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便读》曰,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金匮》黄土汤即此意。
有个妇人,连冬天都喜欢吃雪糕,这已经不是身体需要,而是欲望需要。第二年春天,老是反胃,吃了东西不消化就吐了出来。
爷爷说,这是胃中虚冷,就像灶下没有火,虽然把食物放在锅里,食物也不会煮熟。胃中虚冷,火力不足,吃进的水谷腐化不了,吐出来还是未消化的原物。
小指月说,那就要给她温暖中土。
爷爷说,有一味药平和有效,能够温灶下火,暖灶下土,使锅中水谷腐熟。
小指月一听就知道了,说,爷爷,就是灶心土,又叫伏龙肝。它本身就是农村柴火灶下面的黄土经过灶火久炼而成。
爷爷说,就用灶心土,打成细粉,每次服用两钱即可,可以用姜汤水送服,更能止呕温中。
这病人吃了第一次就不反胃了,吃了三次就感觉特别舒服,胃口大开。
爷爷叫她以后不要再吃冷饮了,吃伤了脾胃,不单会反胃,而且将来还会痛经,长肌瘤。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郑长松经验:脾虚胃寒伏龙肝功著。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必赖脾之阳气为动力。中阳不足,脾虚胃寒。复因孕后冲气充盛,冲脉隶于阳明,冲气上逆犯胃,则恶心呕吐,阻隔饮食。辛温之药,为脾虚胃寒家所喜。黄宫绣云:“伏龙肝久经火熬,则土味之甘已转为辛,土气之和已转为温矣。”味辛散逆以醒脾胃,性温暖胃以和中州,若配姜、夏、藿香等醒脾开胃、降逆止呕之品,其效益佳。
车某,32岁。妊娠2个半月。自停经40天起,即饮食少思,进食稍多则恶心呕吐。近20天来,逐日加重,食入不久即阵阵呕吐,食出未化,吐尽方安,面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白滑,脉沉细弱。证系脾虚胃寒,不能运化。治宜温中降逆,醒脾开胃:伏龙肝60克,藿香、半夏、生姜各9克。先取伏龙肝水煮,待澄清后代水煎药。服药1剂,病势大减,3剂后呕恶尽止,知饥思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