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现为椎管内肿块,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CT上为低密度,皮样囊肿CT值多为负值;表皮样囊肿密度类似于脑脊液。2.临床上大部分椎管内皮样囊肿症状出现于青春期后期,而表皮样囊肿症状出现较晚,甚至可直到中年才出现临床症状,呈慢性进展性脊髓病表现。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由于具有特征性的密度或信号特点,诊断并不难。

为一种发育性肿瘤,常合并脊柱裂。占儿童期脊髓肿瘤的10%~20%,其中20%可合并皮毛窦。

【影像检查方案】

主要检查手段为CT和MRI,但MRI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必要时可辅以增强扫描,以便与其他肿瘤相鉴别。

【典型病例】

病例1 女,13岁,以进行性下肢活动不良,活动后加重5年为主诉就诊(图18-7-2)。

图18-7-2 皮样囊肿

影像所见

A.MRI矢状位T1WI;B.MRI轴位T1WI

腰2水平椎管内髓外可见椭圆形病灶,T1WI大部分为高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肿瘤包绕马尾神经生长。

病例2 男,6岁,偶尔自觉运动后腿部不适(图18-7-3)。

图18-7-3 表皮样囊肿

影像所见

A.MRI矢状位T2WI;B.MRI矢状位T1WI;C.MRI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

胸12-腰1水平脊髓圆锥部可见囊性信号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内信号较脑脊液信号略高;增强扫描未见强化。

【影像与病理】

1.皮样囊肿衬以鳞状上皮,含有皮肤附属成分,如毛发、汗腺、皮脂腺等。

2.表皮样囊肿衬以仅由表皮成分组成的膜,发生于先天性真皮或表皮细胞的残余。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CT表现

(1)表现为椎管内肿块,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CT上为低密度,皮样囊肿CT值多为负值;表皮样囊肿密度类似于脑脊液。

(2)骨性椎管扩大,位于髓外者可包绕脊髓及马尾神经生长;位于髓内者可使邻近脊髓膨胀、受压。

2.MRI表现

(1)皮样囊肿多发生于腰骶部脊髓和马尾,表皮样囊肿在椎管下部较为多见。

(2)60%的皮样和表皮样囊肿位于髓外;其余位于髓内。

(3)皮样囊肿因含脂肪成分,在T1WI、T2WI上均为高信号;少数因含水多于脂肪,可呈类似于脑脊液信号改变;囊壁多较厚,增强扫描囊壁可出现强化。

(4)表皮样囊肿具有典型的脑脊液信号特点,MRI可显示较薄的囊壁,增强扫描多不强化。

3.比较影像学 CT与MRI在本病诊断中可互为补充。CT有利于观察骨性椎管的扩大;MRI可明确病变累及范围,判定邻近脊髓与马尾神经受累程度。

【影像与临床】

1.表皮样囊肿多见于男性;而皮样囊肿无性别差异。

2.临床上大部分椎管内皮样囊肿症状出现于青春期后期,而表皮样囊肿症状出现较晚,甚至可直到中年才出现临床症状,呈慢性进展性脊髓病表现。

3.囊肿破裂可引起化学性脊膜炎。

【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由于具有特征性的密度或信号特点,诊断并不难。但少数皮样囊肿由于含水量多于脂肪,也可表现为脑脊液样密度或信号改变,需要注意加以鉴别,必要时可辅以增强扫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