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头孢类药物对肾功能影响有多大

头孢类药物对肾功能影响有多大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的头孢菌素品种与不同菌种的PBP结合使菌体形成丝状体、球状体,最终细菌溶解破裂死亡。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耐药现象日渐增多。二重感染时有发生,多见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者,伪膜性肠炎少见,多见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念珠菌的寄殖现象。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对肾毒性小。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肾基本无毒性。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用药物。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其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由头孢菌素C裂解获得。头孢菌素类的作用机制同青霉素类,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等优点,常用的有30余种。按其发明年代和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分为一、二、三、四代。

1.分代

(1)第一代头孢菌素:药物有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氨苄等。对G+菌包括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强于第二代至第四代;对G-菌作用弱,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无效;对青霉素酶较稳定,但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性远比第二至第四代差;组织穿透力差,脑脊液浓度低;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主要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如呼吸道、尿路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2)第二代头孢菌素:药物有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丙烯等。前两者为注射制剂,后两者为口服制剂。对G+菌作用比第一代稍逊;对G-菌作用比第一代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但头孢孟多对厌氧菌有效;对多种β-内酰胺比较稳定;肾毒性降低。主要用于敏感阳性菌和阴性菌,尤其是产酶耐药的阴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骨关节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妇产科感染及耐青霉素淋球菌感染等。

(3)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品种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等。口服制剂有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G+菌抗菌作用不及第一代和第二代;对G-菌抗菌作用明显超过第一代和第二代,包括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均有较强作用;对多种β-内酰胺特别对G-杆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脑脊液;对肾脏基本无毒性;主要用于重症耐药G-杆菌感染。

(4)第四代头孢菌素:主要有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利定。具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较强的抗菌作用;对G+菌的作用比第三代增强;对β-内酰胺酶尤其是超广谱质粒、染色体介导的酶稳定;有些药物如头孢地嗪还能增强机体防御功能,刺激吞噬细胞杀菌作用;无肾毒性;主要用于重症耐药G-杆菌感染,特别是威胁生命的严重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及免疫功能低下的重症;为提高疗效,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合用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广谱青霉素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厌氧菌混合感染可合用甲硝唑。

(5)头孢菌素类可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组成复方制剂。

2.作用特点和耐药性 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相同,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肽聚糖交叉连结成环绕菌体细胞的网状结构,使细菌具有韧性和强度。正常细菌生长及分裂时,肽聚糖五肽首先在胞质中合成,继之被转运至胞质膜外,最后经羧肽酶、内肽酶和转肽酶作用与肽聚糖交叉连结。这些酶位于胞质膜,也称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系β-内酰胺类药物的作用靶位。由于头孢菌素类化学结构中β-内酰胺环的酰胺基与肽聚糖五肽相似,头孢菌素类可与PBP共价结合使其灭活,因此影响了肽聚糖的合成。每种细菌含不同的PBP,各种PBP在维持细胞壁完整性中的作用也不同。不同的头孢菌素品种与不同菌种的PBP结合使菌体形成丝状体、球状体,最终细菌溶解破裂死亡

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耐药现象日渐增多。病原菌对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耐药的机制主要为:①产生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水解灭活;②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改变;③细胞壁的通透性改变,使药物不能到达菌体内的靶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可为一种或多种机制的联合。

3.主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头孢菌素类毒性较低,不良反应较少。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头孢菌素最常见的反应,表现为皮疹、药物热、血清病型反应等;皮疹、斑丘疹较为常见,可伴有发热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速发型荨麻疹和淋巴结肿大也可发生。

(2)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二重感染时有发生,多见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者,伪膜性肠炎少见,多见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念珠菌的寄殖现象。

(3)肾损害:头孢唑啉、头孢噻吩等第一代注射用头孢菌素有肾毒性,偶可致血液尿素氮、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对肾毒性小。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肾基本无毒性。

(4)肝毒性:可见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胆红素升高。

(5)高剂量静脉给药,或肾功能减退患者未减量时可发生抽搐、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6)造血系统毒性:凝血功能障碍:所有头孢菌素都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头孢哌酮、头孢孟多可致低凝血酶原症或血小板减少,患者可有出血症状;其他有嗜酸性粒细胞一过性升高,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一过性减少等。

(7)双硫仑(戒酒硫)样反应:与乙醇联合应用产生双硫仑反应。双硫仑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体内乙醛蓄积产生难受反应而用于戒酒。具有甲硫四唑侧链结构的头孢菌素,如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和拉氧头孢可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8)其他:头孢菌素大剂量使用可发生头晕、头痛、可逆性中毒性精神病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9)有5%~10%的患者存在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交叉过敏,应用头孢菌素类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有否对青霉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史,有上述药物过敏史者有明确应用头孢菌素类指征时慎用本类药物,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避免应用头孢菌素类。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用药物。如发生过敏性休克,须立即就地抢救,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和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措施。

用药前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应遵照该药说明书。

(10)头孢菌素类肌内注射可发生疼痛与无菌性脓疡,静注时也常会引起静脉炎与血栓静脉炎。

4.常用药物

头孢氨苄(Cefalexin)

【其他名称】 苯甘孢霉素、先锋霉素Ⅳ。

【用法用量】 口服:①新生儿:7天以下新生儿一日25mg/ kg(最大剂量125mg),分2次;7-21天新生儿一日25mg/kg(最大剂量125mg),分3次;21-28天新生儿一日25mg/kg(最大剂量125mg),分4次;1个月-12岁儿童一次6.25~12.5mg/kg,每6小时1次,重症感染时一次25mg/kg(最大剂量1g),一日4次。②1个月-1岁一次125mg,一日2次;1-5岁一次125mg,一日3次;5-12岁一次250mg,一日2次;12-18岁一次500mg,一日2~3次;严重感染时可加大剂量至一次1~1.5g,一日3~4次。

预防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1个月-12岁儿童一次12.5mg/ kg,每天晚上口服1次。

【药动学】 头孢氨苄口服吸收良好,吸收后可广泛分布于痰液、脓液、关节腔渗出液、羊水、脐带血、肺、肝、脾、肾脏中,以胆汁中浓度较高,为血药浓度的1~4倍。本药难以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但可少量分泌入乳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0%~15%,正常健康人的半衰期为0.6~1.0h,肾功能减退时半衰期可延长至5~ 30h。新生儿延长。本药在体内不代谢,主要以原型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排出,另有约5%的口服量可由胆汁排出。24h尿中排出量约为给药量的80%。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可有效清除本药。

【不良反应】 ①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不适较为多见。②皮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③头晕、复视、耳鸣、抽搐等神经系统反应。④应用期间偶可出现肾损害、AST及ALT升高。⑤溶血性贫血罕见、中性粒细胞减少也有报道。

【安全用药须知】 ①在应用前须详细询问患者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可应用,其他患者应用时必须注意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的概率为5%~7%,需在严密观察下慎用。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用药物。如发生过敏性休克,须立即就地抢救,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和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措施。②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尤其有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头孢菌素很少产生抗生素相关性肠炎)者以及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③对诊断的干扰:应用头孢氨苄时可出现直接Coombs试验阳性反应和尿糖假阳性反应(硫酸铜法);少数患者的碱性磷酸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皆可升高。④当每天口服剂量超过4g时,应考虑改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⑤头孢氨苄主要经肾排出,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须减量。

头孢唑啉(Cefazolin)

【其他名称】 先锋5号、先锋Ⅴ。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儿童一日50~100mg/kg,分2~3次。肌内注射:临用前用加灭菌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使用。为避免注射引起的疼痛,可用0.2%利多卡因溶解后注射。静脉注射:临用前加适量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后于3~5min静脉缓慢注射。静脉滴注,加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后,再加入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

