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星状细胞

肝星状细胞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9 肝星状细胞 A.静止型肝星状细胞:较紧缩,含大量视黄脂,产生CⅢ、CⅣ胶原。视黄脂主要来自食物,肝细胞摄取后,转移储存于肝星状细胞的脂滴中。αSMA是肝星状细胞被激活和成为胶原生成细胞的标志。在肝损伤缓解后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可自发逆转,肌成纤维细胞又恢复为静止型细胞;肝损伤缓解后激活的肝星状细胞也可以凋亡。

肝损伤时产生的胶原细胞包括激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HSC)、门管区成纤维细胞和来自骨髓的成纤维母细胞,其中最重要的是肝星状细胞。血窦区分布不同类型的肝内细胞。血窦由内皮细胞连接,Kupffer细胞跨踞在血窦壁上,肝星状细胞居于血窦外间隙(窦周间隙)中。正常肝脏中肝星状细胞约占非实质细胞的1/3、或肝脏细胞总数的13%,每12~20个肝细胞附近有1个肝星状细胞。

肝星状细胞是一种间质细胞,有连续的表现型(图1-9)。

图1-9 肝星状细胞
A.静止型肝星状细胞:较紧缩,含大量视黄脂,产生CⅢ、CⅣ胶原。B.激活型肝星状细胞:视黄脂小滴消失,细胞胞体展开,表达受体,出现围绕血窦的众多足突,产生CI胶原。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静止型细胞:静止的肝星状细胞邻近正常基底膜,较紧缩,含大量视黄脂,故也称储脂细胞。视黄脂主要来自食物,肝细胞摄取后,转移储存于肝星状细胞的脂滴中。

过度型细胞:肝损伤时Kupffer激活和增殖,产生的细胞因子开始激活肝星状细胞。肝星状细胞激活初期是一种过度细胞,呈肌成纤维细胞样的表现型,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actin)。此种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受体,接受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刺激而继续激活。释放视黄脂,分泌胶原酶破坏正常基质。开始大量产生Ⅰ型胶原(C1)。

激活型细胞:肝星状细胞激活时视黄脂小滴消失,细胞胞体展开,表达受体,出现围绕血窦的众多足突。αSMA是肝星状细胞被激活和成为胶原生成细胞的标志。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刺激星状细胞大量增殖。

激活的星状细胞(图1-9),获得收缩性、前炎症性(趋化、细胞因子释放)和纤维原性。

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增强Ⅰ型胶原和其他基质的合成,并分泌降解基质的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使基底膜破坏,改变正常基质的成分;随后,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又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因子(T1-MP),防止基质降解,使基质积累,从而肝纤维化继续进展。

在肝损伤缓解后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可自发逆转,肌成纤维细胞又恢复为静止型细胞;肝损伤缓解后激活的肝星状细胞也可以凋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