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床资料分析的内容

临床资料分析的内容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躯体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可有相应的阳性体征,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症状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起病形式多缓慢,病情进行性加重。临床上如果患者存在幻觉,应对幻觉的种类、性质、来源、内容、出现次数、持续时间、出现时的意识状态、患者对幻觉的认识和幻觉对患者精神活动的影响情况认真分析,以便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疾病相鉴别。

(一)发病基础

分析患者的病史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月经、婚姻、生活环境、病前个性特征、既往史、家族史等,确定精神疾病的发病基础,并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如精神分裂症的病前性格多内向、孤僻,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前性格多外向、开朗、好交往;接触有害工种者应考虑是否有中毒性精神障碍。

(二)发病因素

精神障碍的发病因素有躯体因素、心理与社会应激因素、遗传因素等。由躯体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可有相应的阳性体征,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症状性精神障碍。由心理及社会应激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属心因性精神障碍,如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而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这些因素是发病因素、诱发因素还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协助临床诊断。

(三)起病形式及疾病发展规律

分析起病形式及病程特点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意义。一般急性起病不超过2周,亚急性起病在2周至3个月之间,慢性起病在3个月以上。急性起病常见于感染、中毒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应激相关障碍及癔症。临床上病程发展有发作性、周期性、进行性。精神分裂症起病形式多缓慢,病情进行性加重。发作性病程多见于心境障碍、周期性精神障碍、癔症及癫等。临床上对发作性病程的患者应根据临床特点,间歇期是否正常,与月经及应激因素的关系,有无躯体因素,再结合躯体及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

(四)临床症状

精神疾病主要靠精神症状进行诊断,临床上应首先确定有哪些精神症状。分析精神症状发生、发展的规律,精神症状之间以及症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仔细认真地推敲评价,并结合发病基础、发病因素及起病形式来考虑临床诊断。如一个人做了违心之事,多疑敏感,非常重视周围人的言行举止,甚至认为他做的事外人都知道了,这是一种投射行为,所谓的“做贼心虚”就是这个道理,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又如一名患者自述原来与周围邻居关系不错,某日晨起后外出购物,突然感到周围人与往常不一样,都在议论她,说她的坏话(原发性妄想),回到家里觉得家中的环境也骤然发生了变化,充满了杀机(妄想气氛),之后便认为丈夫与外人联合想加害于她(被害妄想)。经了解她与丈夫的关系的确不和睦,经常吵闹,可以判断患者有原发性妄想的存在,为精神异常。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对事实和精神症状应认真分析,避免混淆,以免影响最后诊断。

临床上如果患者存在幻觉,应对幻觉的种类、性质、来源、内容、出现次数、持续时间、出现时的意识状态、患者对幻觉的认识和幻觉对患者精神活动的影响情况认真分析,以便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疾病相鉴别。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经病史收集及精神检查、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之后,医生对病史和精神症状有了概括的认识,然后确定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并按等级诊断的原则,依次考虑是否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有无滥用精神活性物质的病史,排除上述疾病之后,应考虑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等。最后再考虑神经症、心理生理障碍及人格障碍等。在诊断过程中应先确定患者存在的主要精神症状,作出症状学诊断,然后根据患者对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及社交能力的受损情况确定其严重程度,最后按排除标准进行鉴别诊断,提出治疗和处理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