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脉诊经验谈

脉诊经验谈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脉纹在诊断局部疾病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结节与脉纹之间是辨证的关系,而脉动波与结节产生共振形成脉纹,当超过一定的阈值就形成了病理脉象。脉搏波的传播过程不仅受到心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沿途动脉和周围组织器官状况的影响,脉搏波与全身各脏腑组织产生共振,形成脉气团,这就是脉纹。所以,脉纹分为生理性脉纹和病理性脉纹,生理性脉纹即平脉,属正常脉象,病理性脉纹是疾病在寸口脉上的外在表现。

主讲人 范建忠

在平时的脉诊临床中,我喜欢把脉诊和现代科学,包括西医的一些基础理论和一些常见疾病相联系,也包括物理检查。下面谈一些我自己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一些脉诊方法和一些常见病的脉象特征,与大家共勉,共同提高。

脉象信息很多,我们每个人知识面不同,手指的感受度不同,指感(熟练)的敏感度不同,那么每个人对脉象信息的理解也会不同。这么多信息,我们要学会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有用的信息拿来辨证,无用的信息舍去或者忽略,这需要根据熟练程度用经验去辨别。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因此我们在平时学习脉诊过程中,不必要求自己掌握全部的脉象特征,但应做到熟悉脉象的基本要素,了解脉象的常见特征,真正掌握平时指感较好情况下的一些脉象特征。

往往一个病人就诊时,不一定是单一疾病,很多情况下是多种疾病并存而又以其中某种疾病比较突出,这种病人的脉象特征很多,“标”“本”在脉诊上均有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掌握如何去区分、辨别“标”证和“本”证。当然这个需要依赖于脉诊的经验和成熟的指感。有时候病人较多,每一个病人诊脉时间不长,这肯定会降低诊断的准确率。所以,在诊脉的过程中,时间一般要稍微长一点,要慢慢地体会,防止漏诊、误诊!

齐教授说的注意力的问题,我认为很准确。比如说:我在注意脉管的特征时,往往会分散对脉势的注意力,那么脉势的一些特征会忽略;我在注意脉力的时候,往往会对脉温不那么注意,那么脉温的特征会忽略等。所以在诊断疾病时,要把脉象的基本要素都要去感受一下,诊脉的时间会长一点,这样就会把误差降低到最低水平。当然熟练了之后那是另外一回事。

在临床中,每一个诊脉者都会有自己的个人喜好,即由于实践和练习某种脉象的次数较多,会对该脉象特征比较敏感,也就是所谓的强化记忆。以我个人的感受为例,我喜欢摸脉管及微观的脉象,并把微观脉诊中的主要脉象要素理解为“脉纹”。“脉纹”是指脉动波与桡动脉管壁及周围结缔组织共振所形成的特异现象,主要存在于浮、中层(1、2层)。“纹”取自波纹之意,就像一块石头落入水中所漾起的波纹,石头的大小、形状不同所漾起的波纹也会不同,脉纹亦是如此。脉纹在诊断局部疾病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结节与脉纹之间是辨证的关系,而脉动波与结节产生共振形成脉纹,当超过一定的阈值就形成了病理脉象。

现代科学认为,当心脏周期性地收缩和舒张时,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流冲击主动脉瓣和血管壁,产生的振动将以波的形式自主动脉根部发出,沿动脉树向外周动脉传播,当此波受到动脉分支和外周动脉等因素的反作用时,就会产生与之方向相反的反射波。反射波沿动脉树向心脏方向传播,与原始波叠加形成具有不同波形特征的脉搏波。脉搏波的传播过程不仅受到心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沿途动脉和周围组织器官状况的影响,脉搏波与全身各脏腑组织产生共振,形成脉气团,这就是脉纹。

