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生姜豉汤方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栀子汤诸方因“有得吐者,止后服”注文,后世注家未识其误,又未结合临床,因把栀子豉汤视为吐剂,如成无己的《伤寒明理方论》以《黄帝内经》附会,认为“若发汗吐下后,邪乘虚留于胸中,则为之虚烦,应以栀子豉汤吐之。”从药物看,从临床看,栀子豉汤不致吐,其治虚烦是属里阳明热,与承气汤实烦相对而称谓为虚烦。

栀子(擘)十四个,生姜五两,香豉(绵裹)四合。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方解】于栀子豉汤加止呕逆的生姜,故治栀子豉汤证而呕逆者。

【按】诸栀子剂,方后均有“得吐者,止后服”注文,但实践证明,栀子诸方并非吐剂,尤其本条所述,为发汗、吐、下后的虚烦,更无复吐之理,当是传抄有误,应删去。

【解读】探讨三方证的六经归属:三方药以栀子为主药,即主治阳明里热,故栀子鼓汤属阳明病;加甘草、生姜,温中健胃,是治里虚寒,故后两方证当属阳明太阴合病。

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注解】胸中窒,即胸部中间有窒塞感,实即食道狭窄的自觉证,有此证而烦热者,栀子豉汤主之。

【按】此证多有,但不定见之于发汗或下后,即烦热亦不甚明显,患者主述食道阻塞,而胸中烦闷者即是。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注解】伤寒本不宜下,五六日常为病传少阳时期,而大下之,因使邪热内陷,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栀子豉汤主之。

【按】心中结痛,指心脏处发结痛也,似对心包炎、胆囊炎等类似证的说明。

【解读】栀子汤诸方因“有得吐者,止后服”注文,后世注家未识其误,又未结合临床,因把栀子豉汤视为吐剂,如成无己的《伤寒明理方论》以《黄帝内经》附会,认为“若发汗吐下后,邪乘虚留于胸中,则为之虚烦,应以栀子豉汤吐之。”从药物看,从临床看,栀子豉汤不致吐,其治虚烦是属里阳明热,与承气汤实烦相对而称谓为虚烦。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注解】伤寒误下以后,邪热内陷,因致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按】此腹满虽有热,但未成实,故不用有大黄的小承气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