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格心理倾向

人格心理倾向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都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看成是一个组织系统,并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排列成一个系列,较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性质、结构、发生、发展以及需要在人生中的作用,个体的生活环境对需要层次的发展也有影响,5个等级只是一种一般的模式,实际上是有很多例外的。

(一)需要

1.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例如,血液中血糖成分的下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社会秩序不好会产生安全的需要;孤独会产生交往的需要等。

(2)需要是有机体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引起的:需要总是指向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对象或条件,即追求某种对象,并从对象中得到满足。没有对象,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3)需要是有机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动力性是需要的根本特征。它促使人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自身的满足。同时,人的需要是在活动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即在活动中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又不断地产生新的需要,从而使人的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

2.需要的分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照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照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①自然需要是机体的本能需要,包括饮食、运动、呼吸、排泄、休息、睡眠、配偶等需要,因此,又称生理需要,为人和动物所共有。②社会需要是后天习得的需要,包括对劳动、交往、成就、奉献、求知、社会赞许等需要。它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反映人类社会的要求,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图2-7 人类需要的层次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①物质需要是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包括对自然产物和社会物品的需要,例如,对空气、阳光、服装、房屋等需要就是物质需要。②精神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需要,包括对知识、文化、审美、道德、交往、创造等方面的需要。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5个等级构成(图2-7)。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都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不同等级的需要相互联系,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逐级上升,较高级的需要在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出现。

重点提示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看成是一个组织系统,并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排列成一个系列,较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性质、结构、发生、发展以及需要在人生中的作用,个体的生活环境对需要层次的发展也有影响,5个等级只是一种一般的模式,实际上是有很多例外的。

(二)动机

1.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动机的特征有选择性和活动性,根据动机的选择性可以推测动机的方向和对象,根据动机的活动性可以推测动机的强度大小。

2.动机的分类 按照起源可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按照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①生物性动机以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例如,进食动机、睡眠动机和排泄动机。②社会性动机以社会性需求为基础,例如,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学习动机。

(2)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①外部动机是指行动的推动力,是外部因素引起的。例如,有的患者在医师的要求下才去康复训练。②内部动机是指人的行动出自本身的自我激发。例如,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努力学习。

3.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例如,口渴者对水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易激起寻觅活动。

(2)指向功能:动机使有机体的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例如,一个学生想成为篮球运动员而经常去篮球场。

(3)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维持活动的目标,并调节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活动达到了目标,活动将被终止;否则,活动将被维持或调整。

4.动机的冲突 在同一时间内,有一些性质和强度非常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使人难以取舍,即形成动机冲突。常见的动机冲突有以下3种类型。

(1)双趋冲突:同时有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引起同样程度的动机,两者必选其一所造成的心理冲突,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冲突:同时面临两件不受欢迎或令人讨厌的事物,引起同样程度的逃避动机,只有接受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这样的选择所产生的心理冲突。如“前遇悬崖,后有追兵”。

(3)趋避冲突:指个体对同一事物或目标既向往又回避的矛盾心理所引起的心理冲突。如“想吃鱼又怕鱼刺”。

(三)兴趣

1.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和肯定的情绪体验。

2.兴趣的种类 按照兴趣的内容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按照兴趣指向的目标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1)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如华丽的服饰、高档的住房、豪华的汽车等。精神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如哲学、文学、艺术、体育等。

(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人们对活动过程的兴趣。如对看电影、打篮球等活动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结果的兴趣。如一个护士对学习护理知识没什么兴趣,但对学好护理将来能做白衣天使感兴趣。

3.兴趣的品质

(1)兴趣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的兴趣所指向的是什么事物。人与人,由于年龄、环境、阶级属性不一样,兴趣的指向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生活中对文学、对动物、对音乐感兴趣的人都有。

(2)兴趣的广阔性:是指一个人的兴趣范围。兴趣的范围因人而异,有的人兴趣广泛,对许多事情都兴致勃勃,积极探索;有的人兴趣狭窄,对什么事情都没有热情,生活单调。兴趣的广阔性与一个人的知识面密切相关。

(3)兴趣的持久性:是指兴趣持续的时间或稳定的程度,又称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持久性对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都很重要。只有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才能促使人们深入钻研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系统地掌握一门知识,取得事业的成功。

(4)兴趣的效能性:是指兴趣对活动产生作用的大小。兴趣效能分积极和消极两种,凡是对社会进步和个人身心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兴趣,就是具有积极效能的兴趣;反之,就是具有消极效能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