脉搏波蕴藏着丰富的人体生理和病理信息。所以,脉纹分为生理性脉纹和病理性脉纹,生理性脉纹即平脉,属正常脉象,病理性脉纹是疾病在寸口脉上的外在表现。

学习现代脉诊,不要被把脉如何难、脉象如何复杂所吓倒,应学会化繁杂为简单:把脉象的浮与沉、迟与数、脉搏的有力与无力、脉管的软与硬以及脉温的高低这五对脉象要素搞清楚,做到手下有数,这样就可以初步地进行把脉诊病。中医传统脉象记载众多:27、28、32等很多种,我认为这些脉象均分贯于这五个脉象要素之下。

在熟悉和掌握现代脉诊的方法后,看病就相对简单了。其实,所谓的疑难杂症并不疑难,只要合理运用现代脉诊来推断疾病(含疑难杂症)的病因病机,确定病位、病性,然后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等基本原则,把病脉逐渐调成平脉,使机体本身的自身免疫调节系统进入自我修复状态,那么机体就自然而然由病理走向生理,由疾病走向康复。

在脉管分层上,个人主张分四层,和清末名医赵文魁老先生的浮、中、按、沉的观点一致。浮、中为功能性变化,反映了初期的炎症,当时的表象为标;按、沉为器质性变化,为里证,为本。为了方便记忆,分为1、2、3、4层。浮,轻搭皮肤至脉管上层,为第1层;中,轻压脉管至上层脉管的内壁(里层),为第2层;按,压按脉管内的内容物,为第3层;沉,增加压力至脉管的最下层,也就是下层脉管的内壁(里层),为第4层。脉感在浮、中层最为明显,到了沉位,因为手指指目要用力压下去,指感就会相对迟钝感。

一、构成脉象的主要因素

(一)脉位

脉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脉位是指脉搏跳动在腕部深浅位置的变化,广义的脉位是指脉搏波在寸口所呈现出的三维立体空间位置感,即长度、宽度和高度。长度是指轴向上脉动范围超出了寸、关、尺三部,宽度是指脉动在寸口脉管上横向的宽度,宽即桡侧缘、尺侧缘与中间的脉动范围相差无几,窄即脉动局限于中间,桡侧缘、尺侧缘的脉动范围明显缩小。高度是指上下的浮沉,深者沉脉,浅者浮脉,它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轻重,时间的长短和疾病的预后。居于浮位的脉象有:浮、虚、濡、芤、革、散;居于沉位的脉象有:沉、牢、伏、弱。

(二)脉率

正常人的心率一般每分钟60~80次,脉率过快、过慢都是病脉。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心率稍慢为正常,如每分钟55~60次。小儿、妊娠期妇女心率偏快均为正常。脉率除了反映人体心脏的状况,还能反映出机体新陈代谢的状况。

(三)脉律

脉律是指脉搏跳动的节律,如促脉、结脉、代脉。青少年出现窦性心律不齐属正常现象。现代医学的房性期前收缩、房颤、房扑、室性期前收缩、室颤、室扑都属于脉搏跳动的异常。由于传统中医在促脉、结脉、代脉上无有效药物的控制,古代医家都认为促脉、结脉、代脉属病重、病危之脉。然而,现代医学在促脉、结脉和代脉上均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西药和手术的治疗。

(四)脉力

脉力是指脉搏波跳动的弹力和脉管的张力,弹力是手指给桡动脉一定压力时脉搏波上升对手指的反作用力。弹力大的如洪脉、实脉、弦脉;弹力小的如弱脉、微脉、濡脉。弹力的大小可反映出血压的高低。张力是指血管壁的张力,也就是说血管壁对手指的反作用力。在动脉硬化时,血管壁的张力明显增大,另外张力的大小还可反映血糖控制的程度。

弹力示意图

张力示意图

(五)脉温

脉温是手指指目所感知的寸口脉的温度,正常的脉温是初摸1层指感稍凉,压到2、3、4层指感稍温,无热辐射感。指下的脉温高说明病人新陈代谢旺盛,体内产热较多,属热性体质或热性疾病,反之指下的脉温低说明病人新陈代谢低下,体内产热较少,属寒性体质或寒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在诊断脉温时需排除环境因素对两上肢的一过性影响,如病人在冷天骑单车或摩托车来就诊。现代科学认为心律失常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与寒热无任何关系,因而传统中医认为的数主热、迟主寒,与临床事实并不完全相符。

