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刺络的部位及刺络点

刺络的部位及刺络点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帝内经》提到肘膝关节窝及以下的刺络部位还有肘窝曲泽、腘窝郄中(委中)、少商等处,这些部位是历代医家最常用的刺络部位。另外,我们曾经在治疗畏寒病人时,也试刺过舌下络脉,收到一定疗效。一般讲口、舌、喉诸疾,用舌下络脉刺络的疗效较好。以上三种刺络穴位或刺络点,相传沿用至今,如能灵活运用,放出所需的出血量,皆可达到治疗目的。

1.刺络部位

(1)肘膝关节以下

[原文] 《素问•刺疟》:“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

[语译] 凡疟疾病人脉不见的,急刺十指间出血,血出病去。

[临床所见] 近代所谓刺八邪、八风经外奇穴,也很常用。笔者曾见到一位老中医喜欢用指间刺血治病,他认为手足指间是邪气易入之处,故放邪外出也必由此处针刺。《黄帝内经》提到肘膝关节窝及以下的刺络部位还有肘窝曲泽、腘窝郄中(委中)、少商等处,这些部位是历代医家最常用的刺络部位。

(2)腰背部

[原文] 《素问•刺疟》:“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五胠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

[语译] 疟疾病人脉搏满大而急者,刺背部俞穴以及两旁的胠俞,用中等针,各针一次,以泻阳邪,根据病人的胖瘦,刺出其血量的多少。

注:五(音区)俞:腋下,胁上空软部分。五俞: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

[临床所见] 临床上治疗疟疾多用背部大椎、陶道刺络法,五脏六腑的疾病用背部俞穴刺络的机会也很多,虽上背部的络脉不如下背腰臀部多见,由于脏腑背俞的关系,背部刺络几乎都在上背部。

(3)头部

[原文] 《素问•刺疟》:“刺疟者,……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又云:“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

[语译] 治疗疟疾,……先有头痛及头重的,先刺头上及两额和两眉间出血。又说:十二种疟疾,其发作时间各有不同,应观察病人的症状,可以了解属于哪一条经脉的病。在没有发作以前约一顿饭的时候就给以针刺的话,刺一次,就获得了效果;刺二次,病就显著减退;刺三次,病就好了;如不愈,可刺舌下两脉出血。

[临床所见] 历代医家治疗疟疾或其他热性病伴有头痛及头重症状的,在辨证施治中,基本上都是使用此部位刺络,疗效可靠。另外,我们曾经在治疗畏寒病人时,也试刺过舌下络脉,收到一定疗效。在疟疾病后唇部单纯疱疹或口腔炎时用此络脉亦有效。一般讲口、舌、喉诸疾,用舌下络脉刺络的疗效较好。

2.刺络点

(l)直接刺破络脉或络结

[原文] 《灵枢•官针》:“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语译] 第四种叫做络刺。络刺,就是刺皮下浅部的小络脉,以泄其郁血的一种方法。

[临床所见] 临床上直接刺破皮内或皮下络脉或络结泻血,是最便利、最常用的方法。

(2)刺充血或炎症部位

[原文] 《灵枢•官针》:“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语译] 赞刺的方法,进针和出针的动作都较快,在患部很快而浅地刺几针,目的是使其出血,这就是治疗痈肿的方法。

[临床所见] 在发生痈肿的周围或其表面皮肤上,多针浅刺,以散血消肿,这是治痈肿的常用方法,其他非化脓性炎症如丹毒、结节性红斑等亦可用此法。

(3)阿是穴

[原文] 《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

[语译] 邪气侵入手厥阴心包经之络脉,使人发生臂掌之间疼痛、腕关节不能屈的症状,应当刺腕关节后,先用手指按压患部,于压痛之处下针。

[临床所见] 阿是穴刺络,有络脉经过者刺络脉,或于痛处刺之。以上三种刺络穴位或刺络点,相传沿用至今,如能灵活运用,放出所需的出血量,皆可达到治疗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