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医合作关系

护医合作关系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护医之间应该相互监督对方的医疗护理行为,以便及时预防和发现,杜绝或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护医合作关系的内容及模式

1.主从型 20世纪前半叶,生物医学模式确立“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指导思想。此阶段的护理特点是: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被看成是医师的助手,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完成各项护理操作。相应地,护士处于从属地位,医师处于主导地位,护理工作依附于医疗工作,护士只是简单地执行医嘱,机械地完成分工任务,许多情况下责任不明,对患者的病情、疗效、心理状态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

2.指导-被指导型 随着护理工作逐步的专业化、职业化,医师和护士的关系转变为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护士在医师的指导下制订护理方案和措施,其主观能动性并未充分发挥。比如患者护理的级别仍然由医师确定,护士只是遵医嘱而执行。不过,这种模式正在被逐渐突破。在大医院里,不仅是医师,护士也在不断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提出患者的护理级别,然后把信息提供给医师,最终确定或不断修正患者的护理级别。

3.并列-互补型 到了21世纪,新的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工作的内容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执行医嘱和完成护理技术操作,而是对患者包括身心、社会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因此,护士与医师成为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只是不同岗位之间的平等协作和工作互补,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独立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显然,并列-互补型的医护关系更符合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医护工作分工的职业化要求,体现了医护双方工作的独立性和平等合作的必要性。

(二)护医双方的角色期望

维系良好的护医关系,需要先了解对方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一般而言,护士对医师的角色期望有:诊断正确,医嘱明确,便于执行,有时能协助护士完成医嘱;工作计划性强,不拖拉,如开医嘱的时间等;尊重护士劳动,在患者面前注意维护和树立护士的威信;具有较高的医学知识和人文修养,对待护士和患者均仁厚为怀。

反过来,医师则希望护士:能严格而认真地执行医嘱并理解医嘱的意图;及时而详细地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态及治疗后的反应;若执行医嘱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及时商议,以求更好地解决;护理操作娴熟,有较高的人文社科知识,会做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工作。

(三)护医合作关系的道德规范

每一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从治疗、护理到康复的全过程,都是由医护密切合作完成的。临床实际工作中,比如施行大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相当重要。单就术后护理来说,如果护理工作没做好,即使手术再成功,患者也很难痊愈。护医双方只能互相配合、互相尊重、平等合作。

护医合作关系道德要求具体为:

1.平等协作 医师和护士虽然工作的对象、目的相同,但工作的侧重面和使用的技术手段是不同的。分工上的不同,不代表有主次之分。医护人员相互支持,真诚合作,共同携手为解除患者痛苦、缩短病程各尽职责。护医关系在这样的交流与协作、并列与互补中形成共同的战斗团队,实现帮助患者康复的共同目标。

2.尊重信任 治疗和护理是医疗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护医双方都要认识到对方的职责和作用,要互相尊重和信任。在医疗过程中,护士接触患者最多,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负担了解得最为仔细和全面,护士要主动向医师提供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医师要重视信任护士,开出的医嘱清晰明了,在一些治疗或检查工作中和护士紧密配合,承认护理工作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尊重护士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和支配。

3.监督制约 任何一种医疗差错都会给患者带来身心健康的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护医之间应该相互监督对方的医疗护理行为,以便及时预防和发现,杜绝或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这既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医护双方负责。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互补关系可以发现一些对方该做而疏忽未做的或做得不到位的医疗护理工作,及时提醒,及时采取措施弥补和纠正,防止患者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不能隐瞒和护短,不能互相指责和拆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