劲,气神贯注。对中医治病的理论,讲得中肯。喻良医为良相,实属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我当珍存之。”

img66

张奇文还先后应邀为时任国务院以及山东省委等领导同志看病。

对知名人士和领导同志如此,对一般百姓也是如此,

一个高中学生突然感到四肢无力,脑子也不听使唤,学也不能上了。一家人心急如焚,赶忙去青岛大医院治疗,花了几千元,仍不见好,后来经人介绍找到张奇文治疗。他辨证准确,处方精练,用药简捷轻灵,看来平淡无奇,却有惊人的效果。每次10剂药,患者吃了一段时间,觉得有疗效,就改为丸药,又服用一段时间。

一天,孩子随母亲去商店买东西,上楼时突然说:“妈妈,我的腿有劲了。”从此,孩子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常,并返校继续读书

1998年12月10日,《齐鲁晚报》在“厅级郎中问病乡里”一文记载这样一件事:深秋的一天,一个年过七十的老妈妈来到百寿堂,身无分文要看病。张奇文首先安慰老人,再请她坐下,并给她诊脉。看完病,自己掏钱为老人抓药。

当时,老人没说任何话,揣着药包,头也不回走了。可两天后,她又回来了,将自己亲手挖的一袋鲜丹参送给了治病恩人。

张奇文一同事修世榕在《杏林忆踪》文章中回忆,他的孙子有段时间不爱吃饭,脸上也少血色。一天,张奇文到他家商议事情,看到这个孩子在床上玩,就抚摸着孩子的头顶,看着他的头发说,“这孩子脾胃不好,吃服药调理调理吧!”至于当时开得什么方,修世榕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要砸碎几个核桃做药引子。服药后,孩子爱吃饭了,脸色也红润起来了。

“东风桥头秋风劲,白浪河畔树萧森。荷映泉城鱼书远,雨洒孤山客梦深。同车依稀昌平路,联床犹忆乞儿吟。二十三年漫回首,一抹残阳照丹心。”在张奇文1979年首次奉命调往山东中医学院时,修世榕写下一封信和这首诗,托人捎去,以表达对老领导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