儿童肾功能减退者:先给予12.5mg/kg,按肌酐清除率调节维持量。大于每分钟70ml/1.73m2时,可按正常剂量给予;每分钟40~70ml/1.73m2时,每12小时12.5~30mg/kg;每分钟20~40ml/1.73m2时,每12小时3.1~12.5mg/kg;每分钟5~ 20ml/1.73m2时,每24小时2.5~10mg/kg。

【药动学】 本品在炎症渗出液中的药物浓度基本与血清浓度相等,但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在胸水和腹水中浓度分别为同时期血药浓度的70%和90%。给药后4h在滑膜液中的浓度与同时期血药浓度相仿,在心包液中浓度较高。本品在胆汁中浓度较同期血药浓度高出5倍,如存在胆道梗阻则胆汁中的药浓度(< 1mg/L)显著低于血药浓度。可透过胎盘,乳汁中含量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4%~86%。正常人血半衰期为1.5~2h,1周内新生儿的消除半衰期4.5~5h。本品以原型经肾排泄,自尿液中排出。血液透析6h后血药浓度减少为40%~50%,腹膜透析一般不能清除本品。口服丙磺舒可使血药浓度提高约30%,有效血药浓度持续时间延长。肾功能减退可使尿液中排泄量减少,消除半衰期延长。

【不良反应】 本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头孢噻吩为低。①静脉注射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肌内注射可产生局部疼痛。②药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少见,偶有药物热。③个别患者可出现暂时性AST、ALT及碱性磷酸酶升高。④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大剂量(每日12g)时可出现脑病反应。

【安全用药须知】

(1)交叉过敏反应:患者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孢霉素过敏者也可能过敏,对青霉素、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

(2)禁用于对本品和其他头孢菌素过敏者。用本品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先前有否对本品、其他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的过敏史。

(3)慎用于有青霉素类及其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因可能发生交叉过敏。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应避免应用本品。如发生过敏反应,须立即停药。发生过敏性休克时,须就地抢救,予以肾上腺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等紧急措施。

(4)如在应用过程中发生腹泻,应考虑假膜性肠炎可能,应立即停药,并予以甲硝唑口服,无效时考虑用去甲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口服。

(5)对诊断的干扰:①约1%的用药患者可出现直接和间接Coombs试验阳性;②尿糖假阳性反应(硫酸铜法);③可使血清AST及ALT、碱性磷酸酶和血尿素氮升高。如采用Jaffe反应进行血清和尿肌酐值测定时可有假性增高。

(6)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头孢菌素类很少产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者和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头孢菌素。

(7)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在减少剂量情况下谨慎使用。

(8)本品对早产儿和新生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早产儿及1个月以下的新生儿不推荐使用本品。

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

【其他名称】 羟氨苄头孢霉素、欧意、力欣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30mg/kg,一日2次。肾功能减退儿童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的程度,减量用药。

【药动学】 本品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泛,可进入胎盘,也可进入乳汁。血半衰期为1.27~1.5h,主要经肾排泄,能被血液透析清除。

【不良反应】 ①以恶心、上腹不适等胃肠道反应为主。②少数患者尚可发生皮疹等过敏反应,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③也可出现尿素氮、AST及ALT、血清碱性磷酸酶一过性升高。余同头孢唑林。

【安全用药须知】 见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Cefradine)

【其他名称】 头孢环己烯、先锋霉素Ⅵ、泛捷复。

【用法用量】 口服:儿童一次6.25~12.6mg/k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儿童(1周岁以上)一次12.5~25mg/kg,每6小时1次。肌内注射将2ml注射用水加入0.5g瓶装内,做深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0.5g装瓶至少用10ml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释,于5min内注射。静脉滴注:用适宜的稀释液10ml溶解,再以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肌酐清除率每分钟<20ml/1.73m2,剂量应减少。

【药动学】 本品口服后吸收迅速,在组织体液中分布良好,但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仅为同期血药浓度的5%~10%,可透过胎盘,乳汁含量甚微。肌内注射吸收较口服差,但血药浓度持续时间长。本品在肝组织中浓度与血药浓度相近,在肺组织中浓度可达同期血药浓度的40%,在痰液、骨组织中可达血药浓度的2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12%,消除半衰期为1h。主要以原型经肾随尿液排泄,少量本品自胆汁排泄,胆汁中浓度为血药浓度的4倍。本品可被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清除。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①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上腹部不适等较为常见。②药疹发生率为1%~ 3%,以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多见。③少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血尿素氮升高、ALT、AST及血清碱性磷酸酶一过性升高。④肌内注射部位疼痛明显,有报道静脉注射后可发生静脉炎。⑤个别患者出现直接Coombs试验阳性反应,周围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安全用药须知】 ①须注意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存在交叉过敏反应。②肾功能减退者须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期。③以硫酸铜法测定尿糖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头孢呋辛(Cefuroxime)

【其他名称】 西力欣、新福欣。

【用法用量】 深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7天以下新生儿一次25mg/kg(最大剂量750mg),每12小时1次,重症感染剂量加倍,仅用于静脉给药;7-21天新生儿一次25mg/kg(最大剂量750mg),每8小时1次,重症感染剂量加倍,仅用于静脉给药;21-28天新生儿一次25mg/kg(最大剂量750mg),每6小时1次,重症感染剂量加倍,仅用于静脉给药;1个月-18岁儿童一次20mg/kg(最大剂量750mg),每8小时1次,重症感染,一次50~50mg/kg(最大剂量1.5g),每6~8小时1次。

【药动学】 本品在各种体液、组织液中分布良好,能进入炎性脑脊液,可透过胎盘,亦能分布至乳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0%,血半衰期为1.2h,新生儿和肾功能减退者血半衰期延长。大部分以原型经肾排泄。

【不良反应】 ①可引起肾损害,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②可引起腹泻、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常见胃肠道反应以及皮疹。③可有注射局部疼痛,血栓性静脉炎罕见。④可见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减少、短暂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短暂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白细胞减少等,偶见血小板减少。可发生转氨酶及血清胆红素一过性升高。

【安全用药须知】

(1)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本品。对青霉素类药物或者其他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慎用,可能发生交叉过敏。

(2)肾功能减退者慎用,肾功能不全者应减少剂量,使用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特别是用高剂量治疗的重症患者。

(3)头孢呋辛能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应警惕。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菌药物性结肠炎者慎用。

(4)有报道少数患儿使用本品时出现轻、中度听力受损。

(5)有报道新生儿对头孢菌素有蓄积作用,3个月以下儿童的安全有效性尚未确定,不推荐使用。

(6)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①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出现阳性;②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呈假阳性;③高铁氰化物血糖试验可呈假阴性;④ALT、AST及碱性磷酸酶和血尿素氮可升高;⑤采用Jaffe反应进行血清和尿肌酐值测定时可有假性增高。

头孢呋辛酯(Cefuroxime Axetil)

【其他名称】 新菌灵、Zinacef。

【用法用量】 口服:3个月-2岁儿童:一次10mg/kg(最大剂量125mg),一日2次。2-12岁:一次15mg/kg(最大剂量250mg),一日2次。12-18岁:一次250mg/kg,一日2次。

【药动学】 本品脂溶性强,口服吸收良好,吸收后迅速被水解为头孢呋辛而发挥抗菌作用,分布至全身细胞外液。空腹和餐后服用本品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7%和52%。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0%,血半衰期为1.2~1.6h,新生儿和肾功能减退患者的血半衰期延长,主要经肾排泄。血液透析可降低血药浓度。

【不良反应】 ①常见腹泻、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反应。②少见皮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③偶见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胆红素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肾功能改变、Coombs试验阳性和一过性肝酶升高。

【安全用药须知】 ①应于餐后服用,以增加吸收,提高血药浓度,并减少胃肠道反应。②片剂、胶囊剂不宜压碎后使用,应整片吞服。5岁以下小儿禁用胶囊剂、片剂,宜服用头孢呋辛酯干混悬液。③其他见头孢呋辛。