(六)脉的粗细

脉的粗细是指脉动应指的周向范围大小,脉动应指范围宽大的为粗,反之脉动应指范围狭小的为细。体力劳动者、运动员、块头大者脉多宽大,气血旺盛;脑力劳动者、女性、小儿脉象多偏细,气血较弱。若运动员脉细,其人必身疲乏力,当然这需要根据临证的实际情况而定。

(七)脉管的软硬

脉管的质地和弹性,软则松软,硬则僵硬。平脉脉管皆松软,小孩、青少年脉管多松软,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脉管多僵硬。脉管僵硬度的程度能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

(八)脉的长短

脉体的长短,廋高个型脉体偏长,矮胖型脉体偏短,属正常脉象。超过寸关尺三部为长,不足三部为短,长属有余,短属不足。脉长者有洪脉、弦脉、长脉、牢脉、实脉。

(九)脉的紧张度

脉的紧张度含脉搏波的紧张度和脉管的紧张度。脉搏波的紧张度是指脉搏搏动的谐振波与脉管及皮肤产生的振动感觉。脉搏波的紧张度高如动脉,动脉是指脉动如豆,厥厥动摇,滑数短缩。人经过惊吓后,犹如此脉。弦脉就是脉管紧张度高的典型脉象,弦脉脉管端直而长,如按弓弦,按之不断。两种紧张度有着明显的差别,脉搏波紧张度的主要特征是波的震颤,脉管紧张度的主要特征是脉管的绷直。

(十)脉的流利度

脉的流利度是指脉搏波在指下的流畅程度,脉的流利度与脉管里的内容物有很大的关系,内容物即血液成分的变化。如果血液黏稠度正常或偏低,像滑脉,脉往来流利,像一粒很圆滑的珠子在不停地滑动,从容不迫地在指下涌现;如血液黏稠度升高,脉会呈浊状,如泥浆管中行,不流畅。

(十一)脉的均匀度

脉的均匀度是指整体脉立体空间的协调性,如脉管壁近心端与远心端之间力度的均匀、高度的均匀和脉管里内容物的均匀等。比如寸脉沉,关脉弦,这是寸关之间的不协调;中层(2层)偏松软,按层(3层)偏紧实,这是血管内容物(2、3层)不均匀。

(十二)脉势

脉势是指脉的意势,最早在《素问·举痛论篇》中有脉势的描述:“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血脉不通利则气因而鼓动不安,这里的喘是指脉来急促不稳,不是呼吸气急的气喘。另《伤寒论》中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脉数未必要传经,若数急就是传经,可见脉势急的重要。然而真正提出脉势概念(即“位、数、形、势”)的医学家是清代的周学海。“势者,敛舒伸缩进退起伏之有盛衰也,势因形显、敛舒成形于广狭,伸缩成形与长短,进退成形于前后,起伏成形于高下,而盛衰则贯穿于诸势之中。”齐向华教授将脉势意为如观四季水流一般,要点在于水流的气势、宽窄、缓急等,如左寸脉起搏段迟滞怠缓,则患者多表现为悲伤、易哭、心中郁郁不舒。传统脉象中“疾、紧、动”脉均有脉势的成分。

脉势在现代脉诊中类似于脉搏波的紧张度,也就是脉搏波的谐振频率,谐振即物理的简谐振动,物体在与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齐向华教授认为脉势包括脉搏在轴向、径向和横向等方位运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态势,主要包括脉搏收缩舒张的速度变化和能量的发散,如神经高度紧张的脉象,脉搏波会有明显的震颤感。

(十三)伪征

伪征是指诊脉的过程中,在1、2层出现非正常性的特异性指征,如在关部出现一个粟米样硬物,或者是其他形状的硬物,捋之碍手,摸之不平,此为皮下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所致。这个伪征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很重要,因为它容易被误认为是疾病在脉象上的体现。

