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乳腺脓肿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乳腺脓肿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乳腺炎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另外,药物外治、针灸治疗及推拿按摩等对急性乳腺炎也有一定的疗效。总的来说,中医药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肯定,尤其是对病程短、未化脓者,如能注重早期治疗则治愈快,且可避免大量应用抗生素后形成不易消散的包块而使疾病转变为慢性的弊端。

1.病因与机制

急性乳腺炎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是因为哺乳不当、乳汁流出不当、乳管不畅通等情况下,最易发生乳汁淤积,造成细菌繁殖;或在乳头破裂、乳头畸形或乳头外伤的情况下,细菌经破损的乳头或皲裂的皮肤逆行入侵乳房,而扩散至乳腺,引起感染。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多见。

2.临床表现

好发于产后3~4周哺乳期,多为初产妇,也可见于产后2~4个月,甚至1年以上。早期为局部炎性肿块,一般数天后出现脓肿。脓肿可为单房,也可为多房。根据脓肿的位置将脓肿分为:乳房内脓肿、乳房后脓肿、乳腺管内脓肿、乳晕下脓肿和乳房皮下脓肿等类型(图4-4)。

临床表现与其病变位置的深浅有关,位置浅时,初期,患者表现为乳房胀痛,局部红、肿、热,并有压痛性肿块,伴发热、寒战、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形成脓肿时则有波动感,感染浅表者可自行破溃,患侧腋淋巴结肿大、压痛。深部脓肿早期时局部表现常不明显,以局部疼痛和全身性症状为主。感染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

3.实验检查

(1)血常规检查:患者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超声检查。①细菌性乳腺炎: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如有脓肿形成,内部呈液性暗区,间有散在小点状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包块血供较丰富。

②乳房脓肿:肿块轮廓不清楚,边界隐约可见或不清楚;内部呈实质不均匀低回声,有时呈蜂窝状;形成脓肿可见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流信号不丰富。

(3)诊断性穿刺检查:脓肿形成后,应在肿块波动最明显部位或压痛最明显的区域穿刺,抽出脓液表示脓肿已形成,脓液可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诊断依据

急性乳腺炎的诊断依据:多见于哺乳的初产妇,患侧乳房疼痛,炎症部位红肿、变硬、压痛,以后形成脓肿;脓肿常位于乳晕下、乳管内、乳腺内或乳腺后,深部脓肿波动不明显;腋下淋巴结肿大并可有压痛;可有寒战、高热、血白细胞增多;于乳房红肿明显处穿刺常可见脓性液体,穿刺物培养有细菌生长;抗炎治疗疗效显著。

5.治疗与预防

(1)非手术疗法:适应于脓肿形成之前。感染轻者可继续哺乳,严重者要停止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或用手挤压排空乳汁。热敷20~30分钟,3~4次/天,理疗有助于急性炎症的消退。如果局部皮肤水肿明显者,可用中药或30%硫酸镁溶液温敷。将含有100万单位的青霉素的等渗盐水20ml注射在炎块周围,也有使早期炎症消散的可能,必要时可静脉给药。只要不过敏,抗生素宜选用青霉素,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根据中医学痛则不通之理及结之散之、积者消之的观点,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或内治或外治或内外并举,强调早期以通为用、以消为贵,中后期以托毒外出为主,贵在分型辨证治疗,临床中常能取得良好疗效。一些学者将急性乳腺炎分为三型:①肝郁气滞型,治疗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为主,常用瓜蒌牛蒡汤加减。②胃热壅盛型,应清胃凉血,用清胃散加减。③邪热瘀结型,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另外,药物外治、针灸治疗及推拿按摩等对急性乳腺炎也有一定的疗效。总的来说,中医药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肯定,尤其是对病程短、未化脓者,如能注重早期治疗则治愈快,且可避免大量应用抗生素后形成不易消散的包块而使疾病转变为慢性的弊端。

(2)手术疗法: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引流时的注意事项为切口应根据脓肿的部位而选择(图4-5)。乳房脓肿通常在波动最明显处作放射状切口,这样可以避免乳管的损伤而形成乳瘘;深部或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经乳房间隙引流;乳晕下脓肿,作沿乳晕边缘的弧形切口,至皮下止。切口后应以手指深入脓腔,轻轻分离多房脓肿隔膜。为了引流通畅,可放置引流物,每天更换敷料;或在最低位作对口引流。如果炎症明显,波动不明显,应在压痛最明显处,作穿刺以及早发现脓肿。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排空多余的乳汁,避免乳汁郁结;防止乳头损伤,妊娠期间应经常用温水、肥皂清洗乳头;注意婴儿口腔卫生;乳头有内陷者应及时纠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