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论文选》序
汪君浩侠日前来函,谓近辑有《中国医学论文选》系选自三十年来中医刊物中各地作者发表关于改进中国医药之论文,内容分为讨论、综述、各科研究、方药讨论四大类。汪君称要余写一序文。
余与汪君,既未谋面,又鲜通函,只前闻老友祝怀萱兄谈及而知其为一好学青年,系中医界后起人才也。此语绝非吹嘘,盖有事实可证。近年来中医杂志报汪君发表研究记载搜集考证笺文字甚多,其为中医谋改进致力颇勤,有目共见耳。
时代如一个巨轮,文化总是前进的。虽然我们中国的一切比较落后,尤其是中医界学术贫乏得可怜,可是近来的一般作者较诸旧志着实进步不少,且大都具有现代的目光了。像从前那般抱残守旧、夜郎自大的顽固腐朽文字毕竟少见了。这是时代环境自然进化的趋向,中医改进成功的期望必须寄托在青年中医的身上。可惜现在考试院考试中医,尚用玄僻陈腐的试题来考试一般青年中医,如同把中医进化的历程倒转过来。
中医应整理也应改进,此为人所共知,可是整理的方法和改进的步骤,则人各有其见解。但据余之所见,与其从新旧名词或理论的汇通着手,不如以古今医疗的方法来做比较研究。若据时新学说,演绎古理论,往往吃力而不易讨好。即使作者有生花之笔,亦不过取悦当时的一般读者,日后只是自成一家之言,充其量只不过成为中医进化史上之一页陈迹而已。说到研究中医的问题,真是一言难尽。如果你钻进古医药书籍,只把理论作为研究对象,也许你毕生渺无所得。倘若把其不合理部分弃置不顾,则其中尽有宝贵的经验,恰合现代最新科学的事实。例如古来以七情六淫相提并论为致病之源,现代新兴的“心理科学”及心理卫生等,专家发觉情绪可影响健康、左右病理,而精神快乐则可延长其寿命。同时临床医家发现几乎三分之二病人有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现在美国的医学教育家强调“医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较生理学尤为重要”云。余举是例,非敢以七情学说自诩,特以证古人经验之可贵而已。
苏联医家包哥莫列茨氏特别指出,“现代治疗之特效化学剂原因疗法,成功与失败,实与活体之反应力有密切关系,盖病原体虽由特效化学剂所削弱,然后须待活体生理细胞成分所消灭。如果生理反应不充分,则特效疗法之成功,不可能实现。故现代医家之最重要任务,厥为影响及加强活体反应之保卫力,以抵抗疾病。为活体反应力发挥作用起见,自必须探悉其由何种成分所构成,及在需要对其发挥作用时应遵循的生理学定律,是以研究上述种种之方法问题,应成为理论及实用医学研究工作程序上之最重要者。”
这位医家并称“治疗医学上往往可见所谓偶合性,即我人并不了解某一治疗法之原理,而事实上竟意外地产生良好效果。为了解此点起见,必须对病理机转在活体内之发生方式(即发病论)有深刻地了解。现代治疗必须在多数减弱或消除活体内病原体作用之外,另再加强活体抵抗各种疾病之机转,盖此等机转正与疾病之经过及转机有密切之联系论。职是之故,理论医学之主要任务,乃为活体反应力之精密研究,及根据是项研究各种发病论治疗方法之寻求”云。
我人试寻绎包哥莫列茨氏所提出之“理论医学”及“发病论”等治疗方法,似与中医之临床症候群,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尤其与张仲景《伤寒论》之六经证候主证治疗,有点不谋而合。这一点比证如果不错而有些近似的话,那才可证明凭之向素主张“改进中医必须致力于仲景经方及主证治疗的研究”为可靠。我人似应整其步骤,明确目标,一致向证候方剂及药物方面着手研究,即对于活体的病理机转发病方式的证候治疗方法的研求,但有必要学习现代知识,寻求其虽非原因治疗而能收良好效果的原理,然后对于药物方剂的作用必有明白了解之一日。
窃谓中医将来的演进蜕变,必出之于现代科学医学同化之一途。但我人唯一的愿望,即在同化之后,以现代特效药的原因治疗外,更充分发挥国产药物及独特方剂作用,加强活体反应,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保卫体力,改善民族体质,而成为中华民族建设性的、独立自主的中国特有医疗,不若现在西医之只知使用舶来品的“完全中国的医学”。
汪君在此中医演进之过程中选辑关于改进中医药之论文汇集而成为一编,内容系各地各人各书所见发表之言论,其致力方式还有待改进,而目的则均在中医药的整理与改进之一途,是其出版后学者得以排比而读之,不仅饶有趣味,且可藉此而得归纳改进之捷径,或可缩减进化的过程,此汪君之功绩不可泯焉。不宁唯是,将来理想的崭新的“完全中国医学”得以告成后,是书亦不失为中国医学演进历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种,使后之学者得以窥见医学进化中之痕迹也。诸位读者以为如何?但见仁见智,固难强同。言容有失检,以骨鲠在喉不言不一吐为快。知我罪我,不暇话及,拉杂写出,不加修饰,聊以自慰而已。
[《华西医药杂志》1948年第2卷第9、10期合刊第38-3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