(十四)脉纹

同上文中对“脉纹”的描述。

(十五)脉管的结节

脉管的结节是脉管周围组织的微形态学改变。关部是组织细胞分布最多的地方,易形成隆起,其他脉管部分也会因各种情况而出现隆起,形态各异,这就是结节。脉管上的结节是很常见的,超过一半以上的病人都会出现结节。在脉诊现场,经常会摸到黄豆样、大米样、粟米样、空泡样脉感,这说明结节的形式呈多样化。结节是一种固态,是明显摸得到的有形状物,但捋之不碍手,稍重压之即平,一般在浮、中(1、2)层出现。要注意伪征与结节的区别,伪征的指感是捋之碍手,压之不平,就像皮肤上凸起的痣一样。结节这种脉感是诊断疾病很重要的一种指感,在传统脉学上很少有这样的描述。

诊脉时要全面考虑脉象要素,平时注意锻炼指感,时间长了就会熟能生巧,在有限的诊脉时间内全面了解脉象。现代脉诊讲究的是整体脉象的一种均衡,哪里不均衡,就会出现病理脉象。还原脉诊现场,寸、关、尺各分部的脉感范围长不超过1.5~1.8cm,宽不超过1.0~1.5cm,高不超过0.5~1.0cm,在这个小小的三维空间里,它涵盖了很多脏器的脉感信息,这也必然导致了脉感的重叠,我们正常人的手指所感知的,或者说能感知的病理脉象一般都是在0.5mm以上的脉感。比如黄豆样脉感在0.5~1.0cm,大米样脉感在0.2~0.5cm,而粟米样脉感在0.5~1.0mm,当然还有针尖样脉感,这种脉感较粟米样脉感更小一点。所以,现代脉诊不可能像西医那样细化,但初步诊断还是可以做到的。

现代脉象的临床诊断和传统中医一样讲究辨证论治,先是整体,再到局部,也就是先总按,再单按,再三部九候,最后微观脉法,缺一不可。现代脉诊的诊断准确率可以达到85%以上,但不可能达到100%,因为全身各脏腑组织的脉波集中在两手寸口脉中,小小的寸口涵盖了整个全身,这就必然导致脉波(脉气)的重叠,重叠脉气的一点点细微的变化就能代表疾病的变化。虽然人体手指指目很敏感,但正常人体的手指指目所能感知的脉波是有一定限度的,更不可能精确到像西医一样分类,不可能微观到分子水平。所以在脉诊现场,个人并不主张把现代脉诊的诊断细化到过分微观的程度,毕竟正常人的指感到不了那种程度,也不能哗众取宠,说能把诊断细化到怎样的程度,更不能代替CT、MRI。比如右寸脉出现咳嗽指征的脉象,可以通过脉诊中右寸肺脉的浮沉、脉纹的大小、质地的软硬,感知咳嗽的轻重、时间的长短,肺热、肺寒、肺虚、肺实,但是我们却很难区分是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还是支气管扩张。所以诊脉者经常锻炼手指的敏感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脉诊的出现,目的是要将脉诊和临床相结合,合理运用于疾病的治疗,最终达到把患者疾病治愈的终极目标。某一上午治一头晕病人,脉诊右尺肠部浮洪,当即推断其腹痛,其人摇头,曰不痛,开头晕药后回家,午后突返,腹痛难忍,又吐又泻,因其前一天晚在某饭店食不洁食物。

