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概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有人说仅小小的南宋,当时的社会生产总值就占世界的一半(计算方法不得而知)。但宋朝的皇帝们却个个是小人,他们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则防范甚严,赵光义就曾经说过“国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奸邪共济为内患,深可惧也” (《宋史·宋绶传》)。宋朝的皇帝们最怕的就是自己的皇位被篡夺,但又不体恤民情,挥霍无度,正如苏辙指出的“国家内有养士、养兵之费,外有敌国岁币之奉,海内穷困,陛下又自为一阱,以耗其遗余”(《宋史·苏辙传》)。因对内横征暴敛,所以农民起义不断,为了镇压,官员们往往实施残酷的刑罚,在对“叛逆”者实行死刑后仍不满意,还要把他们开膛破腹,并将过程记录下来以警世游。这样就便宜了医家,他们往往被邀请一同进行“解剖”和记录,于是有了《欧希范五脏图》和《存真图》的问世。
史书记载欧希范是个不走运的知识分子,他中过宋朝的举人,本想报效朝廷,却因恃才傲物得罪了长官,一怒之下回乡另起炉灶扯旗造反。宋朝多次派兵镇压未果,最后派出一名叫杜杞的官员全权处理此事。杜杞到任后假意招安,将欧希范及数十名小弟诱骗来,大摆鸿门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图穷匕首见,杜杞一声号令,伏兵四起,将欧希范和他的小弟一网打尽。第二天,杜杞就下令将这数十人一起开膛摘心,并请医生和艺术家制作解剖图谱。但不知当时的医生们是已经很久没做过这件事了,还是当地的医生水平太低,或是因为胆战心惊没用心观察,总之这些图谱错误很多,例如图中说人喉间有水管、食管和气管3个喉管,水和食物分别经水管和食管传送,如果是汤类,也要在咽部进行过滤,然后分走两管。6年后杜杞暴毙,传说一天他突然摔倒,鼻口出血,起来后他说“欧希范以拳击我”,3天后便一命呜呼,年仅46岁,因为他是能吏,所以欧阳修还为他写了墓志。
此后在北宋末年,宋朝官员又进行了一次“解剖”活动,这次活动将《欧希范五脏图》中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因为书中记载不一,所以无法断定是谁下的解剖命令),图谱流传至今。但其中也有许多费解之处,例如其中记载“心个个不同,有窍、无窍、有毛、无毛、尖者、长者”。如果有人说心脏中是长毛的,不知道有几个人会相信?无独有偶,前面提到的《难经》四十二难中也提到心有“七巧三毛”,得知心中有毛是来源于中医典籍中的记载时,不知会有多少中医反派们会跳出来说:瞧!中医居然说人心脏中长毛,多么不科学啊!但古人是不会为这种事撒谎的,他们没有晋升,没有稿费,也不为出名,撒谎显然是没有必要的,而且血淋淋的尸体摆在那里,不由你不信!心脏里长毛确实令人匪夷所思,在多方请教专家后,得出两种可能:一是某些罕见的疾病(真菌感染等)导致,但很难想象这些病入膏肓的人还能自强不息地去做强盗,最后被朝廷正法!由于概率太低,可以忽略不计。二是因为当时解剖技术不发达,对解剖知识认知不足,解剖时割断了心脏中的腱索(连接心脏瓣膜和心室壁上的乳头肌,可以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外形像小树,顶端分叉),被误认为是毛,反之则无毛。为此身边的老西医专家出示了一些他早年留下的心脏超声照片,其中一张清晰地照到腱索的横切面,如同一棵棵分叉的擎天柱。有兴趣的人可以买来羊心、猪心等,对其进行“解剖”,当用刀挑断腱索后,确实像附着在心脏上的一根分叉的毛。同理,解剖者将解剖到的心室、心房、主动脉等称为窍,但如果只解剖到心肌则就无法发现窍了。只是不知道可不可以据此说是中医最早发现的心脏瓣膜腱索?
从内容上看,这些记载要比《难经》中的记载简单得多,但对当时的医家来讲却还是受益颇多的。在此两次解剖前,就有北宋针灸铜人问世,这些铜人是北宋天圣五年(1027)宋仁宗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所制造,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同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如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取穴不准,针不能刺入。可见当时的中医不但解剖技术了得,而且在医疗教具的研发上也是遥遥领先的。
宋朝皇帝们为防止大臣造反,尽量削弱他们的职权,将地方上的行政、财政和司法三权分立,这样就使得有一部分士大夫阶层的人不得不从事刑侦专业,经过百余年的经验积累,结合上面提到的解剖知识,最终由南宋的宋慈搜集整理成专著,这就是世界现存的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为我国灿烂的文明又添入了光辉的一页。
在唐、宋政府的支持下,中医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唐以后各朝代修一部本草也已经成为政府的责任,作为一种惯例被流传下来。在宋朝,政府出资编撰了成药处方集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中收录了大量采自民间的有效方剂,还首次制定了制剂规范。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似乎都应该是利国利民、造福桑梓的好事,但令编纂者万万想不到的是,此举差点毁了中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