头孢克洛(Cefaclor)

【其他名称】 头孢氯氨苄、希刻劳、新达罗、再克、CECLOR。

【用法用量】 口服:1个月-12岁儿童:一日20mg/kg,分3次,重症感染剂量加倍,最大剂量一日1g;或者1个月-1岁儿童:一次62.5mg,一日3次,严重感染剂量加倍;1-5岁儿童:一次125mg,一日3次,严重感染剂量加倍;5-12岁儿童:一次250mg,一日3次,严重感染剂量加倍;12-18岁儿童:一次250mg,一日3次,严重感染剂量加倍,最大剂量一日4g。

【药动学】 本品口服后迅速从肠道吸收,分布于全身组织中。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25%,血半衰期为0.6~0.9h。主要自肾排泄,血液透析能清除部分本品。

【不良反应】 本品不良反应较少。

(1)常见:软便、腹泻、胃部不适、食欲缺乏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约2.5%。

(2)过敏反应:发生率约1.5%。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可能更常发生过敏反应。①瘙痒、荨麻疹和Coombs试验阳性,发生率均在0.5%以下。②血清病样反应:这种反应的特点是出现多形性红斑、皮疹及其他伴有关节炎(或关节痛)的皮肤表现,发热或无发热。与典型的血清病不同之处在于很少与淋巴结病和蛋白尿有关,没有进入循环的免疫复合物,并且无反应后遗症的迹象。常常发生于头孢克洛第2个疗程期间或正在进入第2个疗程时,儿童比成人更常发生此类反应,未见有严重后遗症的报道。③罕见Stevens-Johnson综合征、毒性上皮坏死溶解和过敏症。

(3)罕见:暂时性肝炎和胆汁淤积性黄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或可逆性间质性肾炎。

(4)其他:罕见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神经过敏、失眠、精神错乱、高血压、头晕、幻觉和嗜睡。造血系统:可引起短暂性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安全用药须知】 ①使用前注意确定患者是否对其他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过敏,可能产生交叉过敏反应。②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对于中度至严重肾功能受损患者应进行仔细的临床和实验室监测。本品在无尿症患者体内的半衰期为2.3~2.8h。③宜空腹口服,因食物可延迟其吸收。牛奶不影响头孢克洛吸收。④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期间,直接Coombs试验可呈阳性。⑤其他见头孢呋辛。

头孢硫脒(Cefathiamidine)

【其他名称】 吡脒头孢、硫醚头孢菌素、仙力素、达力芬。

【用法用量】 儿童:肌内注射:一日50~100mg/kg,分3~4次给药。静脉注射:一日50~100mg/kg,分2~4次给药。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适量溶解。

【药动学】 本药口服不吸收。消除半衰期约1h,肌内注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90%。本药吸收后体内组织分布广泛,以胆汁中浓度最高,其次为肝、肾、脾、肺、胃、肠等;脑组织中浓度较低(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药物在体内几乎不代谢,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3%。注射后12h,约90%的给药量以原型随尿液排泄。静脉给药消除半衰期约为0.5h,肌内注射半衰期约为1.2h。肾功能减退患者,肌内注射后血浆半衰期延长至13.2h(约为正常半衰期的10倍),24h尿液中仅排出给药量的3.2%。血液透析可清除给药量的20%~30%。

【不良反应】 偶见荨麻疹、哮喘、瘙痒、寒战、高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尿素升高、ALT及AST升高。

【安全用药须知】 ①禁用于对头孢菌素类过敏或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②用前须详细询问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药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本品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③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者应慎用。④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本品须适当减量。⑤应用本品的患者抗球蛋白试验可出现假阳性。

头孢替安(Cefotiam)

【其他名称】 头孢噻四唑、头孢噻乙胺唑、佩罗欣、泛司博林。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儿童一日40~80mg/kg。严重感染可增至一日160mg/kg,分3~4次给予。肌内注射:用0.25%利多卡因注射液溶解后做深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用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每0.5g药物稀释成约20ml,缓慢注射。静脉滴注:将1次用量溶于适量的50%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或氨基酸输液中,于30min内滴入。

【药动学】 药物浓度以肺和胆汁中为最高,不易进入脑脊液中。血浆蛋白结合率40%,血半衰期约为1h,以原型经肾排泄。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偶见荨麻疹、哮喘、皮肤瘙痒、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血尿素氮测定值升高。少数患者用药后偶可出现可逆性血常规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偶见念珠菌、葡萄球菌等二重感染。

【安全用药须知】 ①使用前注意确定患者是否对其他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过敏,可能产生交叉过敏反应。②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或慎用,用药期间应监测尿液,发现异常应停药。③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者慎用。④本品溶解后应立即使用,否则药液色泽会变深。⑤使用本品期间,用碱性酒石酸铜试液进行尿糖试验时,可有假阳性反应;直接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头孢丙烯(Cefprozil)

【其他名称】 头孢罗齐、施复捷、CEFZIL。

【用法用量】 口服:6个月-12岁儿童:①上呼吸道感染,一次7.5~15mg/kg,一日2次;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一次20mg/kg,一日1次。疗程一般7~14d。13-18岁儿童:一次0.5g,一日1~2次。疗程一般不少于14d。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调整剂量:肌酐清除率每分钟30~120ml/l.73m2时,给予常用剂量;肌酐清除率每分钟0~29ml/1.73m2时,给予50%的常用剂量。

【药动学】 口服后迅速吸收,给药1~2h后可达血药浓度峰值。药物吸收后分布广泛。大部分药物以原型经肾随尿液排泄。清除半衰期为1~2h。本药可经血液透析清除,血液透析清除率约为每分钟87ml。经3h的透析,约有55%的给药量可从血浆中清除。主要经肾排泄。血液透析可清除部分本品。

【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包括软便、腹泻、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等。②过敏反应,常见为皮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药物热等。儿童发生过敏反应较成人多见,多在开始治疗后几天内出现,停药后几天内消失。③肝胆系统:少见AST和ALT升高;偶见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升高;胆汁淤积性黄疸罕见。④中枢神经系统:眩晕,多动,头痛,精神紧张,失眠,偶见神志混乱和嗜睡。所有这些反应均呈可逆性。⑤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较少见。⑥肾脏:血清尿素氮增高,血清肌酐增高。蛋白尿、管型尿等。⑦其他:血红蛋白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尿布皮炎样皮疹、生殖器瘙痒和阴道炎。

【安全用药须知】 ①使用前注意确定患者是否对其他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过敏,可能产生交叉过敏反应。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者禁用。②肾功能损害者应减少剂量。③同时使用强利尿药物可能对肾功能产生影响。④胃肠道疾病,尤其是结肠炎患者应慎用。⑤其他见头孢呋辛、头孢克洛。

头孢噻肟(Cefotaxime)

【其他名称】 头孢氨噻肟、凯福隆。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7日新生儿:一次25mg/kg,每12小时1次;7-21日新生儿:一次25mg/ kg,每8小时1次;21-28日新生儿:一次25mg/kg,每6~8小时1次。新生儿严重感染和脑膜炎,剂量加倍。1个月-18岁儿童:一次50mg/kg,每8~12小时1次,严重感染和脑膜炎患者剂量可增至每6小时一次给药,最大剂量一日12g,静脉给药。

治疗淋病: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12-18岁儿童单剂一次500mg。

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须适当减量。血清肌酐清除率每分钟低于5ml/1.73m2时,首剂按正常剂量,维持量减半。

