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按摩合谷后一天后小腿痛

按摩合谷后一天后小腿痛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偏头痛”范畴。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闪电样、刀割样、火灼样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无异常的一种病症。通常多发于三叉神经的第2支与第3支,单发于第1支者较少见。第1支三叉神经痛选用①组穴:揉印堂→风池,并分推上额。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止。适用于三叉神经痛。笔者临床验证15例,全部获效,其中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5例。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偏头痛”范畴。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闪电样、刀割样、火灼样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无异常的一种病症。多发生于40岁以上,尤以女性为多。

【病因】 原因不明。中医认为病因与头痛基本一致,多因风寒、风热阻络或肝火上逆、气虚瘀阻等因所致。

【症状】 三叉神经痛,仅限于三叉神经感觉分布区内。一般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起病急骤,疼痛剧烈,为阵发性。痛如刀割、锥刺、火灼、电击样阵痛,其来去突然,持续时间仅几秒至几分钟。频率自1日数次至1分钟多次。多深夜发作,可将患者在熟睡中痛醒。疼痛可因触及面部某一点(如谈笑、刷牙洗脸时)而诱发,该处称为扳机点。通常多发于三叉神经的第2支与第3支,单发于第1支者较少见。疼痛多于上下唇、鼻翼、眼眶等处开始向外放射。在发作数周或数月后常可自行缓解数月至数年,即为缓解期。病程越长,发作愈益剧烈,缓解期愈益缩短。

【治疗】

方一 印堂、前额、太阳、下关、翳明、风池、承浆、人中、神门、合谷。治法:揉印堂穴3分钟;分推前额34遍;按揉太阳、下关、翳明、风池、承浆穴各2分钟;掐、揉人中、神门穴各1~2分钟;拿合谷穴3~5遍。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止。附记:引自《按摩绝招》。加减:受风寒引起疼痛、恶风、寒热、阵发性加剧者,加按揉风门、大椎,拿内关、外关;刀割样疼痛、烦躁易怒、口渴、便秘者,加按揉胃俞,摩中脘,拿按支沟,点按内庭,拿承山、丰隆;钻刺样疼痛、形体消瘦、颧红升火、五心烦热者,加揉按肾俞、志室、三阴交,揉气海、太冲,拿内关、外关,擦涌泉

方二 ①印堂、攒竹、太阳、阳白、上关、合谷、睛明、丝竹空、风池、上额;②瞳子髎、四白、下关、颧髎、翳风、风池、合谷;③颊车、人迎、听会、承浆、地仓、神门、合谷。治法:随证选方。第1支三叉神经痛选用①组穴:揉印堂→风池,并分推上额。第2支三叉神经痛选用②组穴:揉瞳子髎→合谷诸穴。第2支三叉神经痛选用③组穴:揉颊车→合谷诸穴。每次按摩20~30分钟。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止。附记:引自《穴位按摩除百病》。适用于三叉神经痛。此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泻火止痛之功,故用之多效。

方三 ①攒竹、阳白、鱼腰穴;②四白、巨髎、颧髎;③承浆、颊车、下关穴。备用穴:印堂→太阳;眶上→外眦;侧面→额下;鸠尾、上脘、中脘、下脘、水分、耳孔、头维→后顶穴;阳溪、合谷、三间、商阳。

治法:常用手法有摩、擦、揉、按等。随证选方。第1支疼痛取①组穴摩、揉;第2支疼痛选用②组穴摩、揉;第3支疼痛选用③组穴摩、揉。

患者仰卧。术者坐一侧,双手示指至小指分置于头两侧相抱,用拇指末节指腹从印堂向两侧揉摩至太阳穴。点按1~2分钟。两拇指再回中线,分别沿眶上揉摩到外眦,然后逐次从中线开始向两外侧揉按面部直到额下。重点点按以上穴位。每次约5分钟。

患者仰卧。术者立在头侧,双手拇指置于剑突下的鸠尾穴处,其余4指分置腹部两侧,自上而下推揉上、中、下脘至水分穴。反复推揉3~5次。注意用力均匀、和缓。

患者坐位。术者立其后,两手分置头两侧,掌心贴耳,对按耳孔1~2分钟;然后示指至小指经两侧头维穴向枕后按摩至后顶穴。反复3~5次。

患者正坐或卧位,伸前臂。术者左手托其右手腕,分别点按阳溪、合谷、商阳至有酸胀感为止。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度。

附记:引自《实用家庭按摩》。适用于三叉神经痛。避免寒热刺激,注意保护面部,勿受风寒。保持口腔卫生。忌烟酒,勿食刺激性食物。

方四 颊车、翳风、听宫、听会、耳门、太阳、人中、颧髎、下关、合谷、外关、承浆。治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侧头顶端,施一指禅于患者面部,以上诸穴为重点,约8分钟。指揉以上俞穴约3分钟,重点揉翳风、颊车、下关诸穴。点按以上诸穴,以酸胀为度。施大鱼际揉于患者面部,约3分钟。拿外关、合谷,以酸胀为度。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度。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方。适用于三叉神经痛。每日治疗1次。笔者临床验证15例,全部获效,其中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5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