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气化痰类

理气化痰类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老告诫其学生,生半夏有毒,应特别注意其中毒反应,表现为口舌咽喉痒痛麻木,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涎,味觉消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困难,四肢麻痹,血压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故临床须严格炮制使用。1.脘腹胀痛 辛可行气,甘可缓急,温可散寒,入中焦,故本品可用于脾胃寒凝气滞证,可与辛香温中类药物合用。

此类药物或辛香升散,或质重下降,皆可入中焦脾胃,调理脾胃气机的升降,正是高老重视脾胃气机升降的体现。

(一)沉香

为双子叶植物药瑞香科乔木植物沉香或白木香含树脂的干燥木材。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肺经。

[功效]行气止痛,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应用]

1.寒凝气滞证 治胸腹胀痛,配伍温中行气的木香、槟榔、乌药等;治心腹疼痛、大便溏泄,配伍补中益气的人参、白术、黄芪等;治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常与温中散寒的附子、干姜、肉桂同用。

2.虚喘证 治肾不纳气的喘证,常配伍温肾助阳的附子、肉桂、补骨脂等药;治痰饮喘嗽,常与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的前胡、半夏、厚朴等同用。

[用法用量]高老常将沉香用于胃寒气逆证,症见脘腹冷痛,遇寒痛剧,得温痛减,恶心呕吐,或口泛清水,兼见恶寒肢冷等证,借沉香温中降气之效,使中焦得温,胃气下降,则诸症可消;对于胃寒气逆呕吐甚者,与温中止呕的胡椒、荜澄茄、陈皮同用,用量在0.5~3g。

煎汤,1~3g,宜后下;磨汁冲服或入丸、散,每次0.5~1g。

[古籍摘要]

1.《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2.《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

(二)柿蒂

为柿科植物柿子的宿存花萼。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胃经。

[功效]降气止呃。

[应用]该品为治疗胃气上逆、呃逆的要药。治胃寒呃逆,常配伍温中降逆的丁香、生姜等;脾胃虚寒的呃逆,与益气温中的人参、丁香同用;治胃热呃逆,常配伍竹茹、芦根;治痰湿呃逆,可与燥湿化痰的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等共用。

[用法用量]高老认为柿蒂为止呃逆之要药,凡呃逆之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柿蒂与丁香虽同为止呃之味,然前者性平,后者辛热,合用可达寒热兼济之妙。临床中若遇到有寒无热或有热无寒的症状,则常将两味配伍使用,并根据证候的寒热偏重调整两药的药量之比,效果优于单味。用量为6~10g。

[古籍摘要]

《滇南本草》:“治气隔反胃。”

(三)半夏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肺、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湿痰、寒痰证 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与利湿化痰的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治寒痰,痰多清稀,宜与温肺化饮的干姜、细辛等同用;治风痰,眩晕头痛,可与燥湿健脾、化痰息风的白术、天麻等同用。

2.痞证 痰湿内阻、胸脘痞闷者,可配理气化痰的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的心下痞满,可配温中清胃的黄芩、黄连、干姜等;治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痰热结胸可与清热化痰的瓜蒌、黄连等同用。

3.瘿瘤瘰疬 治瘿瘤瘰疬痰核,与海藻、昆布、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

4.呕吐 治胃寒呕吐,可配合化痰散寒的生姜、茯苓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清胃止呕的黄连、竹茹等药;治胃虚呕吐,可配合暖胃散寒的灶心土、生姜、白蜜等品;治妊娠呕吐,可与扶正安胎的人参、干姜同用。

[用法用量]高老提出,半夏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可分为多种,应区别对待使用。清半夏用白矾炮制,其辛燥之性降低,长于化痰,多用于脾虚痰多、寒湿不著者,症见心下痞满、呕恶痰涎,纳呆,口中黏腻等,用量为10g左右。

半夏本为止呕要药,姜半夏以生姜和白矾炮制而成,其毒性减低,降逆止呕作用增强,高老多将其用于呕吐之症,尤其对于寒痰水饮阻滞胸膈气机或胃寒气逆的呕吐,可配生姜,用量为10g左右。

法半夏是用甘草生石灰炮制而成,长于燥湿,而温性较弱,高老常将其用于湿痰壅盛之证,症见脘腹痞满,呕恶痰涎,或咳喘痰多质稀,舌苔润或水滑等,用量为9~15g。

半夏曲则有消食化痰之功,高老将其用于脾虚食积之证,用量为9~15g。

高老告诫其学生,生半夏有毒,应特别注意其中毒反应,表现为口舌咽喉痒痛麻木,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涎,味觉消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困难,四肢麻痹,血压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故临床须严格炮制使用。

[古籍摘要]

1.《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

2.《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

(四)代赭石

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本品为矿石类药物,质重沉降,长于镇潜肝阳;又性味苦寒,善清肝火,故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目眩晕、目胀耳鸣等,常与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白芍等滋阴潜阳药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建瓴汤;若肝阳上亢,肝火上升所致的头晕头痛,心烦难寐,可配珍珠母、磁石、冰片、半夏等。亦可用治小儿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搐搦不定。

2.呕吐,呃逆,噫气 本品质重性降,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上逆之胃气而具止呕、止呃、止噫之效。用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噫气不止等证,常与旋覆花、半夏、生姜等配伍,如旋覆代赭汤;若治噎膈不能食,大便燥结,配伍党参当归肉苁蓉等,如参赭培气汤。

3.气逆喘息 用治哮喘有声,卧睡不得者,单用本品研末,米醋调服取效;用治肺肾不足,阴阳两虚之虚喘,每与党参、山茱萸、核桃肉、山药等补肺肾纳气药同用,如参赭镇气汤。

4.血热吐衄,崩漏 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有凉血止血之效。又本品善于降气、降火,尤适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

[用法用量]高老重视本品苦降的特点,善用其降逆之效,无论虚实,皆可配伍应用。在胃气上逆所致呃逆、呕恶、嗳气等症常用至30g左右,在肺气上逆所致咳嗽、气喘等症,常用至10g左右,并经常与旋覆花、党参等配伍。

入汤剂,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古籍摘要]《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五)甘松

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和宽叶甘松的根和根茎。

[性味归经]辛、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理气止痛,醒脾健胃。

[应用]

1.脘腹胀痛 辛可行气,甘可缓急,温可散寒,入中焦,故本品可用于脾胃寒凝气滞证,可与辛香温中类药物合用。

2.忧思伤脾 “甘松芳香,甚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治疗思虑伤脾,气机郁结之纳呆、腹胀等症。

[用法用量]高老常将本品可用于中焦寒凝气滞所致之脘腹疼痛,或脾胃不和、脾胃气郁之呕吐、食欲不振等。甘松温而不热,甘而不滞,其气芳香,能开脾郁;其性温通,能行气止痛,可与木香、香橼皮等配伍同用,常用量为3~6g。

外用祛湿消肿,治牙痛。外用适量。气虚血弱者慎用。

[古籍摘要]

1.《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

2.《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