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为啥红细胞变大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为啥红细胞变大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使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障碍及DNA复制速度减慢而引起的贫血,其细胞学特征是巨幼变。引起巨幼细胞贫血的原因主要有:①叶酸缺乏;②维生素B12缺乏;③药物代谢抑制物;④酶的缺陷及某些不明原因的疾病。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叶酸缺乏所致。由于幼红细胞发育有缺陷,其寿命缩短而死亡,称为无效造血或骨髓原位溶血,外周血的成熟红细胞寿命亦缩短。

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使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障碍及DNA复制速度减慢而引起的贫血,其细胞学特征是巨幼变。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均可受累,严重者呈全血细胞减少,维生素B12缺乏还可引起神经和精神的异常,若能早期诊断是可预防的,因此,早期确定维生素B12的缺乏更为重要。

【病因】

引起巨幼细胞贫血的原因主要有:①叶酸缺乏;②维生素B12缺乏;③药物代谢抑制物;④酶的缺陷及某些不明原因的疾病。

1.叶酸代谢及其缺乏的原因

(1)叶酸属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pH<4.0时易被破坏,pH>5.0时较稳定,腌制及过久储存可使其破坏,尤其是长时间煮沸可使叶酸损失50%~95%,动植物食物中均含有叶酸,以新鲜绿叶蔬菜、新鲜水果、蘑菇及动物的肝、肾含量丰富。人体内叶酸含量5~10mg,储存在肝脏中,每天需要50~100μg,若食物中缺乏叶酸,3~4个月可出现叶酸缺乏的表现。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叶酸缺乏所致。

(2)叶酸在近端空肠吸收,在小肠上皮细胞中经叶酸还原酶的催化及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作用,相继还原为二氢叶酸和四氢叶酸(THF),再转变成有生理活性的N5甲基四氢叶酸,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血液中,胆汁中叶酸是血清的2~10倍,随胆汁进入小肠的叶酸被再吸收,称为叶酸的肝肠循环,若胆汁引流体外,则肝肠循环中断,一天内可使血清叶酸下降50%以上。婴幼儿、妊娠期、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对叶酸需要量增加3~10倍,血液透析可丢失许多叶酸,若再有摄入不足,更易发生叶酸缺乏。热带性口炎性腹泻及抗癫药物、磺胺嘧啶、柳氮磺胺吡啶、口服避孕药等可减少叶酸的吸收,叶酸拮抗药,如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和乙醇均影响叶酸的利用。总之,引起叶酸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摄入不足、吸收和利用障碍。

2.维生素B12代谢及其缺乏的原因

(1)植物中不含维生素B12,动物的肝、肾、肌肉、鱼、禽、蛋、乳等均富含维生素B12,烹调可损失10%~30%的维生素B12。随食物吃进的维生素B12蛋白质紧密结合,经胃液的胃蛋白酶及盐酸作用而分离出来,再与胃液中的R蛋白结合成R-维生素B12复合物,进入十二指肠,经胰蛋白酶作用再分解出来,与来自胃液的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IF)结合成IF-B12复合物,到回肠末端,与肠黏膜细胞毛刷缘的IF-维生素B12受体结合进入肠细胞,再入血循环到肝脏、骨髓贮存。

(2)人体内维生素B12贮量为2~5mg,主要在肝脏,人的日需要量为1~2.5μg,由胆汁排出0.5~10μg/d,其中50%~90%被再吸收,因此,即使完全素食者,10~15年后才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表现,可见,单纯因食物中维生素B12含量不足而导致缺乏者,极为罕见。但当内因子完全缺乏时,如全胃切除、恶性贫血、先天性内因子缺乏等,仅3~5年即出现维生素B12缺乏表现。小肠憩室中大量细菌及阔节裂头绦虫均大量消耗维生素B12,回肠末端切除后,使IF-维生素B12受体缺乏而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二甲双胍和对氨基水杨酸钠影响维生素B12吸收,胃酸过高可使胰蛋白酶失活,维生素B12就不能从R-维生素B12复合物中降解出来而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对维生素B12需要量的增加主要见于妊娠、婴幼儿、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等。由此可见,维生素B12的缺乏主要见于吸收障碍和(或)利用障碍,因所有动物性食物中均含有维生素B12,故因摄入不足而致缺乏者甚为罕见,除非是严格的素食者,在欧美国家,内因子分泌不足是常见的维生素B12缺乏原因。

【发病机制】

1.巨幼变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及某些药物均可影响DNA合成,生成快的细胞受影响最明显,使细胞发生巨幼变。

