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神经生物学与精神药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非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应用于临床,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不同化学结构或药理学机制的药物的差异也逐渐显现,但是这些被认为是新型的抗抑郁药物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可接受性是否相似却依然不甚清楚。2009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应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比较了各种不同药物之间的疗效,作者是Cipriani A以及同事。
Cipriani以成年人单相重症抑郁症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包括安非他酮、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仑、米氮平、帕罗西汀、瑞波西汀、舍曲林和文拉法辛在内的12种临床常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之间的差异。他们将急性期治疗定义为8周的治疗,如没有8周的资料,则用原始资料中的时间段6~12周作为研究终点。疗效评估用(DRS、MADRS以及CGI作为评价工具。其中可接受性用在8周内任何原因所导致研究中断的人数来表示。
这样他们共收集到345篇相关文献。排除不符合标准的研究,还有117项研究纳入研究,这些研究均是在1991-2007年完成的。研究人数25 928例,大多数为女性患者,进行疗效和可接受性研究的分别为111项研究(24 595例)和112项研究(24 693例),平均治疗时间为8.1周。85项研究为两种药物之间的比较,23项为三组之间的比较(两种药物和安慰剂),7项研究为多组之间的比较(两种药物的不同药量与安慰剂的比较),2项研究为三种药物之间的比较。
方法则采取直接对照和间接对照的比较方法,从而将所有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应和耐受进行排序。
他们得出以下结论
1.药物之间的直接比较 艾司西酞普兰优于西酞普兰,西酞普兰优于瑞拨西汀和帕罗西汀,米氮平优于氟西汀和文拉法辛,舍曲林优于氟西汀,文拉法辛优于氟西汀与氟伏沙明,该结果源自独立分析,未经过多元检验校正。在可接受性方面,氟西汀的耐受性优于瑞波西汀,西酞普兰优于舍曲林。
2.药物之间的间接比较 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舍曲林和文拉法辛的疗效优于度洛西汀、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和瑞波西汀,其中,瑞波西汀的疗效低于其他11种药物。在可接受性方面,度洛西汀和帕罗西汀的耐受性低于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氟伏沙明低于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文拉法辛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瑞拨西汀的耐受性低于许多抗抑郁药物,如安非他酮、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氟西汀和舍曲林,而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的耐受性优于度洛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和瑞波西汀。
3.疗效与可接受性的排序分析 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和舍曲林最为有效,而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安非他酮和西酞普兰的可接受性最好。如果用数据,即根据疗效最有效药物的累计可能性分别是米氮平(24.4%)、艾司西酞普兰(23.7%)、文拉法辛(22.3%)、舍曲林(20.3%)、西酞普兰(3.4%)、米那普仑(2.7%)、安非他酮(2.0%)、度洛西汀(0.9%)、氟伏沙明(0.7%)、帕罗西汀(0.1%)、氟西汀(0.0%)、瑞波西汀(0.0%)。同样,根据可接受性最佳治疗药物的累计可能性分别为艾司西酞普兰(27.6%)、舍曲林(21.3%)、安非他酮(19.3%)、西酞普兰(18.7%)、米那普仑(7.1%)、米氮平(4.4%)、氟西汀(3.4%)、文拉法辛(0.9%)、度洛西汀(0.7%)、氟伏沙明(0.4%)、帕罗西汀(0.2%)、瑞波西汀(0.1%)(图9-5,图9-6)。
4.疗效和可接受性的综合评估 虽然疗效最佳的药物是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和舍曲林,可接受性最佳的药物是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安非他酮和西酞普兰,但是将疗效和可接受性综合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可能是目前常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中最有效与最能被患者接受的药物。由于舍曲林在大多数国家的价格低于艾司西酞普兰,所以,舍曲林更有优势。
图9-5 12种治疗药物的排序
图9-6 12种治疗药物的可接受性排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