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直肠癌手术后出现肛瘘怎么办

直肠癌手术后出现肛瘘怎么办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齿状线是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裂口上端的肛门瓣和肛乳头水肿,形成肥大乳头;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袋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称为前哨痔。必要时做肛管超声检查或CT检查证实。内镜检查不仅可在直视下肉眼作出诊断,而且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手术切除仍然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本节热门考点

1.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指直肠肛管周围间隙内或其周围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发展成为脓肿。易并发肛瘘,青壮年多见。宜早期切开引流。

2.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诊断:主要靠穿刺抽脓。

3.治疗:早期:促进炎症消散;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4.肛瘘临床表现:直肠或肛管皮肤之间的慢性感染性瘘管,表现为肛周有分泌物或脓液自瘘管外口排出;直肠指检:可触及到较硬的条索状物,沿瘘管向上可扪到硬结(即内口),亚甲蓝注射试验和探针可寻找到内口。

5.治疗:肛瘘切开术适合低位肛瘘,挂线疗法使其产生压迫性坏死,适于高位肛瘘,手术切除适于低位性肛瘘(高位肛瘘直肠环下部切除上部可持挂线)。

6.肛裂临床表现:“肛裂三联征”(溃疡裂隙、前哨痔、肥大乳头);疼痛与便秘;便后少量出血。

7.痔的诊断主要靠肛门直肠检查。

8.痔的治疗:注射疗法;手术疗法(结扎、套扎、切除、环形切除);其他(激光、冷冻、枯痔钉)。

9.直肠癌临床表现:梗阻时绞痛;血便、黏液脓血、变细、里急后重、与便秘交替;晚期出现肠梗阻、肠出血、肠穿孔;直肠指诊肿块。

10.手术方法及适应证:低位直肠癌(距肛门5cm以内),中位直肠癌(距肛门5~10cm),高位直肠癌(距肛门10cm以上)。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腹膜折返以下的直肠癌、低位直肠癌、T3/T4(ⅢB/ⅢC);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适用于距肛缘5cm以上的直肠癌,远端切缘距癌肿下缘2cm以上。

一、解剖

(一)直肠的解剖

1.结肠 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2.直肠 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以腹膜返折为界。上段直肠的前面和两侧有腹膜覆盖,前面的腹膜返折成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直肠黏膜紧贴肠壁,内镜下与结肠黏膜易于区别,看不到结肠黏膜所形成的螺旋形皱襞,但在直肠壶腹部有上、中、下三条半月形的直肠横壁,内含环肌纤维,称为直肠瓣。

(二)肛管的解剖

肛管 肛管上自齿状线,下至肛门缘,长1.5~2cm。肛管内上部为移行上皮,下部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肛管为肛管内、外括约肌所环绕,平时呈环状收缩封闭肛门。齿状线是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齿状线上、下的血管、神经及淋巴来源都不同,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白线位于齿状线与肛缘之间,是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肌皮下部的交界处,亦称括约肌间沟。

二、肛裂

1.诊断 依据典型的临床病史、肛门检查时发现的肛裂“三联征”,不难作出诊断。急性肛裂可见裂口边缘整齐,底浅,呈红色并有弹性,无瘢痕形成。慢性肛裂因反复发作,底深不整齐,质硬,边缘增厚纤维化、肉芽灰白。裂口上端的肛门瓣和肛乳头水肿,形成肥大乳头;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袋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称为前哨痔。

2.治疗 治疗急性或初发的肛裂可用坐浴和润便的方法治疗;慢性肛裂可用坐浴、润便加以扩肛的方法;经久不愈、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较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1.诊断 诊断主要靠穿刺抽脓,经直肠以手指定位,从肛门周围皮肤进针。必要时做肛管超声检查或CT检查证实。

2.治疗

(1)非手术治疗:①抗生素治疗: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②温水坐浴。

(2)局部理疗。

(3)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以减轻排便时疼痛。

(4)手术治疗:脓肿切开引流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主要方法,一旦诊断明确,即应切开引流。

四、肛瘘

1.诊断 按瘘管位置高低分类。

(1)低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可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和低位复杂性肛瘘。

(2)高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可分为高位单纯性肛瘘和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表现瘘管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检查时在肛周皮肤上可见到单个或多个外口,呈红色乳头状隆起,挤压时有脓液或脓血性分泌物排出。

2.治疗 肛瘘不能自愈,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

(1)堵塞法:1%甲硝唑、生理盐水冲洗瘘管后,用生物蛋白胶自外口注入。

(2)手术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①瘘管切开术: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适用于低位肛瘘。②挂线疗法:适用于距肛门3~5cm内,有内外口低位或高位单纯性肛瘘,或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切除的辅助治疗。③肛瘘切除术: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④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

五、痔

1.诊断 诊断主要靠肛门直肠检查。首先做肛门视诊,内痔除Ⅰ度外,其他三度都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可清晰见到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

2.治疗 治疗应遵循三个原则:①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②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而非根治;③以保守治疗为主。

六、直肠癌

(一)临床表现

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癌肿破溃形成溃疡或感染时才出现症状。

1.直肠刺激症状 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晚期有下腹痛。

2.肠腔狭窄症状 癌肿侵犯致肠管狭窄,初时大便变形、变细,当造成肠管部分梗阻后,有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

3.癌肿破溃感染症状 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甚至有脓血便。

诊断直肠癌根据病史、体检、影像学和内镜检查不难作出临床诊断,准确率亦可达95%以上。

(二)诊断

1.直肠指检 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可发现70%左右的直肠癌。

2.大便隐血检查 是发现早期直肠癌的有效措施。

3.内镜检查 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不仅可在直视下肉眼作出诊断,而且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4.影像学检查

(1)腔内超声:可探查肿瘤浸润层次、肠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邻近脏器受累情况。

(2)腹部B超:判断是否存在肝转移。

(3)CT、MRI、PET/CT:评估肿瘤大小、周围脏器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明确术后盆腔、会阴部复发。

(三)手术方法及适应证

手术切除仍然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将直肠癌分为低位直肠癌(距齿状线5cm以内);中位直肠癌(距齿状线5~10cm);高位直肠癌(距齿状线10cm以上)。

1.局部切除术 适用于早期瘤体小、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分化程度高的直肠癌。

2.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 原则上适用于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

3.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手术) 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适用于距齿状线5cm以上的直肠癌。

4.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Hartmann手术) 适用于因全身一般情况很差,不能耐受Miles手术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病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