【药动学】 本药在肠道中不吸收。药物吸收后在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泛,可在各组织、体腔液、体液中达到有效抗菌浓度,尤以胆汁、尿液中浓度较高。本药不易透过正常脑膜,但脑膜有炎症时可增加透入量。蛋白结合率为30%~50%。药物在肝内代谢为去乙酰头孢噻肟(抗菌活性为头孢噻肟的1/10)和其他无活性的代谢产物。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的半衰期分别为0.92~1.35h和0.84~1.25h。其代谢产物去乙酰头孢噻肟的半衰期为1.5h。本药80%可经肾排泄,其中50%~60%为原型药, 10%~20%为去乙酰头孢噻肟,另10%~20%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头孢噻肟经胆汁排泄量较少,为给药量的0.01%~0.1%。血液透析能将62.3%的药物自体内清除,腹膜透析对头孢噻肟的药动学无影响。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5%。①有皮疹和药物热、静脉炎、腹泻、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②碱性磷酸酶或转氨酶轻度升高、暂时性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③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血小板减少少见。④偶见头痛、麻木、呼吸困难和面部潮红。⑤极少数患者可发生黏膜念珠菌病。

【安全用药须知】 ①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类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对青霉素或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②对诊断的干扰:应用本品者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出现阳性;硫酸铜法测定尿糖可呈假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ALT及AST或血清乳酸脱氢酶值可增高。③头孢噻肟钠1.05g约相当于1g头孢噻肟,含钠量约为2.2mmol(5lmg)。④肾功能减退者应在减少剂量情况下慎用;有胃肠道疾病或肾功能减退者慎用。⑤婴幼儿不宜肌内注射。

头孢曲松(Ceftriaxone)

【其他名称】 菌必治、头孢三嗪。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新生儿:一次20~50mg/kg,一日1次;1个月-12岁或体重<50kg儿童:一次50mg/kg,一日1次,重症感染或脑膜炎,剂量可增至一次80mg/ kg;12-18岁或体重≥50kg儿童:剂量1g,一日1次(每24小时),重症感染或脑膜炎,剂量可增至2~4g,一日1次。

肌内注射:本品溶于0.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ml中注射。静脉注射:本品溶于5~10ml注射用水中,注射时间不少于3min。静脉滴注:本品溶于40ml无钙静脉注射液中,如0.9%氯化钠、5%葡萄糖、10%葡萄糖注射液等,滴注时间至少30min,新生儿至少60min。

肾衰竭患者(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0ml/1.73m2),最大剂量50mg/kg,一日用量不能超过2g。严重肾功能伴肝功能障碍者,应减少剂量。

【药动学】 口服不吸收,肌内或静脉给药后可被充分吸收。药物吸收后,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分布容积约为0.15L/ kg。药物可在各组织、体腔、体液中达到有效抗菌浓度,以胆汁中浓度较高。本药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不论脑膜有无炎症,脑脊液中均能达到抑制大多数革兰阴性细菌的有效浓度(约为2mg/ ml)。头孢曲松钠也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母乳中也含有较低浓度的药物。本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95%,半衰期为7~8h。药物在体内不被代谢,主要以原型经肾与肝清除,其中约60%经肾随尿液排泄,约40%自胆道经肠道排出。本药是头孢菌素类中半衰期最长的品种。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本药,丙磺舒也不能增高或延长本药血药浓度。

【不良反应】

(1)全身性不良反应:①胃肠道不适、稀便或腹泻、恶心、呕吐、胃炎和舌炎。②血液学改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③皮肤反应:皮疹、过敏性皮炎、瘙痒、荨麻疹、水肿、多形性红斑等。

(2)其他罕见不良反应:①头痛和眩晕,症状性头孢曲松钙盐的胆囊沉积,肝转氨酶增高,少尿,血肌酐增高,生殖道真菌病,发热,寒战以及过敏性或过敏样反应。②头孢曲松与钙结合,可致新生儿和早产儿肾胆管和肺内沉积,可致严重不良反应。③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及凝血障碍极其罕见。

(3)局部不良反应:极少发生静脉用药后静脉炎,肌内注射致局部疼痛。

【安全用药须知】 ①禁用于对本品及其他头孢菌素抗生素过敏的患者。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避免应用本品。②头孢曲松不得用于高胆红素血的新生儿和早产儿的治疗。体外研究显示,头孢曲松可从血清蛋白结合部位取代胆红素,从而引起这些患者的胆红素脑病。③在新生儿中,不得与补钙治疗同时进行,否则可能导致头孢曲松钙盐沉降的危险。④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类或青霉胺过敏者,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者,也可能对其他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本品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⑤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头孢菌素类很少产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者应慎用。⑥有严重肝肾损害或肝硬化者应调整剂量。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大于5ml/min,一日应用剂量少于2g时,不需作剂量调整。血液透析清除的量不多,透析后无需增补剂量。⑧对诊断的干扰:应用本品者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出现阳性;以硫酸铜法测尿糖时可获得假阳性反应;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可有暂时性升高;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T及AST皆可升高。⑨头孢曲松不能与含钙溶液同时使用。不能加入含钙的溶液中使用。头孢曲松与含钙溶液应间隔静脉滴注,不可使用同一静脉输液管。⑩出生体重小于2kg新生儿的用药安全尚未确定。有黄疸的新生儿或有黄疸严重倾向的新生儿应慎用或避免使用本品。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

【其他名称】 先锋必。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儿童一日50~200mg/kg,分2~3次静脉滴注。肌内注射:1g药物加灭菌注射用水2.8ml及0.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其浓度为250mg/ ml。静脉滴注浓度为5~25mg/ml。每1g头孢哌酮的钠含量为1.5mmol(34mg)。

【药动学】 头孢哌酮钠口服不吸收;药物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可在腹腔积液、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尿、胆汁、胆囊壁、痰及肺、腭扁桃体、鼻黏膜、耳、心、肾、输尿管前列腺、睾丸、子宫、输卵管、骨、脐带血和羊膜液中达到有效浓度,以胆汁和尿液中浓度较高。本药对血-脑脊液屏障的渗透性较差,脑膜无炎症者的脑脊液中不能测到药物,化脓性脑膜炎患者静注2g后的脑脊液浓度为0.95~7.2μg/ml,为血药浓度的1%~4%。脑脊液中头孢哌酮浓度随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增高,与脑脊液中细胞数无关。本药蛋白结合率为70%~93.5%。病毒性肝炎、酒精脂肪肝或肝硬化以及胆道梗阻患者的半衰期延长。肝硬化患者血药峰值浓度较低,可能与分布容积增加有关,其半衰期延长可能与肝排泄减少和分布容积增加有关。肾功能不全者的最高血药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血清半衰期与正常人很接近,但肾功能严重减退(肌酐清除率低于每分钟7ml)或伴肝功能减退时,半衰期将延长。本药在体内几乎不被代谢,主要经胆汁排泄,胆汁中药物回收量在40%以上。严重肝功能损害或有胆道梗阻者,尿液中排泄量可达90%。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清除体内药物的效果不显著,前者能透析出一定量的药物。

【不良反应】 ①皮疹较为多见。②少数患者尚可发生腹泻、腹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轻度中性粒细胞减少。③暂时性AST及ALT碱性磷酸酶、尿素氮或血肌酐升高。④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可见于个别病例。偶有出血者可用维生素K预防或控制。⑤菌群失调可在少数患者出现。⑥应用本品期间饮酒或接受含乙醇药物或饮料者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安全用药须知】 ①交叉过敏:对任何一种头孢菌素过敏者对本品也可能过敏。对头孢菌素类过敏及有青霉素过敏休克和即刻反应史者禁用本品。②对早产儿和新生儿的研究尚缺乏资料,新生儿和早产儿应用本品时,应权衡利弊,谨慎考虑。③肝病和(或)胆道梗阻患者半衰期延长(病情严重者延长2~4倍),尿液中排泄量增多;但肝病、胆道梗阻严重或同时有肾功能减退者,胆汁中仍可获得有效治疗浓度;给药剂量应适当调整,一日给药剂量不应超过2g。④部分患者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和低凝血酶原血症,用药期间应进行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监测。同时应用维生素K1,可防止出血现象的发生。⑤长期应用头孢哌酮可引起二重感染。⑥对诊断的干扰:用硫酸铜法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直接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呈阳性反应;偶有碱性磷酸酶、ALT及AST、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增高。

