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纵隔淋巴结肿大影像诊断标准

纵隔淋巴结肿大影像诊断标准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像学上可表现为孤立或多发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以明显强化为特征,可有钙化,与本例不符。胸内淋巴结结核临床不少见,常为原发性感染,多见儿童、青少年。特点是多组淋巴结受累,单侧多于双侧,右侧多于左侧,可能与肺部的淋巴回流及右侧纵隔组织较疏松有关,而肺内不一定伴有明显的结核病灶。

【临床资料】

患者女,33岁。左下季肋部疼痛伴乏力1周。体检:颈部淋巴结增大,无痛,质硬,活动。

【影像学表现】

1.胸片 左肺门增大。

2.CT 平扫纵隔内淋巴结肿大,并融合成团,周围脂肪界面模糊,以左侧肺门区为著,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图86a、b)。增强检查,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和环状、分隔状强化,内部见不均匀低密度区(图86c、d)。

图86 胸内淋巴结结核
a、b.CT平扫主动脉弓旁、左肺门区多个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团,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c、d.增强扫描淋巴结环状强化,内有分隔,结周脂肪界面模糊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例为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融合成团,并伴颈部淋巴结增大。鉴别诊断主要包括:

1.胸内淋巴结结核 临床表现有结核中毒症状,可为一组或几组淋巴结受累,最常见为右气管旁(奇静脉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如两侧发病多为非对称性,受累淋巴结边界多不清,与周围邻近结构有粘连,可多个融合,呈软组织肿块,钙化较常见。增强时,结节<2cm,常呈不同程度均匀强化,亦可见低密度区;结节>2cm,其中央常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外周呈环状强化,结周脂肪界面消失。本例应首先考虑该病。

2.淋巴瘤 常引起双侧肺门及前中纵隔多组淋巴结肿大融合,单侧、局限受累少见,常伴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可累及心包、胸膜和肺内,CT增强检查常为轻、中度强化,放疗后可见环状强化。本例病变较局限,且未经放疗而有明显环状强化,不支持淋巴瘤。

3.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也可引起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或其他部位可见原发灶。与本例不符。

4.结节病 多为两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边缘光滑,单侧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较少见。

5.Castleman病 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或巨淋巴结增生,少见。影像学上可表现为孤立或多发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以明显强化为特征,可有钙化,与本例不符。

【活检与病理】

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考虑为淋巴结结核。

【讨论】

胸内淋巴结结核临床不少见,常为原发性感染,多见儿童、青少年。通常在X线平片上常表现为一侧纵隔旁圆形、椭圆形阴影,呈串珠状排列,以气管旁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多见,其中又以2R、4R和10R最为常见。特点是多组淋巴结受累,单侧多于双侧,右侧多于左侧,可能与肺部的淋巴回流及右侧纵隔组织较疏松有关,而肺内不一定伴有明显的结核病灶。病程较长者可伴有淋巴结钙化。胸部CT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通常平扫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较小淋巴结多呈均匀强化,较大淋巴结可呈不规则环状厚壁强化、薄片状强化或分隔状强化。在病理上,强化区是血管丰富的结核肉芽组织,不强化部分为干酪坏死,间隔状强化则是多个含有干酪坏死淋巴结融合的结果。环状强化、分隔状强化和结周脂肪界面模糊具有较强的特征性,尤其对年轻患者特异性高。但文献报道,不典型分枝杆菌感染、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尤睾丸癌转移)、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克罗恩病也可发生淋巴结环状强化。因此,有时仍须活检确证。

(赵 杰 于铁链 叶 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