二、现代脉诊基本原理

(一)年龄与脉象之间的关系

熟悉和掌握年龄与脉象之间的演变过程,对临床诊断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婴儿脉率快,可达每分钟120次以上,到少儿、少年、青年时期,渐渐恢复正常脉率(60~80次/分),但到了中年、老年之后,由于一些疾病的影响就有可能出现脉率增快或减慢的现象,如心功能不全可导致心率增快,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则可导致心率减慢。婴儿、青少年寸口脉的皮肤娇嫩、紧绷,到了中老年之后寸口脉的皮肤就变得粗糙、松弛。婴儿、青少年寸口脉的皮肤至脉管的结缔组织很清晰,脉搏波与脉管、结缔组织及皮肤产生共振的脉感也很清晰;到了中老年之后,寸口脉的结缔组织就有可能出现结节、软疱、隆起,共振的介质多了,脉感就显得丰富,脉象的信息量也随之增多,然而清瘦的老年人皮下脂肪消失、结缔组织明显减少,因而共振的介质随之减少,脉感就显得单调,脉象的信息量也会明显减少。婴儿、青少年寸口脉脉管软,有弹性;到了中老年之后,寸口脉的脉管就渐渐变得刚硬,弹性也差,这是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各种疾病而引起的动脉硬化所致的结果。婴儿、青少年寸口脉基本上很难见到结、代、促脉,我们能见到的结、代、促脉基本上都出现在中老年的脉象中,当然特殊情况下例外。婴儿、少年寸口脉脉搏的搏动力基本属于正常的弹力,到了青年、中年、老年之后脉管的弹力就会逐渐增大,这往往是因为动脉血压逐渐升高的结果。

(二)脉的均衡性

临床上我们从患者的脉象里诊出一些病理脉象,但病人自我感觉良好,无任何不适,这就涉及脉的均衡性问题。所谓均衡,是整体脉象的均衡,没有局部的独异。平脉就是一种均衡。部分病人因一些不影响生命的慢性疾病缠身,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胆囊炎,但他仍然长寿,这类病人在脉象上的表现是局部脉象异常,但整体脉象相对均衡;如果局部脉象异常,整体脉象又不均衡,这种病人的病情就呈持续性加重的趋势,影响其生活质量,当然也就不易长寿。所以,脉象的均衡性很重要。如一胖人出现浊脉,整体脉浊,说明血脂偏高,但没有超过一定的阈值,也就是“度”,暂时没有对身体产生伤害,或者说伤害很小,所以无明显症状,脉象表现相对均衡。当超过一定的“度”,则其脉象必然表现不均衡,此时就属于病理变化。但如果一瘦人出现浊脉,整体脉浊,说明血脂也偏高,它也没有超过一定的“度”,也暂时没有对身体产生伤害,或者说伤害也很小,无明显症状,但其脉象则属于不均衡,就属于典型的病理变化。再如滞脉,说明动脉硬化,早期动脉硬化也是没有任何症状,因为它暂时没有影响到靶器官,故其整体脉象均衡。强壮之人脉力强是均衡的表现,如果强壮之人脉力弱就是不均衡的表现,也就是出现了病理变化,反之亦然。总之,在现代脉诊中,只要发现了脉象的不均衡,那一定代表着机体内某些疾病的产生。

(三)脉“度”

“度”是质和量的互相结合和相互规定,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关节点是度的两端,是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突破关节点,事物的质就要发生变化。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简单地说,“度”是程度,是临界值。“度”是现代脉诊诊断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脉诊现场,要时刻考虑“度”的存在。在把脉诊病时,“度”渗透于每一个诊断中。超过了一定的临界值,也就是超过了一定的“度”,就是疾病的表现;没有超过临界值,但也接近于临界值,那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亚健康。“度”在每一个诊脉者指感中都有一个衡量标准,这个标准的建立需靠平时勤练指感,熟能生巧。比如,脉的弹力程度,古人很早以前就有叙述,《难经》曰:“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现代脉诊中,笔者把脉的弹力分为四层:浮、中、按、沉(1、2、3、4层)。每一层的力量都有“度”,1、4层的弹力相对较小,2、3层的弹力相对较大,肥胖之人的弹力平均下移。再如,同样是浮脉,浮而盛大为洪,浮而软大为虚,浮而柔细为濡,这也是“度”的表现。《濒湖脉学》曰:“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夏季心脉当旺,寸口脉浮大而散,属于正常,然而“心脉浮大为正形”,若浮大的程度超过一定的度,变为洪大,那就是病理脉象;如冬天的脉象稍微沉一点为正常,如若冬天出现洪脉,则为异常。一个人正常的脉率在60~80次/分,运动后,脉率适当加快,脉率可以在80~120次/分,但如果脉率超过150次/分,此时便超过了一定的临界值,也就是超过了一定的度,这就不正常了。此外,脉的弹力程度也能反映出血压高低的程度。我对脉“度”特别关注,因为它就介于生理和病理之间!

