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械通气患者监护常规

机械通气患者监护常规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躁动患者适当镇静。根据病情增大通气量。遵医嘱给患者镇静,镇痛。断开呼吸机吸痰时,吸痰间歇应给予机械通气.避免气道黏膜损伤。防止继发下呼吸道感染。但年老体弱、呼吸困难明显者、严重心血管疾病者或在高热、咯血期间不宜行体位引流。头外伤、胸部创伤、咯血、严重心血管疾病和病人状况不稳定者,不宜采用头低位进行体位引流。

1.给氧期间应仔细倾听呼吸机运转是否正常。

2.掌握呼吸机常用模式及参数,严密观察各项监测数值,准确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3.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神志,观察发绀有无缓解,有无憋气出汗、躁动等。如有严重缺氧、突然躁动等,应及时查找原因,报告医生,调节呼吸机参数。

4.呼吸机出现报警时,查找报警原因,并及时处理。常见报警原因以及护理对策如下。

(1)高压报警原因与对策

①原因:呼吸机管路扭曲,积水,患者分泌物增加,咳嗽,人机对抗,气管插管过深,气管切开,导管阻塞,高压报警限设置过低。

②对策:给患者及时吸痰,保持气道湿化。查找人机对抗原因如术后疼痛遵医嘱给镇痛药。躁动患者适当镇静。如高热患者给物理降温,给患者舒适体位。及时排除呼吸机管路中的积水,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听诊双肺呼吸音,插管过深时,吸痰后气囊放气,缓慢外拔插管,听诊,固定。随时监测气道压力,保持气道通畅。

(2)低压报警原因与对策

①原因:呼吸机回路有漏气,气囊压力不足或漏气,气源压力低,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低压报警限设置不当。

②对策:立即检查呼吸机管路连接是否脱落,尤其是积水杯连接处,湿化器加液处,温度计放置处,气管切开导管连接处连接是否紧密。仔细听管路是否有漏气声。

(3)低分钟通气量报警原因与对策

①原因:呼吸回路漏气,套囊压力不足或漏气,患者病情变化自主呼吸减弱,呼吸参数设置不准,呼吸频率慢潮气量低,报警限设置太高。

②对策:监测患者潮气量及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加强气道湿化,及时吸痰。遵医嘱应用解痉药。根据病情增大通气量。检查呼吸机管路各连接处,检测套囊压力,如压力不足将套囊气体抽出后重新注气。

(4)高分钟通气量报警原因与对策

①原因:患者高热,呼吸频率快,疼痛,乏氧,躁动,误触发,报警限设置太低。

②对策:给高热患者降温。遵医嘱给患者镇静,镇痛。排除管路积水,医生调整参数,降低潮气量,调低触发灵敏度,调整报警限。

(5)呼吸频率过高原因与对策

①原因:呼吸增快,患者高热,误触发,触发灵敏度设置过低。

②对策:吸痰,给高热患者降温,镇静镇痛。检查呼吸回路,保证通畅,报警设置不当,呼吸频率报警限设置太低,触发灵敏度设置过低,频繁触发呼吸机送气。

(6)气源报警原因与对策

①原因:氧气源压力低,氧气插头接触不良,空氧混合器故障。

②对策:立即断开呼吸机与患者连接处,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检查呼吸机氧气插头,联系中心供氧室检查供氧压力,酌情通知工程师,调试其他呼吸机以备用。

(7)电源报警电源中断原因与对策

①原因:电源插头接触不良,保险丝熔断。

②对策:固定好电源插座,如遇停电,对有备用电的机器监测各项呼吸参数,立即备好简易呼吸器,通知相关科室。

5.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了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因此机械通气时需使用加温加湿器,使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2~36℃,相对湿度达95%~100%。如果吸入气体湿化不足,黏稠的痰液更易积聚于支气管内,严重妨碍通气功能,使氧疗效减低,同时可导致吸入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加重缺氧。现常用蒸汽加温湿化的方法,即将水加温后产生蒸汽,混进吸入气中,起到加温加湿的作用,一般呼吸机均有此装置。注意湿化罐内只能加无菌蒸馏水,禁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因为溶质不蒸发,将在罐内生成沉淀。湿化罐内水量要恰当,尤其要注意防止水蒸干。使用呼吸机以后,湿化液的作用可使痰液湿化易于排出,应鼓励患者咳嗽,定时进行振肺排痰,并及时吸痰。

