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泡状棘球蚴病

泡状棘球蚴病

时间:2022-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泡状棘球绦虫成虫终宿主为狐、狗、狼、猫等,中间宿主主要是鼠类。囊肿因由无数小囊泡相聚而呈蜂窝状。囊泡内容物为豆腐渣样蚴体碎屑及小泡。镜下观,肝组织中散在大小不等的小囊泡,仅见角皮层而少见生发层,通常无原头蚴。囊泡间及周围肝细胞因机械性压迫或过敏毒性反应发生萎缩、变性、淤胆或坏死,最后可导致肝硬化、黄疸、门静脉高压、肝功能衰竭、恶病质等。

泡状棘球蚴病主要发生在肝脏,又称多房性棘球蚴病,在我国仅西北及四川、内蒙等农牧业省区有病例报告。

【病因及感染途径】 泡状棘球绦虫的成虫与细粒棘球绦虫相似,唯虫体更短小(1.2~3.7mm),体节2~6节。生长较快,子囊为外生性,原头蚴数目也较少。泡状棘球绦虫成虫终宿主为狐、狗、狼、猫等,中间宿主主要是鼠类。人受感染系误食污染的食物所致,并非适宜的中间宿主。

【基本病变】 泡球蚴主要寄生在肝脏,偶见于肺、脑,其病变及后果均较细粒棘球蚴病为重。囊肿一般为单个巨块型,也可为弥漫结节型。囊肿因由无数小囊泡相聚而呈蜂窝状。囊泡内容物为豆腐渣样蚴体碎屑及小泡。若发生坏死溶解则呈胶冻样,如继发感染可似脓肿。囊肿外周无纤维包膜。外生性子囊可生长侵入周围组织及血管或淋巴管,甚至转移到脑、肺、心、肾及淋巴结等处,肉眼观易误为肝癌及其转移。镜下观,肝组织中散在大小不等的小囊泡,仅见角皮层而少见生发层,通常无原头蚴。囊泡间及周围肝细胞机械性压迫或过敏毒性反应发生萎缩、变性、淤胆或坏死,最后可导致肝硬化、黄疸、门静脉高压、肝功能衰竭、恶病质等。

(顾倩)

病例及思考题

病例1

患者,男,48岁。反复腹泻半年,近20余日来大便呈红色果酱样,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可达数十次。体检:体温38℃,一般情况较差,精神萎靡,下腹部压痛,肝大,表面不光滑,有波动感。胸腹部X线片见横膈抬高,以右侧为甚。患者于拍片后下楼时,不慎摔倒,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经抢救无效,1h后死亡。尸检:心包显著扩大,18cm×17cm×12cm,内含暗红色液体约1 500ml。肝重870g,左叶中部可见12cm×9cm×8cm一单房性囊腔,内含咖啡色黏稠液体,有似烂鱼肉的腐臭味。囊腔膈面肝组织及膈肌菲薄,与心尖部心包紧密粘连,并见一通向心包腔的穿孔(直径1cm)。回肠末端有数个溃疡,形状、大小不一,最大者6cm,边缘呈潜行性。腹腔内含有草黄色液体约700ml,肠系膜淋巴结普遍肿大,质软。镜检发现于肝囊腔及肠溃疡周边部查见阿米巴滋养体。

【思考题】

1.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尸体解剖检查结果,作出病理诊断并说明依据。

2.试分析本病例的发生、发展经过。

3.用病理知识解释相应临床症状。

4.本例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

病例2

患者,女,36岁,农民。自幼生长在南方。近两年来,经常腹泻,有便血史。体检:较消瘦,腹部膨隆,肝未触及,脾明显增大,下缘在季肋下3指。腹部移动性浊音,大便检查出血吸虫卵。

【思考题】

1.根据临床表现和化验室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2.用病理知识解释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说明各种病变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