(四)药物对脉象的影响

临床上,许多药物对脉象产生很大的变化。如用于输液的葡萄糖、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碳酸氢钠、右旋糖酐、代血浆等均可引起整体脉滑,质稀。丹参、川芎、红花、赤芍、沉香等均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如三棱、莪术等破血化瘀药物增加血流量的作用最强,这类药物均可导致脉象偏洪。阿托品、654-2、东莨菪碱、异丙肾上腺素等均可引起数脉。抗感染药物可使脉的平均力度降低,甚至恢复正常。缩血管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Ⅱ可强有力地收缩血管,使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升高,呈滞脉,脉的弹力明显增加,而降压药又能使弹力高的脉象降至正常。

药物对脉象的影响在临床上很常见。“脉贵中和”,平脉是一种“中和”之脉,是健康人正常的脉象。正常人左心室收缩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泵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组织的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即血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为组织细胞所吸收,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等进入血液,形成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如此周而复始,全身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血流动力、血液流变、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协调与顺应,彼此共振,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在这种平衡和协调状态下,就会产生一种从容、和缓的脉象,即平脉。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又封闭的综合网络系统,上述这个生理过程,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异常的脉动共振波的出现。不同的疾病会出现不同的脉波,不同的脉波会传导到全身动脉,而桡动脉是全身动脉的一个分支,所以通过桡动脉的脉象,我们可以感知人体内的生理或病理状况。

血液循环在机体内川流不息,当人们的身体健康时,它反馈到桡动脉的脉搏波纹就会是健康的平脉。如果肝脏出现肿瘤,血液在肝脏正常的流动就会出现阻碍,甚至出现回流等现象;肝脏出现硬化,血流的阻力就会增加。打个比方,农村灌溉渠里,正常的水流通过竹木筛子与通过铁丝筛子的流感会不一样,筛目大的与筛目小的流速也会不一样,如果筛子上有一块补丁,那么水流又会不一样,就有可能出现反流。正常的脉波发生改变表现于桡动脉上,就形成了病理脉象。我们诊脉就是要感知这种不正常的脉象。

第四版《病理生理学》教材则提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homeostasis)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明确指出自稳调节紊乱是一切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特征。现代医学关于疾病是机体稳态被破坏的观点与中医学基础理论是非常相似的。生命系统自稳调节紊乱的实质是血流动力、血液流变、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自稳调节紊乱。系统论认为: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是系统呈现整体性的根源。而人体和疾病这样的系统,主要是器官与器官、细胞与细胞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而这些联系是通过血流动力、血液流变、应激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共同作用完成的。

现代生理学证明: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而在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以及大脑和小脑中也都存在着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它们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所起的作用较延髓心血管中枢更加高级,特别表现在对心血管活动和机体其他功能之间的复杂的整合上。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血流动力、血液流变、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相互作用调节心输出量及各部分血管的舒缩变化,从而使各器官、组织之间的血流分配能适应机体当时活动的需要。

由于脉搏的形成与心输出量和血管的舒缩变化密切相关,而心输出量和血管的舒缩变化又是血流动力、血液流变、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整合调节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主要方式,因此,通过诊察桡动脉的张力、速度、节律、幅度、性质及动脉管壁的一般状态,就可以间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寸口脉无疑是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最佳信息输出窗口。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构成系统的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这是当今科学界所普遍认同的观点。我们知道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基本理论涵盖了人体内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而人体又是最复杂的信息体,所以无论是从宏观的角度讲,或是从微观的理念看,人体的结构与功能都具有完美性及复杂性。

人的机体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隐含着无数信息的综合性的载体。信息(信号)是一个总的抽象的概念,它是物质内部种种矛盾的表象: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是信息;在病理状态下的症状和体征也是信息。机体内各脏腑组织的共振特征,以及血管内血流的动态构成了人体最根本的“生命信息源”,发放“生命主导信息”,脉搏波特征与此相谐调,所以,脉搏波信息具有人体“生命主导信息”的属性。同样,脉搏波也是信息的一个载体。

