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膏摩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膏摩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膏摩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余年前。在魏晋隋唐时期,膏摩疗法进一步发展。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对膏摩疗法进行了首次较为系统的总结,使其成为证、法、方、药齐备的治疗方法,治疗范围遍及临床各科。在唐代,更是膏摩疗法盛行。较之内服药物而言,膏摩的禁忌要少得多。膏摩疗法适应证广,包含了伤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中的一些病症。

膏摩(massage with paste preparation)是一种以中药膏剂涂擦于患者体表,然后施加摩法、擦法等手法的中医外治方法,从而发挥手法和药物外治协同的治疗作用,优化治疗效果。

我国膏摩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余年前。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迄今所知最早的药摩法,其中将发灰用以按压止血是对推拿介质最早的描述。《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其中所载用于治疗面瘫的“马膏”是早期的膏摩方。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药简牍中,已经有完整的膏摩方及其主治和用法。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医学简牍中,载有“治千金膏药方”,其组成、功效、用途、炮制及手法俱全。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汉代名医淳于意以寒水推头,治疗头痛、身热、烦满等症。至于“膏摩”之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有以头风摩散治疗头风病的记载,其中又提出:“四肢才觉重滞,即行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说明膏摩与针灸、导引一样,在疾病治疗与预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约与其同时期的华佗,擅用膏摩治头眩、疗百病,并用于术后康复治疗,《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显示其高超的技艺。

在魏晋隋唐时期,膏摩疗法进一步发展。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对膏摩疗法进行了首次较为系统的总结,使其成为证、法、方、药齐备的治疗方法,治疗范围遍及临床各科。南齐龚庆宣著《刘涓子鬼遗方》中,记载“妇人产乳中风及难产,服(赤膏)如枣核大,并以膏摩腹立生。”这是关于膏摩催产的最早记载。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学专书,所载按摩方面的内容,除导引之外就是膏摩。在唐代,更是膏摩疗法盛行。《千金方》《外台秘要》中收录了大量的膏摩方,膏剂种类很多,有莽草膏、丹参膏、乌头膏、野葛膏、苍梧道士陈元膏、木防己膏等,可供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应用。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风”,说明膏摩疗法不但用于治病,在疾病预防中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宋金元时期,《太平圣惠方》及《圣济总录》中对膏摩疗法多有发挥,记载有摩顶膏、摩痛膏、当归摩膏、升麻膏和乌头膏等,应用广泛,既可治疗跌打损伤、腰膝疼痛,又可以治疗头痛、眼疾、五劳七伤、鬓发早白、目暗耳鸣、痔漏肠风等病,以及风劳血气、产后诸症、赤白带下等妇产科疾患。《圣济总录》载膏摩方四十余种,其中提出:“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摩之别法,必与药具……手当千遍,药力乃行,则摩之用药,又不可不知矣”,说明对按摩手法以及摩膏用药,都要进行具体分析,而后方能正确认识按摩的临床作用。

在明清时期,膏摩继续有所发展,《奇效良方》《普济方》《证治准绳》《理瀹骈文》等医学著作中,记载了很多膏摩方法。《普济方》是对历代膏摩记载的全部总结,以前各家医书中有关膏摩方的记载几乎全部录入,对于系统研究膏摩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清代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从理论到实践上更有创新和突破,记载了大量药摩法和推拿介质,富了中医外治法,并突破了前人药摩患处的“膏摩”框框,无论在用药方面,还是在用手法方面,均更加灵活多变。适应证范围也更为广泛,如喉痹、头痛、感冒、颈椎病、腰腿痛、腹泻、便秘、痛经、失眠等均可使用。较之内服药物而言,膏摩的禁忌要少得多。

膏摩疗法适应证广,包含了伤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中的一些病症。从历代医家对膏摩的记载来看,膏摩治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温热散寒、健脾消食、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等几个方面发挥作用。近代医家在推拿临床中,也很注重介质的选择和手法的运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