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腹针疗法的形成

腹针疗法的形成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腹部的特殊构造及与脏腑的特殊关系,许多医家都在腹部这一一尺见方的地方摸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太极六合针法、脐针疗法、揉腹疗法、贴脐疗法、敷脐疗法等,然而,真正形成气候的无疑是薄智云的腹针疗法。这无疑又为腹针疗法的神阙调控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经过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和吸取了无数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腹针疗法引起的腹痛主要是与腹针引起的内脏牵拉痛或放射痛有关,而这种疼痛与针刺的深度也有关。

由于腹部的特殊构造及与脏腑的特殊关系,许多医家都在腹部这一一尺见方的地方摸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太极六合针法、脐针疗法、揉腹疗法、贴脐疗法、敷脐疗法等,然而,真正形成气候的无疑是薄智云的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经二十余年倾心钻研而形成的,是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结果。它的产生,为针灸学领域增添了新的篇章。

其实,就像牛顿在无意中发现地球引力一样,薄教授对腹针疗法的发现也是出自偶然。1972年,一位老工人因腰扭伤导致坐骨神经痛找薄教授治疗,薄教授在使用传统的针刺方法后,疗效不佳,薄教授分析其原因,想起任脉与督脉是相表里的,“脏腑腹背,气相通应”,腹部气街是腹部与腰部的联系,何不用任脉的穴位来试一下呢。于是,就在任脉的气海、关元穴进行针刺,针后不到5分钟,患者的腰腿痛症状竟然完全消失了。以后,薄教授又用同样的方法治疗了火车司机马师傅的腰痛病,也是经一次治疗就使患者痊愈。

临床的实践使薄教授受到启发,从此以后,薄教授便注意对腹穴治疗疾病的经验进行积累和总结,经验的累积,使感性的认识也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有的患者腰痛治疗好了,但下肢还有不适,于是就在外陵和大巨穴处针刺试探一下,也收到较好的疗效,以后将此方法扩展到治疗上肢,乃至全身性疾病。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败,但在薄教授的努力探索下,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的腹针理论逐渐形成,又经过数千人次的科学实验和反复临床印证,使之成了一个在临床上以治疗慢性病、疑难病为主的,有广泛适应证和疗效较好的腹针疗法。

认真说起来,这种方法其实并不陌生,针灸学上早就有“左病刺右”、“右病刺左”,以及“前病刺后”,“后病刺前”的刺法,由此也有人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尉迟静还以3例经络敏感人为观察对象,分别反复针刺气海、石门、关元和神阙穴,发现针刺前3穴时感传线路只沿任脉贯注,并没有其他感传线出现。但在针神阙穴时,却引出了几条感传线:一是沿纵行的主干呈双向贯注循任脉通督脉;二是由神阙穴横行双向贯注的环行路线;三是由神阙穴向胸腹壁斜行双向贯注的放射状路线。这说明神阙穴的针感是呈多方向放射的,也说明它与其他经络甚至脏腑的相关性。这无疑又为腹针疗法的神阙调控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腹针的优点逐渐显现,但是,不少患者反映经过腹针治疗,原有的病症改善许多,但有的腹痛时间很长,又影响了这一方法的开展。经过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和吸取了无数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腹针疗法引起的腹痛主要是与腹针引起的内脏牵拉痛或放射痛有关,而这种疼痛与针刺的深度也有关。临床疗效不仅取决于选穴是否合理;针刺深浅也是重要的因素。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疼痛,而且又能提高疗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促进了浅、中、深三种腹针刺法的产生,而这种刺法也正符合中医病邪深浅这一病位学说的原理,这一发现使腹针的研究慢慢步入正轨。

1993年的《北京中医》4期上,薄教授发表文章认为腹部存在着先天经络,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还拥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先天经络系统的提出完善了经络系统的理论,为针灸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临床资料和理论依据,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人们对腹穴的实验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都对腹针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便形成了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的腹针理论,以后又经过数千人次的临床试验和反复印证,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在临床上以治疗慢性病、疑难病为主的有广泛适应证和较好疗效的腹针治疗体系。

腹针治疗体系认为,以脐(神阙)为核心的腹部有许多的特定穴分布在脐的周围,这些穴位的排布不但有序并且表浅,虽然针刺时常常并无任何的针感但却与全身的应答关系非常明确,有时止疼的效果快到可以秒来计算,而这些有序的穴位排布方式在已知的经络学说中从未提及,因此他认为这是一个新的经络系统。薄先生认识到可以把经络的形成追溯到胚胎期,人体在母体是通过脐带从母体汲取气血逐渐成形的,因此脐(神阙)通向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在先天即已形成,这些通道便是经络系统,故而经络系统是先于脏腑与肢体的全身最早的系统,这个系统便是神阙经络系统,薄先生将之定名为“先天经络系统”。他逐渐在脐的周围发现了与全身应答关系非常明确、排布有序的穴区带,逐步完善了神阙调控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与经络系统母系统的理论,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

“神龟出世,一针可名”!这是人们对薄先生发明的“神龟全息图”的总体看法。“神龟全息图”是薄先生在原有经络穴位和其新发现的穴位基础上通过反复临床实践、验证,集30多年经验之大成,重新构架排布、定义其功能主治而逐步生发得来的,对于全身相应部位的疾病有十分明确的应答关系,一般性的疾病按照“神龟全息图”所指,均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神龟全息图”的问世,既是先天经络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体现,也是腹针疗法之所以不同于一般针灸方法的主要区别之一,更是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的基础,任何中医师,甚至包括西医师经过适当的培训都能够进行重复验证,某些对中医药不甚了解的人认为中医个案经验虽多但可重复性差,对中医的临床疗效表示怀疑,腹针疗法的临床实践恰恰是对这些人观点的有力驳斥(图1-1)。

图1-1 腹部神龟简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