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散落了的明珠

散落了的明珠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人临床实践发现,此脉法真实不虚,所以笔者说太素脉学是散落在世间的一颗明珠。一切的信息都有源头,治病求本才是高明医生所为,太素脉学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学习机会。笔者是以《辨证脉学》的要素来理解和圆融了太素脉学很多模糊的地方,根据易经理论大而统的意象贯彻,基本理解了此脉学。

主讲人 宋维江

一、太素脉的由来和结构大意

太素是太极之前的一种混沌状态,就像受精卵刚刚受精完,还未明显增殖分裂的状态。《读书敏求记》称:“唐末有樵者,于其石宝函中得此书。”《四库全书总目》记载:“《太素脉法》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其书以诊脉辨人贵贱吉凶……其说荒诞,盖术者所依托。”并认为太素脉“兴于北宋”,故当属北宋以后的作品,已佚。据传是张太素始创,但绝不是他一人所集。太素脉书的结构如下。

1.五阳脉 浮心、滑肝、实脾、弦肺、洪肾之气不足。

2.五阴脉 微:神不足;沉:气不足;缓:精不足;涩:魂不足;伏:魄不足。

3.四营脉 四营者,轻重清浊也。轻清者阳也,重浊者阴也。夫欲知人贵贱贫富寿夭,须于四营脉中求之。若前论五阳五阴脉者,只言脏腑之偏,此四营之论,为统贯一体,而精神魂魄气血升降,靡不与焉。故脉清则神清,神清则气清,气清则骨肉形禀之亦清矣。此则轻清重浊,故可知也。夫欲切此脉,须忆叔和脉中求之有疾,疾则变而难审其证,盖五脏六腑,或为邪气所袭故也。

今明轻清重浊四脉于后。轻者如指摸玉,纯粹温润,识性明敏,禄位权贵。清者平清而浮,状如轻羽,不沉不濡,隐隐常动。重者缓而粗,以手按之,其脉浊,脉浊气亦浊也。重者中浊而沉如紧,索隐重浊,亦在究其本原。

肝部轻清,衣禄荣贵,重浊一身不足。心部轻清,聪明发达,重浊夭亡身死。肾部轻清,智巧谦和,重浊智少多淫。肺部轻清,义勇谋略,重浊贪淫死临。脾部轻清,富贵声名,重浊狠毒无情。

4.其后述及天干、地支、易经、八卦、河图洛书、象数理论在太素脉的应用规则。

二、太素脉的意义

太素脉历来不被诸多医家待见,言辞尖锐者不乏名家。太素脉可以做到以脉知病,以脉知心,以脉知人,断前因,知后果,诊人生。这不是妄言,不光太素脉能做到,其他脉学也可以做到,只是太素脉学偏重命理而看似深远,说理工具又枯涩难懂,并且有少于说理、指标易混淆、被玄虚化、不明确的不足,不为世人所掌握和理解。个人临床实践发现,此脉法真实不虚,所以笔者说太素脉学是散落在世间的一颗明珠。

三、太素脉的实用性

一切脉学都是为了用,太素脉学也不例外。如何实用?怎样使用?如何学会?这三个问题最重要。

首先要理解太素脉服务的对象是谁,如此就能明白书里说的是哪一批人,再就是知晓太素脉学产生和发展的哲学和技术环境,这样就会明白该如何学习。这确实需要悟性,因为古人写书对现代人来说有些惜字如金,语言不详。送诸脉友一句话:明白阴阳之理,思过半矣。

身体的痛可能痛一时,而心理的痛更可能痛一生。知病、知心、知体质、知人生,就像孙思邈所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说的是一个道理。一切的信息都有源头,治病求本才是高明医生所为,太素脉学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学习机会。

结合太素脉学所述,简单举例,笔者对五脏、精神及生活状态在寸、关、尺配属关系的理解如下。

心:孔雀开屏,古扇漫展。悲喜神元有根,祸福不定草民。

肺:红杏痒浮檐,刑狱沉锁观。旋喘情牵贵人携,离思游魂父母缘。

肝脾:喜忧后天始发点,权财婚姻难自言。

肾元:寿夭出身荫泽事,沉沉梦寐潜意识。

原则:相生为喜,乘侮则忧。

太素脉分四步:外象、内象、神象、命相。

外象:脉管壁因素。

内象:血液流动因素。

神象:气血精、精神能量状态。

命相:指外象、内象和神象的三合一脉象特征。生活状态的一切外延,囊括以前、现在和以后的时空圈动态能量趋势,演绎了和存、离杀、转归过程。

笔者是以《辨证脉学》的要素来理解和圆融了太素脉学很多模糊的地方,根据易经理论大而统的意象贯彻,基本理解了此脉学。

四、太素脉的具体应用

死脉(病情加重脉)在诸多脉学里比比皆是,但应用起来往往啼笑皆非。为什么不灵呢?答案就是应用要有前提条件。

比如:《内经》开宗明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即五脏无土则病情加重。怎么样才是无土呢?春脉不见长,只浮弦者,土气衰,慢则三年仲秋之日死,快则八缓而止者,九日死。夏脉不见大,只浮洪者,土气衰,慢则二年仲冬之日死,快则七涩而止者,六日死。秋脉不见细,只毛涩者,土气衰,慢则四年仲夏之日死,快则九细而止者,七日死。冬脉不见弱,只沉滑者,土气衰,慢则一年仲夏之日死,快则六洪而止者,五日死。

太素脉病案举例如下。

病案1 张某,男,40岁,采油巡逻人员。来诊时六脉弦紧内曲,左寸怠缓,关脉凹陷、拉丝感,有内旋缠绕之象,右尺寒、稀、内曲、动涩谐振不已。整体脉时疏时密、时强时弱。嘱开心做事,多做好事,积极治疗,不然难逃大病大难之厄。连续治疗1个月,水肿消退,精神好转,面如死灰、皮松如脱之状消失,面色转红,食欲大增,体重渐复,嘱停药观察。半年无事,后听噩耗,因腹痛,误服亲人的吗啡而亡。

病案2 某房地产老总,诊脉:整体脉浮大,稍涩有热感,内曲,沉取沉细弦紧。左寸关凹,寸下桡侧有一痰包,顶部稍硬感,基地绵软,脉管内曲沉紧细如钢丝,时时如鱼咬钩。左关有脉脊、拉丝感,左尺上、浮稍大,沉取有细涩征,内曲弦长细涩明显。左尺中浮如革,局部有小凸点。右寸斜外上,浮涩如旋风涡旋感,右寸中粗大斜向尺侧沉下,右寸内上侧浮细螺纹似涩团,如旋风陀螺样旋转振荡不已,且上鱼际,如猫喘感。右关凹,脉上有凸点,沉弦如螺纹似竹节。右尺内曲沉弦直长。尺下下脉两侧有细小涩征。

断曰:睡眠不足,精力不济。饮食辛燥,酒茶过多。身心疲劳,郁闷嗔恨,操心思虑过度。过敏性鼻炎、咽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有长期咳嗽史,胸椎4、5节错位,脊背发硬,类似于强直性脊柱炎,小便不利,前列腺炎,牛皮癣,心脑供血不足,直肠有慢性炎症,似是结肠炎表现。

答曰:小时候咳嗽1~2个月,像是咳出血的样子,其他都对。

嘱:静养、休息、节欲。药膳,粥养,关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