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腔黏膜反复出现透明疱疹

口腔黏膜反复出现透明疱疹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口腔单纯疱疹是HSV-1病毒感染,好发于6个月至2岁儿童,复发多见于成年人,常表现为复发性唇疱疹。3.球菌性口炎又称假膜性口炎,主要致病菌是各种球菌,典型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的表面覆盖的一层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2.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充血,局部糜烂或溃疡;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又称假膜性口炎,擦去假膜见溢血糜烂面;患者唾液增多,疼痛明显,有炎性口臭。

本节热门考点

1.口腔单纯疱疹是HSV-1病毒感染,好发于6个月至2岁儿童,复发多见于成年人,常表现为复发性唇疱疹。口腔单纯疱疹需要与疱疹样口疮、三叉神经痛等疾病鉴别。该病治疗主要是抗病毒。

2.带状疱疹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病毒,此病典型临床表现是病损延神经分布,可形成顽固疹后神经痛,掌握其典型临床表现可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3.球菌性口炎又称假膜性口炎,主要致病菌是各种球菌,典型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的表面覆盖的一层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

4.口腔念珠菌病的病理表现增厚的不全角化,PAS染色可见菌丝。常考的临床病型是雪口病,常见于儿童,治疗以2%~4%的碳酸氢钠为主。

一、口腔单纯疱疹

1.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

2.临床表现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最常见的由1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病损。特点:6岁以下儿童多见,6个月至2岁为多。

①前驱期:潜伏期4~7d,以后出现发热、头痛、乏力,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患儿啼哭拒食,1~2d口腔黏膜广泛水肿。

②水疱期:口腔黏膜成簇的水疱,邻近乳磨牙和上腭部位更明显,壁薄,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

③糜烂期:大面积糜烂,继发感染形成黄色假膜。

④愈合期:缩小愈合,病程7~10d。血清中病毒抗体14~21d最高。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①特点:成年人多见,30%~50%原发病例可复发;复发部位在口唇,邻近原发部位。

②病程:前驱阶段(疲乏不适,区域灼痛、痒);水疱阶段(10h内出现,持续到24h);糜烂结痂(病程10d,间隔数月)。

3.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诊断(形态学诊断、免疫学检查、病毒分离、基因诊断)可确诊。

(2)鉴别诊断

①口炎型口疮(疱疹样口疮):鉴别见表19-1。

表19-1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与疱疹样口疮鉴别

②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水疱较大,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不超过中线,愈后不复发。

③手足口病:柯萨奇A16病毒引起,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均出现水疱斑疹。

④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A4病毒引起,病损只在口腔后面(软腭、腭垂、扁桃体)。

⑤多形性红斑:口腔黏膜广泛糜烂(弥散性龈炎少见);皮肤见靶形或虹膜状红斑。

4.治疗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干扰素、免疫球蛋白)。

(2)免疫调节剂:用于复发严重、频繁者。胸腺素、环氧化酶抑制药。

(3)局部用药(0.1%~0.2%氯己定含漱液、含片、散剂)。注意: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全身应用会导致病毒感染扩散。

(4)物理疗法。

(5)对症和支持疗法。

(6)中医中药治疗。

二、带状疱疹

1.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获得不全名义,病毒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内,当免疫力低下时诱发带状疱疹。此病特点是①神经分部;②顽固的疹后神经痛。

2.临床表现 夏秋季发病率高。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70%),其次为三叉神经带状疱疹(30%)。病毒可潜伏在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复发带状疱疹。发病前阶段常低热、乏力,发疹部位疼痛、烧灼感。疹起皮肤为红斑,数小时变水疱,融合为大疱,数日后吸收呈痂壳,1~2周脱痂,不留瘢痕。损害不过中线,老年人一般病程4~6周。

Ramsay-Hunt综合征:水痘-带状病毒侵入膝状神经节炎可出现外鼓膜疱疹,表现为耳痛、面瘫、愈后听力障碍

疹后神经痛:老年人多见,疼痛可能持续半年以上。

3.诊断及鉴别诊断 单侧性皮肤-黏膜疱疹,沿神经分布,剧烈疼痛。与单纯疱疹、疱疹性咽峡炎鉴别。

4.治疗

(1)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阿糖腺苷、干扰素)。

(2)免疫调节药物:转移因子、西咪替丁、正常人免疫球蛋白、胸腺肽肠溶片。

(3)抗菌、消炎、镇痛治疗。

(4)局部治疗:2%~2.5%四环素液、0.1%~0.25%氯己定含漱,西瓜霜局部涂抹。

(5)中医中药治疗。

(6)物理疗法。

三、手足口病

1.病因 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及艾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2.临床表现 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也可出现类似皮疹。疱疹周围又有炎性红晕,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和头痛等症状。

3.诊断与鉴别诊断 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病毒、血清IgM抗体检测阳性、血清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4倍以上增高四种情况之一即可在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确诊。应与荨麻疹、水痘、风疹、幼儿急疹等鉴别。

4.治疗 ①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②适当休息,饮食清淡;③对症治疗;④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维生素C等;⑤并发症严重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5.预防 加强监测,做好疫情报告。

四、球菌性口炎

1.病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2.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充血,局部糜烂或溃疡;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又称假膜性口炎,擦去假膜见溢血糜烂面;患者唾液增多,疼痛明显,有炎性口臭。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可伴全身症状。

3.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必要时可以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以确定病原菌。