头孢他啶(Ceftazidime)

【其他名称】 头孢羧甲噻肟、复达欣、FORTUM。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25~50mg/kg,每24小时给药1次;7-21天新生儿一次25~50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21-28天新生儿一次25~ 50mg/kg,每8小时给药1次。1个月-18岁儿童:一次25~ 50mg/kg,每8小时给药1次,最大剂量一日6g,静脉注射或滴注。也可深部肌内注射,可用1.5~3ml 0.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配制。肾功能损害者:肌酐清除率每分钟<50ml/1.73m2,应减少剂量。

【药动学】 头孢他啶口服不吸收,静脉或肌内注射后可迅速广泛分布于内脏组织、皮肤、肌肉、骨、关节、痰液、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羊水、脐带血、胆汁、子宫附件、心肌中;本药能透过胎盘屏障,也能分布至房水、乳汁中;本药难以通过正常的血-脑脊液屏障,但当脑膜受损或发炎时,可透过受损脑膜进入脑脊液中。本药的血药浓度与剂量有关,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0%~17%。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的血浆半衰期均为2h。正常人反复给药未见蓄积作用,但肾功能不全者、新生儿、早产儿药物排泄时间延长,血浆半衰期较健康成人延长2~2.5倍,药物可在体内蓄积。本药在体内几乎不代谢,主要以高度活性的原型药物随尿液排泄,给药24h内近80%~90%的给药量随尿液排泄,另有少于1%的剂量可通过胆汁排泄。故尿液中药物浓度很高,肠道中药物浓度极微。

【不良反应】 ①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等过敏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②头痛、头晕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及念珠菌感染较少见。③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Coombs试验阳性、转氨酶及肌酐、尿素氮升高。④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极少见。⑤其他见头孢曲松。

【安全用药须知】

(1)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或β-丙酰胺类抗菌药物曾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应注意交叉过敏的可能性。

(2)肾功能:①正在接受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或利尿药如呋塞米)的患者同时使用高剂量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应谨慎,因这些药合用会影响肾功能。②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剂量需根据肾功能的降低程度而相应减少。当剂量没有得到适当降低时,偶有神经性后遗症报道。

(3)非敏感菌的过度生长:长期使用本品可能会引起非敏感菌过度生长(如念珠菌属、肠球菌),可能需要终止治疗或采取适当的措施。

(4)敏感菌耐药:在使用头孢他啶治疗的过程中,一些原本对本品敏感的菌属如大肠埃希菌属和沙雷菌属可能会产生耐药。因此,在使用本品对上述菌属感染治疗的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敏感性测试。

(5)其他见头孢曲松。

头孢克肟(Cefixime)

【其他名称】 氨噻肟烯头孢菌素、世伏素、达力芬、CEFSPAN。

【用法用量】 口服:体重<30kg儿童:一次1.5~3mg/kg,一日2次,重症患者一次6mg/kg,一日2次。体重>30kg儿童:一次50~100mg,一日2次;重症患者可一次口服200mg,一日2次。

【药动学】 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约为60%,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药物吸收后可在各组织、体腔液、体液中达到有效抗菌浓度,也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药物在痰、扁桃体、上颌窦、中耳分泌物及胆汁中浓度较高。本药主要经肾排出,服药12h后尿液中排泄率为20%~25%。血清蛋白结合率为70%,半衰期为3~4h,肾功能不全者血清半衰期延长。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不能有效清除本药。

【不良反应】 ①主要不良反应:腹泻等消化道反应,皮疹等皮肤过敏反应,临床检查值异常,包括肝功能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②严重不良反应:休克、过敏样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全身潮红、血管性水肿、荨麻疹等)、皮肤病变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群、中毒性表皮坏死症、血液障碍(如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功能不全、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间质性肺炎。

【安全用药须知】 ①下列患者慎重给药:对青霉素类药物有过敏史者,有支气管哮喘、皮疹、荨麻疹等过敏体质者,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经口给药困难或非经口营养患者,全身恶病质状态患者(因可出现维生素K缺乏)。②肾功能不全患者应调整给药剂量,肌酐清除率≥60ml/min的患者可按普通剂量及疗程使用;肌酐清除率为21~60ml/min或血液透析患者可按标准剂量的75%(标准给药间隔)给予;肌酐清除率<20ml/min或长久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可按标准剂量的一半(标准给药间隔)给予。③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除试纸反应以外,对Benedict试剂、Fehling试剂、尿糖试药丸进行尿糖检查,有假阳性出现的可能性,应予以注意。有出现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的可能性。④头孢克肟对小于6个月的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⑤其他见头孢曲松。

头孢唑肟(Ceftizoxime)

【其他名称】 头孢唑肟钠、头孢去甲噻肟、益保世灵、Epoce-lin。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6个月及6个月以上的婴儿和儿童,一次50mg/kg,每6~8小时1次。本品可用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缓慢静脉注射,也可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电解质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0min~2h。

【药动学】 头孢唑肟肌内注射1g后(60min),Cmax为39μg/ ml。30min内静脉滴注1g,血清药物浓度为80~90μg/ml。血中约30%的药物与蛋白结合,分布于许多组织和体液包括脑脊液中,可透过胎盘屏障,乳汁中可发现药物。90%的药物以原型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的形式从肾排泄,该药不被代谢。消除半衰期为1.4~1.8h,肾功能减退患者其半衰期延长,应注意调整给药剂量。

【不良反应】 与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似,见头孢曲松。头孢唑肟没有双硫仑样反应或出血;对肾脏基本无毒性。其不良反应一般均属暂时性,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常见不良反应: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少见。偶见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及黄疸、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少尿、蛋白尿等。罕见过敏性休克。长期用药可致维生素K、维生素B缺乏。肌内或静脉给药,可引起注射部位硬结、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安全用药须知】 ①使用前注意确定患者是否对其他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过敏,可能产生交叉过敏反应。②易发生支气管哮喘、皮疹、荨麻疹等过敏性体质者慎用。③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者,特别是结肠炎患者慎用。④肾功能损害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⑤过长时间应用本品可致不敏感微生物的过度繁殖,需要严密观察,一旦发生二重感染,需采取相应措施。⑥一次大剂量静脉注射时可引起血管痛、血栓性静脉炎,应尽量减慢注射速度。⑦6个月以下小儿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头孢泊肟酯(Cefpodoxime Proxetil)

【其他名称】 头孢泊肟匹酯、头孢泊肟普赛酯、头孢泊肟、博拿。

【用法用量】 餐后口服:15天-6个月儿童一次4mg/kg,一日2次;6个月-2岁儿童一次40mg,一日2次;3-8岁儿童一次80mg,一日2次;9-12岁儿童一次100mg,一日2次;12-18岁儿童一次100mg,一日2次。严重感染剂量可增至一次200mg,一日2次。无并发症淋病:12-18岁儿童单剂一次200mg。

【药动学】 本品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在体内去酯化转变为具有活性的头孢泊肟进入血液循环,空腹服用时的生物利用度约为50%,饭后服用可使其生物利用度增加达到70%,广泛分布于体液和组织中,乳汁中含少量。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2%~33%,消除半衰期为2.1~2.8h,约80%的药物以原型经肾排泄。肾功能衰退的患者其半衰期延长1.5~2h。

【不良反应】 常见腹泻、恶心等胃肠道症状,皮疹少见,偶见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及尿素、肌酐升高。偶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休克反应、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症,偶见假膜性大肠炎等伴有血便的严重肠炎、全血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竭、间质性肺炎等。