(1)吸痰管的选用:根据气管导管的内径大小选用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若吸痰管过粗,产生的吸引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压,而使肺泡陷闭,若过细则吸痰不畅,成年人一般以10~12号吸痰管,长度40~50cm为宜,以保证气道深部痰液的引流。

(2)吸痰时间:吸痰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吸痰间隔时间应视病情而定,如病人出现咳嗽有痰、痰鸣音、气道压力上升、气道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或患者要求吸痰等情况时再行吸痰。当改变体位、雾化治疗、气管导管或套管护理、更换呼吸机管道、调节呼吸机参数时应判断是否需要吸痰,也可根据患者痰液的性质判断吸痰的时机,采用非定时即适时吸痰技术可以减少定时吸痰的并发症,如黏膜损伤、气管痉挛等,减轻患者的痛苦。

(3)吸痰方法:吸痰前向患者说明吸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取得配合。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迅速,边旋转边吸引,痰液多时忌长时间吸引,必要时间隔3min以上再吸引。在吸引气管分泌物时,应鼓励病人咳嗽以吸出深部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引负压以不超过50mmHg为宜。雾化吸入后行吸痰效果较好,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氧气或纯氧吸入2min。

(4)预防与吸痰有关的并发症预防低氧血症。要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及SpO2情况,当SpO2<90%时,应及时吸氧,直至心率、血压及SpO2恢复到吸痰前的水平,对严重缺氧者,应尽可能缩短吸痰时间,可由两人共同完成吸痰操作。断开呼吸机吸痰时,吸痰间歇应给予机械通气.避免气道黏膜损伤。吸痰时注意导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要分析原因,不要强行操作。吸痰管遇到阻力时,后退吸痰管0.5cm后开放负压,可预防气管损伤。防止继发下呼吸道感染。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及吸痰物品的消毒。

6.保持积水瓶处于直立位,及时倾倒冷凝水。

7.定期翻身叩背并利用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体位引流有利于大量浓痰排出体外,根据病变部位采用肺段、支气管引流的体位,使支气管内痰液借重力作用加之机械吸引经支气管、气管排出体外。但年老体弱、呼吸困难明显者、严重心血管疾病者或在高热、咯血期间不宜行体位引流。

(1)引流前准备:向病人解释体位引流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监测生命体征和肺部听诊,明确病变部位。引流前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药,备好排痰用纸巾或可弃去的一次性容器,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则要准备好吸痰装置。

(2)体位引流:引流体位的选择取决于分泌物潴留的部位和病人的耐受程度。原则上抬高患部位置,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有利于潴留的分泌物随重力作用流入支气管和气管排出。首先引流上叶,然后引流下叶后基底段。如果病人不能耐受,应及时调整姿势。头外伤、胸部创伤、咯血、严重心血管疾病和病人状况不稳定者,不宜采用头低位进行体位引流。

(3)引流时间:根据病变部位、病情和病人状况,每天1~3次,每次15~20min。一般于饭前1h,饭后或鼻饲后1~3h进行。

(4)引流的观察:引流时应有护士或家人协助,观察病人有无出汗、脉搏细弱、头晕、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评估病人对体位引流的耐受程度,如病人出现心率超过120/min、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眩晕或发绀,应立即停止引流并通知医生。在体位引流过程中鼓励并指导病人做腹式深呼吸,辅以胸部叩击或震荡等措施。协助病人保持体位引流进行咳嗽,也可取坐位以产生足够的气流促使分泌物排出。提高引流效果。

(5)引流后的护理:体位引流结束后帮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弃去污物。观察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并记录。听诊肺部呼吸音的改变,评价体位引流的效果。

8.注意观察呼吸机并发症,如气压伤、肺不张、过度通气与通气不足、感染、气管食管瘘、呼吸机依赖等,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

9.呼吸机使用参见《呼吸机使用》和《呼吸机使用与保养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