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白内障
【临床资料】
患者:王某某,女,66岁,视力下降。
【超声所见】
图1-35 双眼球横切二维切面图
注:双眼晶状体前后皮质呈环晕状强回声,自中心向皮质逐渐减弱,以左侧明显
【知识点提炼】
1.超声表现 按浑浊部位分皮质性、核性、囊下性。①皮质性和囊下性白内障:晶状体可轻度增大,后囊膜弧形带回声增强,囊膜下皮质内可见细小强回声光点聚集,但中心部为无回声。②核性白内障:晶状体多增大,中心部呈年轮样强回声。
2.CDFI 晶状体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报告书写】
双眼球对称,左侧眼轴约23.1 mm,右侧眼轴约23.4 mm。双眼玻璃体暗区透声好,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双眼球壁光滑,连续性好。左眼晶状体前后径4.5 mm,右眼晶状体前后径4.2 mm。晶状体前后皮质区呈环晕状强回声,核心区域呈梭形低回声。双眼球后组织回声均匀,视神经显示清晰。
超声提示:双眼晶状体改变符合白内障。
【小结】
1.透明的晶状体发生浑浊透明度降低称为白内障。白内障病因多为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炎症等引起晶状体囊膜损害,渗透性增加或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晶状体浑浊。老年性白内障亦有初发未熟期、成熟期及过熟期之分。
2.白内障的超声检查常用于术前眼球轴长的测定以便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排除其他病变对于选择手术类型和方法,以及评估手术效果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关晶状体浑浊的超声检查属于研究性质,意义不大,临床上较少应用。
3.超声检查在透明皮质和浑浊之间发生反射。A型和B型超声可显示晶状体内出现波峰或光点。在白内障成熟期,声学性质恢复一致性,内部缺乏回声,在白内障过熟期,皮质液化、核下沉,又显示异常回声,钙质沉着可出现强回声光斑。
病例2 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半脱位
【临床资料】
患者:王某,男,56岁,视力下降。
【超声所见】
图1-36 右眼球横切二维切面图
注:右眼人工晶状体前后轴与视轴不平行
【知识点提炼】
1.超声表现 人工晶状体前后轴与视轴不平行,晶状体在玻璃体中央偏前下方。
2.CDFI 晶状体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报告书写】
双眼球对称,左侧眼轴约23.1 mm,右侧眼轴约23.2 mm。双眼玻璃体暗区透声好,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双眼球壁光滑,连续性好。左眼晶状体前后径4.5 mm,右眼人工晶状体前后径4.2 mm。右眼晶状体前后轴与视轴不平行。左眼晶状体前后皮质区呈环晕状强回声,核心区域呈梭形低回声。双眼球后组织回声均匀,视神经显示清晰。
超声提示:①左眼晶体改变符合白内障;②右眼人工晶状体半脱位。
【小结】
1.晶状体悬韧带把晶状体固定在睫状体上,其发育较薄弱,常因眼球挫伤或眼内病变,使悬韧带机械性伸长或变性分解,造成晶状体半脱位或完全脱位而游离于玻璃体内,久之则在眼球内壁黏着固定。脱位时间短者囊膜回声弱,反之回声强。
2.晶状体全脱位时,正常晶状体位置没有其回声,异地见晶状体椭圆形光环,脱位时间短者囊膜回声弱,反之回声强。脱位到玻璃体内可随眼球动而动。晶状体若与视网膜黏着,则不能随眼球活动而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