【安全用药须知】 ①避免与抗酸药如H 2受体拮抗药、质子泵抑制药同时服用,可降低本品的血浆浓度及药物吸收度。②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应调节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0~40ml/1.73m2,用药间隔每24小时1次,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0ml/1.73m2,用药间隔每48小时1次。③以下患者慎用: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有过敏史、严重过敏体质者、全身营养状态不佳者。④其他见头孢曲松。

头孢地尼(Cefdinir)

【其他名称】 全泽复、Cefzon、Omnicef。

【用法用量】 口服:儿童一日9~18mg/kg,分3次口服。

【药动学】 健康成年男子空腹口服本品,达峰值时间约4h。口服吸收良好,饮食可影响本品吸收。体内分布好。高龄患者的药动学参数与健康成年男性相比无明显差异。肾功能障碍患者血浆半衰期延长。本品在体内分布广泛,可向痰液、尿道分泌物、女性生殖器官、皮肤组织等转移分布,但不向乳汁移行。血浆蛋白结合率60%~70%,血浆半衰期为1.6~1.8h,主要以原型经肾排泄,24h原型药物在尿液中排泄率为26%~33%。

【不良反应】 可发生腹泻、腹痛、皮疹、瘙痒、AST及ALT升高;其他偶可发生Stevens-Johnson综合征或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过敏性休克、中性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或溶血性贫血、严重结肠炎、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PIE)急性肾衰竭、严重肝炎等。

【安全用药须知】 ①下列患者应慎重使用: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有过敏史者,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者,严重肾功能障碍者,进食或吸收困难者。②可能出现红色尿或红色粪便。③可出现抗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和尿糖还原试验假阳性。

头孢吡肟(Cefepime)

【其他名称】 马斯平、MAXIPIME。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或深部肌内注射:2个月-12岁儿童:一次40~50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2g),每8小时或12小时1次。2个月以下儿童慎用,必须使用时一次30mg/kg,每8小时或12小时1次。静脉滴注时,将药物1~2g溶于50~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5%或10%葡萄糖注射液,1/6 mmol/L乳酸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和5%葡萄糖混合注射液中,药物浓度不应超过40mg/ml,于30min滴注。肌内注射:将0.5g药物加1.5ml注射用水,或1g药物加3.0ml注射用水溶解后,经深部肌内注射。

肾功能不全患者,初始剂量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相同,维持剂量和给药间隔需按肌酐清除率(CCr)调整。CCr 30~60ml/ min者一次0.5~2.0g,每24小时1次,CCr 11~29ml/min者,一次0.5~1.0g,每24小时1次;CCr<11ml/min者一次0.25~ 0.5g,每24小时1次。

【药动学】 头孢吡肟静脉或肌内给药后吸收迅速,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00%。药物吸收后分布广泛,在尿液、胆汁、腹膜液、气管黏膜、痰液、前列腺液、阑尾、胆囊中均能达有效抗菌浓度。可通过炎性血脑屏障,在乳汁中仅有微量。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0%。单剂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250~2000mg后,其平均血浆清除率半衰期为2.0h,主要经肾脏以原型排出。肾功能不全者清除半衰期延长,肝功能不全者药动学无改变,需接受透析的患者平均半衰期为13h,连续腹膜透析者半衰期为19h。约85%的药物以原型经肾随尿液排出。健康受试者每8小时静脉注射2g,连续9天未见药物蓄积现象。

【不良反应】 ①常见腹泻、皮疹和注射局部反应如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和炎症。②其他包括恶心、呕吐、过敏、瘙痒、发热、感觉异常和头痛。③肾功能不全患者而未相应调整头孢吡肟剂量时,可引起脑病,肌痉挛,癫。④治疗儿童脑膜炎患者,偶有惊厥、嗜睡、神经紧张和头痛,主要是脑膜炎引起,与本品无明显关系。⑤偶见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口腔念珠菌感染。⑥实验室检查异常多为一过性,停药即可恢复,包括血清磷升高或减少,ALT或AST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肌酐、血钾、总胆红素升高、血钙降低、红细胞压积减少。与其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似,也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报道。⑦可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多形性红斑,毒性表皮坏死,肾功能紊乱,毒性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出血,肝功能紊乱(胆汁淤积)和血细胞减少。儿童偶见高钾血症。

【安全用药须知】 ①对头孢吡肟或L-精氨酸,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对于任何有过敏特别是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谨慎。②可诱发抗生素相关性肠炎。③有胃肠道疾患,尤其是肠炎患者慎用。④可能会引起凝血酶原活性下降。如肝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以及延长抗菌治疗的患者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必要时给予外源性维生素K。⑤本品所含精氨酸在所用剂量为最大推荐剂量的33倍时会引起葡萄糖代谢紊乱和一过性血钾升高。较低剂量时对精氨酸的影响尚不明确。⑥肾功能不全者,用量应根据肾功能调整。⑦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或强效利尿药合用时,应监测肾功能,避免引发肾毒性或耳毒性。

(四)其他β-内酰胺类

1.头霉素类 主要品种有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替坦等。本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显著低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优异。本类药物的耐革兰阴性菌β-内酰胺酶性能强,对大多数超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对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头孢西丁的抗菌谱类似第二代头孢菌素,其他几种则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近。

2.碳青霉烯类 主要品种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帕尼培南等。本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的特点。本类药物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更不可作为预防用药。本类药物所致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多发生在原有癫史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肾功能减退患者未减量用药者,因此原有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有指征应用时,需严密观察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用药。

3.单酰胺菌素类 如氨曲南,仅具β-内酰胺单环,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与头孢哌酮相似,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几乎无作用。氨曲南不良反应少,常见有皮疹、发热、腹泻,以及转氨酶轻度上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与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交叉过敏反应少。

4.氧头孢烯类 如拉氧头孢和氟氧头孢,具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对厌氧菌有较强作用,应用本品时因影响凝血机制而导致出血是常见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其他β-内酰胺类与青霉素、头孢菌素可能有交叉过敏反应,用药前应注意询问过敏史,参照药品说明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皮肤过敏试验应选择处方原药,皮试液参考浓度为300~ 500μg/ml。

头孢美唑(Cefmetazole)

【其他名称】 先锋美他醇、头孢甲氧氰唑、CEFMETAZON。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或滴注:儿童一日25~100mg/kg,分2~4次。严重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血流感染),一日150mg/ kg,分2~4次。静脉注射:一次用量溶于灭菌注射用水中(按本品1g溶于10ml计),缓慢静脉注射(不少于4~6min);静脉滴注:一次用量溶于氯化钠注射液、5%~10%葡萄糖注射液60~ 100ml中(按本品1g溶于20ml计),于0.5h内静脉滴注。肾功能损害患者酌情减少剂量和用药间隔。

【药动学】 头孢美唑口服不吸收,静脉注射后吸收迅速。健康成人一次静脉注射1.0g,约10min后达血药浓度峰值,药物吸收后可广泛分布于体内器官组织、体液中。其中以肾、肺含量最高,胆汁也有较高浓度,痰液及腹腔积液次之。本药不易透过正常脑膜,但在脑膜发炎时,脑膜的透入量增加,并达有效抗菌浓度。本药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但极少向乳汁移行。头孢美唑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1%,半衰期为0.9~1.1h。本药在体内几乎不代谢,给药后24h内80%~90%以原型经尿液排出,另有少量药物经胆汁排泄。正常人反复给药无蓄积作用。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尿毒症无尿时,药物排泄时间明显延长。新生儿、早产儿药物排泄时间、半衰期也相对较成人延长。

【不良反应】 ①主要为氨基转移酶升高、皮疹及恶心、呕吐。②其他少见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③偶见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肾损害及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K缺乏(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等)、B族维生素缺乏(舌炎、口腔炎、食欲缺乏、神经炎等)。④过敏性休克罕见。

