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伪药厘正点滴谈

伪药厘正点滴谈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中药材供应中只有北五加杠柳,而南五加却没有了。据最近报道,糙叶败酱即北方用的“墓头回”具有抗癌作用。据报道,田基黄对早期肝硬化有效。中医和中药如唇齿之相依,唇亡则齿寒,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中医中药只能分工,不能分家。中医是辨证施治的,虽然不可能要求一病一方,但一证一方是可以的。希望有条件的医疗单位继续认真实践,进一步提高。

伪药厘正点滴谈

中药品种种类繁多,而且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经验积累极其丰富,所以中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名实混淆、阴错阳差的情况自古有之,现在更甚。中药来源于民间,新的品种不断在发现,老的品种往往被混淆,甚至失传。例如:五加皮原是五加科,与人参是同科植物,它的补益强壮的功用与人参相近,能治腰酸背痛,古时用来泡酒饮用。后来有人发现了一种新品种,即夹竹桃科的“杠柳”,泡酒饮用止痛作用较强,能治风痛,但是有毒性,需要掌握好剂量,人们把这种“杠柳”叫做“北五加”,把原来的“五加皮”就称为“南五加”,后来慢慢地南五加失传了。这样一来,中医处方开五加时,哪里知道真五加早已没有了,病人服了药怎么能收到补益强壮的效果。中药诸如南沙参、北沙参、南鹤虱、南五味、北五味等都有类似情况。历史在发展,药物也不断在发现。药物命名是人为的,新名、旧名、地方名、土名、别名等越来越多。因此,异物同名,新旧混淆,以伪乱真,良劣不分。如有了北五加,丢了南五加;有了新连翘,忘了老连翘,如此等等也是中医学的损失。

最近,黑龙江省发现了刺五加,人们叫它“五加参”,由于疗效好,群众欢迎,很快风行全国,并且畅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实际上,这就是五加科的南五加。《本草纲目》早有记载:“宁要一把五加,不要金玉满车。”按照植物分类学来说,五加科的五加就区分为“细柱五加”“短柄五加”“刺五加”“红毛五加”等等。但是,中药材供应中只有北五加杠柳,而南五加却没有了。实际上,真五加—短柄五加、细柱五加、红毛五加等,都是野生的,到处都有分布,可是现在,中医要用它却没有了,这是非常可惜的。又如败酱科的败酱草,是一味疗效很好的良药,而我国南方绝大部分地区都以十字花科的菥蓂充当败酱,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毫无败酱的功效。实际上,“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糙叶败酱”“异叶败酱”等等,都是败酱科的真败酱,到处有野生,可惜无人采收。据最近报道,糙叶败酱即北方用的“墓头回”具有抗癌作用。南方用的墓头回是菊科植物苦荬菜,具有消炎作用,用治妇人带下也有效果。

中药这个宝库丰富多彩,虽然阴错阳差,有时也可以通融,甚至有的新品种疗效比原来的更好。例如:《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的连翘,根据本草学的考证,它是金丝桃科连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连翘项下说:“旱莲即小翘,今用如楮实者,乃蜀中来”,此即现在用的木犀科的连翘。大家都知道,银翘散是温热学家所创制的良方,木犀科的连翘,其清热解毒抑菌消炎作用比原来的连翘好。但是金丝桃科的连翘就是中草药的田基黄。据报道,田基黄对早期肝硬化有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来就是治疗黄疸的,黄疸是肝胆方面的病证,这样看起来张仲景的处方用药是很有道理的。现在的连翘虽然好,但古时的连翘(属金丝桃科的)则另有它的功效,惜乎失传,损失很大。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的紫参汤中的紫参这味药,不知怎么变成了“重楼”或者“蚤休”,而真正的蚤休,即七叶一枝花,这味大有前途的清热解毒药却失传了,沦落在民间,只有草药医生在使用,我们中医师想用也没有了,这也是中医学的一种损失。诸如此类的情况真是一言难尽。有人说得好,中药不过关,中医受冤枉,病人吃苦头,国家受损失。上世纪50年代我在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工作时,组织所里的同志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编写了一本《江苏中药名实考》,后来又写了《本草推陈》(上下集)和《现代实用中药》等书,目的就是为此。

中医和中药如唇齿之相依,唇亡则齿寒,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中医中药只能分工,不能分家。目前中药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采收、供应、加工炮制,特别是供应紧张问题。实际上这些都是人为的紧张。中药潜力很大,增产节约,开源节流,大有可为,这是一件大事。中药问题不解决,要搞好中医工作是有困难的。我认为中药存在的问题,要研究解决,不能专门责备中药部门,我们中医师也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发展经济,为世界人类多做贡献,我呼吁同道们,大家来努力。

关于中医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谈谈我个人的体会。我认为,中西医结合创造我国的新医学、新药学,是我国医学开展的必由之路,这是研究的方向。年轻人学中医,应该重视实践。课堂教学虽重要,但随师临证尤为重要,实事求是,密切结合实际。大家知道,中医学是我们祖先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积累,是在群众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有句名言叫做“群众实践是科学研究无穷无尽的源泉”,可知中医的实质是科学的。要研究中医的理论,只能从实践中去做。无论读医书,或者阅读医学杂志,要注意实践的东西,把临床实践有效的东西拿来,通过自己的再实践,看看能不能做到重复。这就是说成功的东西才是正确的。自己投稿写文章,也要写通俗易懂的临床实践经验,希望别人去再实践,如能够重复,这才是经验的总结。过去在旧社会,中医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中医医院,中医看病,无法总结。现在有条件了,我认为中医院应有意识地选择病种,开设专科病房,治疗以中医中药为主,西医协助诊断,多做一些系统观察,总结出一些中医有效的东西来。中医是辨证施治的,虽然不可能要求一病一方,但一证一方是可以的。方剂应当相对地固定下来,虽然允许加味,或二方合剂,例如柴胡桂枝汤等,但不要太过于灵活,否则就不易总结推广了。恳切希望中医同道们,大家来重视临床实践,研究和总结临床经验,同时把辨证施治和辨病施治结合起来,进行“方与证”的研究。例如:承气汤类治疗急腹症;大柴胡汤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又如活血化瘀的桃仁承气汤治疗下焦蓄血发狂、少女精神分裂症伴有经闭等。希望有条件的医疗单位继续认真实践,进一步提高。这些工作绝不是少数人所能做好的。

我国有条件了,各地都有中医院,如能根据条件选择病种,收住病房治疗,那么在确定疗效,然后进行机制研究等方面,更容易合理组织力量。中西医结合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应分先后缓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我从中医角度来说,所谓治疗以中医为主,就是希望把中医实际的精华(包括针灸和其他中医疗法)总结、提高、推行,交给下一代。理论研究也很重要,首先应把实践有效的、成熟的东西,以现代科学方法来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

我们中医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继承、发扬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和理论,就是要通过实践再实验,总结出大量的更好更确实的中医精华,为今后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世界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台湾《自然疗法》(叶橘泉教授纪念专号)1989年第12卷第4期8-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