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位一体,三者密不可分。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是信息的载体,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动力,信息是物质和能量表达的状态和方式,这是一个整体观念。传统中医所说的脉气就是脉波,也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混合体。在现代临床中,一滴血的检查能反映全身的状况,这就是以局部反映整体的典型例子,符合全息论的基本理论,即每一个整体可以分为无限极的、不同层次的全息元,从而使得整体成为一个开放的、微观化的系统。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已完全充分地融入到现代脉诊中。现代脉诊是通过对腕部桡动脉所携带各种信息的脉搏波,进行系统分析,推断出整体状况(包括疾病的体征和症状)。现代脉诊是通过能量的流动、物质的循环和信息的传递所构成。它的诊断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概括、归纳、精练,进而浓缩的过程,而人的大脑就是最佳的信息处理器。

综上所述,现代脉诊既符合中医学的基本特征也符合现代科学的基本特点,这是笔者对现代脉诊基本原理的总结。

三、我对一些常见疾病的认识

原发性高血压:整体脉象沉牢,弹力大,有滞感,诊之脉管僵硬。弹力的程度代表着血压的高低。指目压至脉管的最底层,无脉动时,微微轻抬,感受到的最强的弹力就是收缩压,弹力的程度就是收缩压的数值。然后,再慢慢上抬,最强的弹力突然减轻就是舒张压。一般情况,突然减轻的脉位在中层左右,如果弹力慢慢减轻到浮位,舒张压会低下来。

原发性高血压立体脉象图

糖尿病:整体脉象沉牢,张力大,有滞感,诊之脉管僵硬。张力的大小代表血糖的高低,如果同时弹力也大,则说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可能性很大。

糖尿病立体脉象图

动脉粥样硬化:整体脉管僵硬,有一定的张力,伴滞感。滞感是脉管和内容物合并的一种表现,此脉感临床上最为常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血脂、血压、血糖的增高,当然也有极少数人无高血压、糖尿病,则此人必有脂质代谢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立体脉象图

上述提到高血压病,在临床上几乎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在服降压药,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下降,此时又应如何诊脉?这对我们诊脉者是个相对严峻的考验。

急性胆囊炎:整体脉象弦,局部胆囊脉(位于左关部)浮、动、实、滑,可触及豆样脉纹,质地稍硬。

慢性胆囊炎:整体脉象平,局部胆囊脉(位于左关部)浮、软、涩,可触及豆样脉纹,质地稍软。

慢性胆囊炎立体脉象图

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期):整体脉象弦数,局部胆囊脉(位于左关部)浮、动、实、滑,可触及豆样脉纹中有刺手的针尖样脉感。

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期)立体脉象图

胆囊结石(缓解期):整体脉象平,局部胆囊脉(位于左关部)可触及豆样脉纹,脉纹中有针尖样脉感,相对于急性发作期胆囊脉稍浮,不实、不动、不滑。针尖的大小是结石的大小,针尖的个数是结石的个数。

胆囊结石(缓解期)立体脉象图

慢性胃炎:整体脉象弦、紧,局部胃脉(位于右关)浮涩。慢性胃炎急性发作,可触及豆样脉纹,脉纹中的内容物、大小、软硬等与胃炎疼痛的程度、性质有关。整体脉象平,局部胃脉中涩,说明慢性胃炎偶有发作。

慢性胃炎立体脉象图

下面是讲课过程中大家讨论的精华选段。

史俍元:如何区别是伪征还是病征呢?

范建忠:伪征是捋之碍手,摸之不平,此为皮下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所致。这是关于伪征的个人认识。

壶翁:请教范老师,按您的方法怎样脉诊得到糖尿病的特征?有什么指标可操作?

范建忠:糖尿病患者的最常见脉象是脉管的张力高,张力高的程度可以反映血糖控制的水平。糖尿病的症状:多饮,多食,多尿。我认为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多饮、多食与右关胃脉(关联);多尿与左尺膀胱脉有关联,从这个上面去理解能更好地把握糖尿病的指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