【安全用药须知】 ①对本药成分有过敏性休克史患者禁用。下述患者应慎用: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有过敏史者、过敏体质者、严重肾损害者、经口摄食不足患者或非经口维持营养者、全身状态不良者(通过摄食,可能出现维生素K缺乏),对本品所含成分或头孢类抗菌药物有过敏史者原则上不予给药。②给药期间及给药后至少1周内避免饮酒,饮酒会出现双硫仑样作用。③早产儿、新生儿慎用。

头孢西丁(Cefoxitin)

【其他名称】 甲氧头霉噻吩。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早产儿(体重>1500g):一次20~40mg/kg,每12小时1次。新生儿:一次20~40mg/kg,每8~12小时1次。婴儿和儿童:一次20~40mg/ kg,每6~8小时1次。严重感染一日总剂量可增加至200mg/ kg,最大剂量不超过12g。肾功能不全的儿童,剂量和用药次数应适当减少。3个月以内婴儿不建议肌内注射。

【药动学】 头孢西丁口服不吸收,静脉或肌内注射后吸收迅速。可广泛分布于内脏组织、皮肤、肌肉、骨、关节、痰液、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羊水及脐带血中。内脏器官中以肾、肺含量较高。药物在胸腔液、关节液和胆汁中均可达有效抗菌浓度。本药极少向乳汁移行,也不易透过脑膜,但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本药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70%。药物在体内几乎不发生生物代谢。肌内注射,半衰期为41~59min;静脉注射,半衰期约为63.8min。给药24h后,80%~90%药物以原型随尿液排泄,极少量从胆汁排出。肾功能不全者,尤其是尿毒症无尿时,药物排泄时间明显延长。血液透析可部分清除本品。

【不良反应】 ①过敏反应:可见皮疹、荨麻疹、红斑、药物热等过敏反应;罕见过敏性休克。②消化系统:可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少数可见肝酶异常。③肾毒性:少数可出现尿素氮、肌酸、肌酐一过性升高;偶有致间质性肾炎的报道。④血液系统: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⑤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还可能引起维生素K、维生素B缺乏。⑥肌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硬结、疼痛;静脉注射剂量过大或过快时可产生灼热感、血管疼痛,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安全用药须知】 ①交叉过敏:对一种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类药也可能过敏;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类药过敏。对本品过敏者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者禁用。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②高度过敏性体质者;肾功能损害者及有胃肠疾病史(特别是结肠炎)者慎用。③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配伍时,会增加肾毒性。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mipenem-Cilastatin)

【其他名称】 泰能、泰宁、亚胺硫霉素/西拉司丁钠、伊米配能/西司他定钠、Tienam。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用量以亚胺培南计。①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小时1次;7-21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8小时1次;21-28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②儿童:1-3个月婴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 3个月-18岁或者体重<40kg儿童,一次15mg/kg(最大剂量500mg),每6小时1次;体重≥40kg儿童,一次250~500mg,每6小时1次。

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溶解稀释,配成5mg/ml浓度, 500mg以下滴注时间20~30min。500mg以上滴注时间40~60min。

肾功能损害的儿童患者(血清肌酐>2mg/dl),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作为推荐依据。

【药动学】 口服不吸收,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吸收良好。药物吸收后可在体内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和体液中,如痰液、胸腔积液、组织间液、胆汁、房水、生殖器组织及骨组织中。其中尤以胸腔积液、组织间液、腹腔积液及生殖器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药物能透过胎盘,但难以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很低。亚胺培南的蛋白结合率约为20%,西司他丁的蛋白结合率约为40%,两者的半衰期均为1.0h。肾功能损害者,亚胺培南的半衰期可延长至2.9~4.0h,西司他丁半衰期可延长至13.3~ 17.1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药后10h内,70%~76%的药物经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排出;肾功能减退时,尿液中排泄量减少。此外,另有20%~25%的药物经非肾途径排泄,其中有1%~2%经胆汁排出。

亚胺培南单独应用时受肾肽酶影响而分解,西司他丁是肾肽酶抑制药,保护亚胺培南在肾脏中不被分解破坏,因此在尿液中回收的原型药物可达70%。西司他丁还可阻抑亚胺培南进入肾小管上皮组织,减少其排泄,并减轻其肾毒性。

【不良反应】 ①局部反应:红斑、局部疼痛和硬结,血栓性静脉炎。②过敏反应:皮疹、瘙痒、荨麻疹、多形性红斑、约翰逊综合征、血管性水肿、中毒性表皮坏死(罕见)、表皮脱落性皮炎(罕见)、念珠菌病、包括药物热及过敏反应。③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牙齿和(或)舌色斑。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肠炎。④血液系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包括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和血红蛋白降低,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均有报道。⑤肝功能:AST及ALT、胆红素和(或)血清碱性磷酶升高;肝炎(罕见)。⑥肾功能:少尿(无尿)、多尿、急性肾衰竭(罕见)。由于这些患者通常已有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或肾功能损害的因素,因此难以评估本品对肾功能改变的作用。可引起血清肌酐和血尿毒氮升高的现象;尿液变色的情况是无害的,不应与血尿混淆。⑦神经系统/精神疾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肌阵挛、精神障碍,包括幻觉、错乱状态或癫发作,感觉异常也有报道。⑧特殊感觉:听觉丧失,味觉异常。⑨在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使用,常出现药物相关性的恶心和(或)呕吐症状。

【安全用药须知】 ①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去有无对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过敏史。对本品成分过敏者禁用。②患过胃肠道疾病尤其是结肠炎的患者需慎用。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腹泻的患者,应考虑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的可能。③中枢神经系统:静脉滴注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肌肉阵挛、惊厥、精神错乱或癫发作。易发生于已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患者(如脑损害或有癫病史)和(或)肾功能损害者。本品不宜用于治疗脑膜炎。④中性粒细胞减少者慎用。⑤肌酐清除率每分钟≤5ml/1.73m2的患者不应使用,除非在48h内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也仅在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益处大于诱发癫发作的危险性时才可考虑。⑥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可推荐用于肾功能损害(血肌酐>2mg/dl)的儿童患者。⑦当丙戊酸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同时给药时,丙戊酸钠血清水平下降,在一些患者中发生癫发作,如果同时给药,注意监测丙戊酸钠血浆浓度水平。

美洛培南(Meropenem)

【其他名称】 倍能、美平、MEPEM。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①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小时1次;7-28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8小时1次。②儿童:1个月-12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10mg/kg,每8小时1次;12-18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500mg,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剂量可加倍。

治疗脑膜炎:①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40mg/kg,每12小时1次;7-28天新生儿一次40mg/kg,每8小时1次。②儿童:1个月-12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40mg/kg,每8小时1次;12-18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2g,每8小时1次。

对肾功能损害患者,肌酐清除率每分钟25~50ml/1.73m2,正常剂量每12小时1次;如果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0~25ml/ 1.73m2,正常半量每12小时1次;如果肌酐清除率每分钟< 10ml/1.73m2,正常半量每24小时1次。

【药动学】 健康成人静脉滴注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可随剂量而变动。药物在痰液、肺组织、胆汁、胆囊、腹腔内渗出液中分布良好,且可以透过患者血-脑脊液屏障至脑脊液,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可达到有效浓度。主要从肾排泄,半衰期约为1.0h,连续给药与单次给药几乎相同,药物无蓄积作用。肾功能降低时,尿液中排泄速度下降,药物半衰期延长。血浆蛋白结合率2%.2岁以下儿童血半衰期为1.5~2.3h。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少见。癫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亚胺培南。①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红斑、瘙痒、发热、发红及发热感;②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或减少、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降低、淋巴细胞增多等;③肝肾功能:肝酶异常、黄疸、BUN、Cr升高;④消化系统: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⑤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症状(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等)、B族维生素缺乏症状(舌炎、口腔黏膜炎、食欲下降、神经炎等);⑥二重感染:口腔黏膜炎,念珠菌感染;⑦其他:血清钙升高、头痛、倦怠感、不稳;肌阵挛、谵妄;⑧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0.1%。可有过敏性休克、急性肾衰竭等严重肾功能障碍、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间质性肺炎、痉挛、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毒性表皮坏死症(Lyell综合征)(<0 1%)、皮肤黏膜眼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全血细胞减少等;⑨血栓性静脉炎。