(1)叶酸缺乏:叶酸是DNA合成过程中的辅酶,叶酸缺乏时,DNA合成障碍、速度缓慢,但对RNA合成影响不大,使得细胞的RNA/DNA比值增大,DNA合成量的倍增是细胞分裂的必需条件,由于细胞分裂延迟,加之胞质的增多,使幼红细胞体积大、核的成熟落后于胞质(核染质疏松呈网状),这就是巨幼变。由于幼红细胞发育有缺陷,其寿命缩短而死亡,称为无效造血或骨髓原位溶血,外周血的成熟红细胞寿命亦缩短。粒细胞中有体积巨大的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分叶过多,5叶以上易见,称为巨多分叶核粒细胞,巨核细胞体积大、核分叶过多,且互不相连。除血细胞有巨幼变外,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阴道及宫颈上皮细胞等增殖快的细胞都可发生巨幼变。

(2)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也是DNA合成过程中的一种辅酶,缺乏时,细胞内N5甲基四氢叶酸不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活性四氢叶酸,并且不能转化成聚合形式的叶酸以保持细胞内足够的叶酸浓度,因此,维生素B12缺乏是通过叶酸代谢障碍而引起细胞巨幼变的。

(3)其他因素:甲氨蝶呤可抑制DNA合成而使血细胞发生巨幼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等可能因DNA在合成过程中发生突变而导致细胞的巨幼变。

2.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精神异常 其发生机制有下列两种可能。

(1)髓鞘质的合成障碍并有异常脂肪酸的掺入:维生素B12缺乏时,依赖于维生素B12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的功能受损,使髓鞘质的合成障碍,造成神经病变,同时,这种变位酶的功能紊乱还影响甲基丙二酰辅酶A向琥珀酰辅酶A转化,而过多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又可抑制脂肪酸的合成,从而使异常脂肪酸被掺入髓鞘质中,更影响髓鞘质的合成,导致神经、精神的异常。

(2)DNA合成障碍:动物实验显示,维生素B12缺乏时,依赖于B12蛋氨酸合成酶的功能紊乱,从而也导致神经、精神改变。

【临床表现】

病因虽有不同,但表现是相似的,各种表现均缺乏特异性

1.血液系统表现 贫血的发生多较缓慢,常经历几个月后,直至血细胞比容低于20%才出现贫血症状。多表现为虚弱无力、易疲倦、头晕、活动时心悸、气短,皮肤黏膜苍白。因红细胞寿命缩短,故可有轻微黄疸,伴有血小板减少者可发生紫癜、鼻出血、月经过多等出血倾向。

2.消化系统表现 增殖旺盛的上皮细胞,如口腔黏膜、舌乳头、胃肠道黏膜可因DNA合成障碍易发生萎缩,所以病人常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舌炎,表现为舌有灼热感,味觉异常,尤其在进食时舌尖及舌缘最感疼痛。整个舌面和舌背呈鲜红色,即所谓的“牛肉样舌”,并常见溃疡。病情迁延较长的病人,舌面乳头萎缩、光滑,即所谓的“镜面舌”。

3.神经精神系统表现 叶酸缺乏可有易激动、易怒、记忆力下降等精神症状,其机制不明,精神症状可发生于贫血之前。严重者表现为妄想狂,叶酸缺乏无神经病变。维生素B12缺乏引起髓鞘质合成障碍,累及脊髓后索及侧索时,表现为手足对称性的麻木、感觉异常、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有振动感、位置感、触觉及痛觉障碍,味觉、嗅觉障碍,共济失调,步态异常,肌力减弱,罗姆伯格征、巴宾斯基征及踝阵挛可阳性。小儿及老年人常表现为精神异常、无食欲、抑郁、嗜睡及精神错乱。近年来,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神经系统症状已较为少见,可能与早期诊断、及时得到治疗有关。少数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人伴有其他营养不良的改变。如血浆蛋白降低可引起营养性全身水肿,维生素B12缺乏可发生周围神经炎,烟酸缺乏可发生蜀黎疹,合并缺铁则形成“双向相性”贫血,有时易感染及出血。

【临床类型】

1.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主要是由于摄入的维生素B12和(或)叶酸不足、需要量增加而未得到及时补充所引起的贫血。我国以叶酸缺乏为多见,主要见于孕妇、婴幼儿及嗜酒者。

2.恶性贫血 是由于胃黏膜萎缩、内因子缺乏,使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而发生的贫血。我国少见,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多见,多数病例在40岁以上,90%病人血清中有壁细胞抗体

3.药物性巨幼细胞贫血 在病因中所述的相关药物能干扰叶酸或维生素B12的吸收和代谢,引起贫血。

【辅助检查】

1.血象 轻症病人贫血不明显,重症病人外周血中红细胞数明显下降,可低于100×109/L,属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增大与贫血的程度相关,轻症贫血时平均红细胞体积为96~110μm3,重症贫血病人可达110~160μm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大于正常,轻症为33~38pg,重症为33~56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多正常。血涂片以呈椭圆形的大红细胞居多,染色较深,平均直径及厚度均较正常者增大,红细胞直径曲线高峰右移。常见红细胞大小不均及异形红细胞。重症病人可见较多多嗜性红细胞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偶见Cabot环及Howell-Jolly小体、巨大红细胞或巨幼细胞。网织红细胞相对值略增高,但绝对值减少。白细胞轻度或中度减少,多在(3.0~4.0)×109/L,偶有增多者。粒细胞体积增大、核肿胀、分叶过多,有的呈明显的巨型改变。正常人分叶>5叶的中性粒细胞占0~3%,巨幼细胞贫血病人不仅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增多而且可见核分叶>6叶者。个别病人在外周血中可出现少数巨杆状核或巨晚幼粒细胞。血小板通常减少,可见到体积如红细胞大小的巨大血小板。

