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其测定在临床医学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1921年Westergren和Fehrams等在Hewson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创立了以沉降距离报道血沉结果的魏氏法。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此外红细胞的数量、形状和大小等变化也可影响血沉。血沉是红细胞随时间进行沉降的非线性复杂过程。特别是动态血沉曲线给临床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其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简称血沉,其测定在临床医学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1921年Westergren和Fehrams等在Hewson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创立了以沉降距离报道血沉结果的魏氏法。至今血沉测定方法主要有魏氏法、斜管法、快速法、微量法和血沉仪自动测定法等。但ICSH在1993年发表的血沉测定的标准化方法只有魏氏法,卫生部医政司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也推荐魏氏法作为实验室血沉测定的方法之一。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正常情况下因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带负电荷,使红细胞相互排斥,彼此分散悬浮于血浆中,故沉降较慢。使红细胞沉降加速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聚集,而影响红细胞聚集的因素是由于血浆中的一些物质特别是不对称的大分子蛋白质,如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其次如α球蛋白、β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因带有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促使红细胞聚集,使血沉加速。相反,白蛋白则具有抑制红细胞聚集的作用。血浆中脂类物质对红细胞聚集也有影响,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有促进作用,使血沉加速。此外红细胞的数量、形状和大小等变化也可影响血沉。血沉检查并非属于针对某种疾病的试验,但对机体有无炎症、有无活动性病变等有参考价值。

血沉是红细胞随时间进行沉降的非线性复杂过程。作为一项临床常规检测指标,特别是在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尽管血沉对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很理想,但仍被认为是炎性反应急性时相反应的可靠检验指标。自动血沉分析仪的普遍使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血沉指标。特别是动态血沉曲线给临床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其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目前几乎所有不同档次的血沉自动测定分析仪都是使用可控制和可移动的红外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对血沉现象进行跟踪观察,得到的一系列数据经单片机处理成为临床可用的各种参数。自动测定法和其他方法比较,最大优点是动态反映血沉的全过程。较先进的仪器除报告1h或2h的血沉结果和Ka、Tz指数外,还可选择根据血沉高度(H)与时间(T)来报告动态血沉结果(H-T曲线)以及红细胞最大沉降速度终末时间(Tm)、红细胞最大沉降速度(Vm)等有意义的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