【安全用药须知】 ①对本品及其他碳青霉烯类有过敏史患者,使用丙戊酸钠的患者禁用。②美罗培南与其他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类、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③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需根据其肌酐清除率调节用量;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可能加重肝功能障碍。④进食不良或全身状况不良的患者,有可能引起维生素K缺乏症状。⑤有癫史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发生痉挛、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可能性增加。⑥有时会出现AST及ALT升高,连续给药一周以上或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应进行肝功能检查。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Panipenem Betamipron)

【其他名称】 克倍宁、CARBENIN。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30min以上。儿童一日30~60mg/ kg(按帕尼培南计,下同),分3次给药。重症可增至一日100mg/ kg,分3~4次给药,一日不超过2g。

【药动学】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0.5g静脉滴注,帕尼培南血药浓度为27.5μg/ml,倍他米隆血药浓度为15.6μg/ml,血浆半衰期分别为70min和40min。主要经肾排泄,24h尿液中排泄出帕尼培南28.5%,倍他米隆9.7%。本品体内组织和体液中分布广泛。帕尼培南血浆蛋白结合率6%~7%,倍他米隆血浆蛋白结合率73%。儿童帕尼培南半衰期约60min,倍他米隆约30min。

本品为复方制剂,帕尼培南为抗菌成分,倍他米隆通过阻断帕尼培南向肾皮质转运减少其肾毒性。

【不良反应】 发生率较低。①常见: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皮疹,抽搐等。②可见临床检验值异常,如AST及ALT上升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③偶见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休克、皮肤黏膜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症、急性肾功能不全、意识障碍、假膜性大肠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粒细胞缺乏症、全血细胞减少症、溶血性贫血、间质性肺炎等。④本品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亚胺培南。

【安全用药须知】 ①对本品成分发生过休克反应者或正在使用丙戊酸钠的患者禁用。早产儿、新生儿不宜应用。②既往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以及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过敏、有过敏体质者、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经口摄食品不足患者或非经口维持营养患者,全身状态不良者需慎用。建议使用前进行皮试。③帕尼培南分解后可能使尿呈茶色。④本品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溶解液呈无色至澄明微黄色,对药效无影响。⑤本品禁止与丙戊酸钠合并使用。

氨曲南(Aztreonam)

【其他名称】 氨噻单胺菌素、君克单、Azactam。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①体重< 1200g新生儿一次30mg/kg,每12小时1次。②7日龄以下新生儿,体重1200~2000g者一次30mg/kg,每12小时1次;体重> 2000g者一次30mg/kg,每8小时1次;③7日龄以上新生儿,体重1200~2000g者一次30mg/kg,每8小时1次;体重>2000g者一次30mg/kg,每6小时1次。④儿童:轻、中度感染,一日90mg/kg,分3次,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g;重度感染,一日90~ 120mg/kg,分3~4次,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8g。

静脉滴注:用适当输液(0.9%氯化钠注射液、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林格注射液)稀释,浓度不得超过2%。滴注时间20~ 60min。静脉注射:用注射用水6~10ml溶解,于3~5min缓慢注入。肌内注射:每1g至少用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3ml溶解,深部肌内注射。

【药动学】 本品注射吸收迅速完全,在体内分布广泛,脑膜炎时脑脊液可达到有效浓度,可通过胎盘,乳汁含少量。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0%~65%,血半衰期为1.5~2h,60%~70%以原型随尿液排泄。本品肾毒性低、免疫原性弱,与青霉素、头孢菌素类交叉过敏少,在密切观察下可用于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者(非过敏性休克)。

【不良反应】 ①个别有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②偶见转氨酶升高。③无肝肾毒性。④罕见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抗菌药相关性腹泻、胃肠出血、剥脱性皮炎、低血压、一过性心电图变化、肝胆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及肌肉疼痛等。

【安全用药须知】 ①氨曲南与青霉素之间无交叉过敏反应,但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及过敏体质者仍需慎用。②氨曲南肝毒性低,但对肝功能已受损的患者应观察其动态变化。③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抗菌药物感染相关性肠炎。

拉氧头孢(Latamoxef)

【其他名称】 拉他头孢、噻吗灵、Moxalactam。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①早产儿、新生儿一次20mg/kg,出生后3日内一日给药2~3次,出生4日后一日给药3~4次;②儿童一日60~80mg/kg,分3~4次给药。严重感染时早产儿、新生儿、儿童可增量至一日150mg/kg,分3~4次给药。滴注时间至少30min。

【药动学】 拉氧头孢口服不吸收,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92%。药物可广泛分布到内脏组织、皮肤、肌肉、骨、关节、痰液、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羊水、脐带血、胆汁、子宫附件、心肌及脑脊液中,但几乎不向胎盘渗透。本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2%。药物在体内不发生生物代谢,主要以呈高度活性的原型药物随尿液及胆汁排泄。血浆半衰期与静脉给药量、滴注速度有关,半衰期约为2.1h。本药主要通过肾及肝排泄,给药后1~ 3h内,尿液及胆汁中药物浓度是同一时间内血药浓度的50~100倍。正常人反复给药未见蓄积现象,但肾功能不全者、新生儿、早产儿的药物排泄时间延长。

【不良反应】 ①常见皮疹、荨麻疹、瘙痒、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②少见过敏性休克。③偶见AST及ALT升高,停药后均可自行消失。④饮酒可发生戒酒硫样反应。

【安全用药须知】 ①交叉过敏:患者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cephamycin)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患者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②慎用于: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胆道阻塞患者;高度过敏性体质者;体弱者。③长期大剂量使用本药须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血液学参数(全血计数等)。

氟氧头孢(Flomoxef)

【其他名称】 氟莫克西、氟吗宁。

【用法用量】 静脉给药:①儿童一日40~80mg/kg,分2~4次用药;严重感染,一日150mg/kg,分3~4次用药。②如病情需要,早产儿和新生儿一次剂量20mg/kg;3日龄以内者一日给药2~3次;4日龄及以上者一日3~4次。③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减少给药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药动学】 药物吸收后在体内分布较广泛,可进入胆汁、痰液、腹腔积液、骨盆死腔渗出液以及子宫及附件、中耳黏膜和肺组织中,血浆蛋白结合率35%。消除半衰期与静脉给药量和滴注速度有关,为40~70min。本药在体内少部分代谢,大部分(85%)以原型经肾随尿液排泄,肾功能减退者排出量减少。

【不良反应】 ①常见皮疹、荨麻疹、瘙痒、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②少见转氨酶升高、造血系统异常(红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细胞比容下降、血小板减少或增多)。③静脉注射可有局部红肿、硬结,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④罕见过敏性休克。

【安全用药须知】 ①交叉过敏:氟氧头孢钠与头孢菌素类药有交叉过敏,与青霉素类药有部分交叉过敏。②慎用于: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严重肾功能障碍者、过敏体质者、依靠静脉营养者、高龄或全身状态恶化者。③对新生儿的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应慎用。④药物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应用本品时可出现直接抗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反应,可出现尿糖试验假阳性(硫酸铜法)。⑤长期使用本品时应常规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象。⑥少数患者应用本品后可出现碱性磷酸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⑦氟氧头孢以硫代甲基替代拉氧头孢的N-甲基硫化四氮唑侧链,不会导致凝血障碍,也不引起戒酒硫样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