2.骨髓象 红系统明显增多,幼红细胞可达30%~60%,红细胞各阶段均可见到巨幼变现象,巨幼红细胞可占有核细胞30%~50%,其中半数为巨原红和巨早幼红细胞。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维生素B12或叶酸24h后,可找不到典型的巨幼红细胞。另外,还可见到巨大的杆状核和晚幼粒细胞,粒细胞有分叶过多现象,巨核细胞亦有分叶过多现象,细胞外铁增多合并缺铁时,红系的巨幼变可不典型,但粒系巨幼变依旧,同时,巨幼细胞贫血时的血清铁、运转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都是增高的,若减少则提示缺铁的存在。

3.胃液检查 有的病例显示胃酸缺乏,胃液中无内因子。胃的分泌障碍即使经过充分治疗,也难以恢复。

4.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测定 测定方法有微生物法及放射性核素法,常用后法测定,若维生素B12<74pmol/L(100ng/ml),叶酸<6.81nmol/L(3ng/ml)为缺乏。由于吃一餐含有叶酸的饮食就可使血清叶酸暂时升高,故测定血清叶酸不可靠,若能测定红细胞内的叶酸则更可靠,红细胞内叶酸<227nmol/L(100ng/ml)为叶酸缺乏。

5.血清甲基丙二酸测定 维生素B12缺乏者甲基丙二酸是升高的(参考值70~270μmol/L),叶酸缺乏时则不升高,此试验可区别维生素B12与叶酸缺乏。

6.其他 ①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②血清间接胆红素可略升高;③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均升高。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及细胞学检查,多可作出诊断,有条件可做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测定以帮助诊断,若再加上诊断性治疗则更可证实诊断,方法是给予生理剂量的维生素B12(2μg/d)或叶酸(2mg/d)治疗10d,如果症状改善,网织红细胞升高、巨幼细胞形态迅速改变,则诊断是正确的。

【鉴别诊断】

1.巨幼细胞贫血 重要细胞学特征是巨幼变,故首先应与能引起巨幼变的其他疾病鉴别。

(1)红白血病:除了血细胞有巨幼变外,还有肝脾大、胸骨压痛,尤其是骨髓中有20%以上的白血病细胞(原始细胞),可与巨幼细胞贫血区别。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虽也有血细胞的巨幼变,但对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无反应,而且血清的维生素B12和叶酸也不减少。

2.严重巨幼细胞贫血 也可呈全血细胞减少,故应排除其他能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MDS、脾功能亢进及白细胞减少性急性白血病等(详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治疗】

1.叶酸缺乏的治疗 叶酸5mg,3次/d,口服。肠道吸收不良者,四氢叶酸钙3~6mg,1次/d,肌内注射。应用57d,网织红细胞升高,2个月血象可恢复正常。若伴有维生素B12或铁缺乏者,则应同时补充维生素B12或铁剂。大剂量叶酸可使维生素B12缺乏者的贫血得以改善,但是,神经系统损害还会继续发展,应避免这种错误治疗。

2.维生素B12缺乏的治疗 维生素B12100~500μg,1次/d,肌内注射,2周后改为每周2次,至血细胞恢复正常,一般用药5~7d即可出现网织红细胞升高,2个月后血象恢复正常,合并缺铁者应同时补铁。对于有神经精神异常者,维生素B12可能要使用1~1.5年方可缓解。病程<6个月者,神经症状可望消除,但病程太久者很难完全恢复正常。对于恶性贫血,维生素B12500~1 000μg,1个月1次,肌内注射,终身维持。

3.对症治疗 由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发生非常缓慢,即使是重度贫血者,亦有较好的代偿适应能力,故尽量不要输血,非常必要时,应缓慢输血,以免诱发心力衰竭。发生感染时可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巨幼细胞贫血经治疗可很快出现疗效,一般5~7d网织红细胞升高,7~10d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正常,2个月红细胞恢复正常。如果血液学异常不能被彻底纠正,应寻找是否有其他病因存在,如缺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预防】

改变偏食习惯,提高膳食质量,改善烹调习惯,对孕妇、哺乳妇女及婴幼儿等高危人群,应适时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以防止贫血的发生。

预后

只要诊断及时、治疗恰当,巨幼细胞贫血的预后是良好的,但对延误诊治者,也可发生终身致残甚至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