4.治疗

(1)控制感染,消除炎症。

(2)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C。

(3)清热解毒中药。

(4)局部用药。

五、口腔念珠菌病

1.病因 白色念珠菌(条件性致病菌)。

2.临床表现

(1)念珠菌性口炎

①急性假膜型(鹅口疮、雪口病):新生儿常见,占4%。出生2~8d发生,好发颊、舌、软腭和唇。初为散在色白如雪小斑点,不久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

②急性红斑型(萎缩型):多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成年人,又称抗生素性口炎。口腔黏膜充血糜烂、舌背乳头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自觉口干,味觉异常,疼痛及烧灼感。

③慢性肥厚型(增殖型):可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菌丝深入黏膜内部,角化不全、棘层增厚、上皮增生、微脓肿形成,表层假膜与上皮层附着紧密,不易脱落。注意:有4%的恶变率。

④慢性红斑型(义齿性):多为女性患者,常见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之腭、龈黏膜。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或有黄白色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

(2)念珠菌性唇炎:多发于高龄患者,多发于下唇。Gansen分为糜烂型和颗粒型两类。糜烂型表现为下唇红唇中份长期存在鲜红色的糜烂面,周围有过角化现象,表面脱屑。颗粒型表现为下唇肿胀,唇红皮肤交界处常有散在突出的小颗粒。念珠菌唇炎镜检可见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3)念珠菌性口角炎:两侧罹患,口角区皮肤黏膜发生皲裂,皲裂处常有糜烂和渗出,即湿性糜烂。此种以湿白糜烂为特征的真菌性口角炎,应与维生素B2缺乏症或细菌性口角炎区别。

(4)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病变范围涉及口腔黏膜、皮肤及甲床。Wells分类分为:早发型、弥散型、内分泌型和迟发型四类。

(5)艾滋病相关性白色念珠菌病(见性传播疾病口腔表征章节)。

3.病理 增厚的不全角化上皮,其中有白色念珠菌菌丝侵入,称为上皮斑。PAS染色可见菌丝垂直地侵入角化层。固有层有大量炎细胞聚集形成微脓肿,固有层慢性炎细胞浸润。

4.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病史、临床表现,最主要是实验室检查证实有病原菌,主要有涂片法、培养法、免疫法、活检法和基因诊断。

(2)鉴别诊断

①球菌性口炎:假膜易被擦去,遗留糜烂面有渗血,区域淋巴结肿大。

②过角化白色病变(白斑、扁平苔藓):多为慢性病程,白色损害不能擦去。

5.治疗 局部治疗为主,伴全身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①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②1/2000(0.05%)甲紫(龙胆紫)水溶液;③氯己定(洗必泰)0.2%溶液或1%凝胶局部涂搽;④制霉菌素;⑤咪康唑;⑥西地碘。

(2)全身抗真菌治疗:酮康唑,成人一次口服200mg,2~4周为1个疗程。肝病史患者慎用,不宜超过7~10d。

(3)增强机体免疫力:胸腺肽、转移因子。

(4)手术治疗(针对癌前损害)。

6.预防

(1)避免产房交叉感染。

(2)温开水擦拭洗婴儿口腔,哺乳用具煮沸消毒。

(3)儿童冬季防护口唇干裂,改正舔唇吮舌不良习惯。

(4)重视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药病人,患慢性消耗性疾病者。

试题精选

1.口腔念珠菌病病损区涂片直接镜检可见

A.菌丝和孢子

B.梭状杆菌和螺旋体

C.病毒水疱和包涵体

D.大量细菌及白细胞

E.分枝杆菌

2.鹅口疮的病因是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衣原体

E.立克次体

(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B.草绿色链球菌

C.变形链球菌

D.白色念珠菌

E.螺旋体

3.膜性口炎的病原菌是

4.鹅口疮的病原菌是

(5-6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46岁。发热头痛两天。检查:右下唇黏膜充血,并有糜烂面,表面有灰白色的假膜,略高于黏膜表面,光滑致密,病变周界清楚。颏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5.根据临床表现,该病的诊断是

A.复发性口腔溃疡

B.疱疹性口炎

C.多形性渗出性红斑

D.白塞病

E.球菌性口炎

6.此病人的治疗方法错误的是

A.泼尼松口服

B.1%甲紫液涂搽

C.1%利多卡因含漱

D.2%金霉素甘油涂搽

E.青霉素肌内注射

(7-10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45岁。因左侧面颊部皮肤及左侧舌部黏膜发红、起疱3d,伴剧痛来诊。查体:体温38.5℃,左侧面部皮肤及左侧舌背、颊黏膜可见粟粒大小的密集成片的透明水疱,周围皮肤黏膜可见充血性红斑。化验:WBC7.8×109/L,中性62%,淋巴34%。拟诊断为带状疱疹。

7.本病例主要病变部位在

A.三叉神经第Ⅰ支

B.三叉神经第Ⅱ支

C.三叉神经第Ⅲ支

D.面神经

E.颈神经

8.带状疱疹与单纯疱疹的最主要鉴别点在于

A.病因不同

B.前驱症状不同

C.病程长短不同

D.临床表现不同

E.全身症状不同

9.本病例可发生的最严重并发症为

A.肺炎

B.脑炎

C.结膜炎

D.角膜炎

E.面瘫

10.你认为此时采取的各项治疗措施中,哪项欠合理

A.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无环鸟苷等

B.注射聚肌胞

C.维生素B12500μg+维生素B1100mg肌内注射隔日一次

D.皮肤病损涂炉甘石洗液

E.口腔局部封闭地塞米松+普鲁卡因

答案:1.A 2.C 3.B 4.D 5.E 6.A 7.C 8.D 9.E 10.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