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血管病防治面临的挑战

心血管病防治面临的挑战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仍有许多种心血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因而缺少有效的防治手段,如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及非特异性心包炎等。特别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三大心血管疾病,在目前及今后的几十年内已经成为或将进一步成为主要挑战目标。

多年来,心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临床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心血管病迄今仍然是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当今世界中,凡急性传染病、肺结核得以满意控制的国家或地区,因心血管病而死亡的人数均已上升到第一或第二位。因此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病的治疗水平,开展心血管病的防治研究,仍然是21世纪医学界的主要任务之一。

目前,仍有许多种心血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因而缺少有效的防治手段,如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及非特异性心包炎等。这些均有待于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基础与实验研究、临床试验等,以明确其病因与发病机制,阻断发病环节,寻找有效的特异的防治方法。特别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三大心血管疾病,在目前及今后的几十年内已经成为或将进一步成为主要挑战目标。

许多国家及地区已积累了不少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中,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消长及演变情况。通过世界不同地区的资料的综合、比较和分析,将进一步促使对各种发病因素或易患因素的认识,提出新线索、新见解。

基础与实验研究是临床心血管病学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与先导。近10年来,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入揭示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的本质。对于心血管病来说,当前对人类危害最大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基本机制及其三者间关系的阐明,可能也需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致能针对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找出特异性防治措施。不仅仅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而且能防止和逆转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当前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化学制药、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发展,在心血管领域中已经涌现并正在不断涌现出许许多多新的诊疗技术或方法。

对于这些日新月异、价值昂贵的新技术或新疗法,极需可靠地、客观地进行评价。既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高精尖技术在心血管病诊疗中的作用,又要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减轻社会负担。对各种诊断方法要有选择性地合理使用。对许多新药或新疗法应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多国、多中心的临床协作试验,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作出结论,克服盲从性,使科技进步更好地为心血管病人服务。

一些已经认可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实践中也还会遇到新问题,提出新的挑战,有待于不断探索与完善。

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由于生活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传染病的控制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病增多,各种心血管病的构成比例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目前在工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是对心血管系统危害最大的疾病,其中又有相当部分死于猝死。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仍相当常见。在性病猖獗或毒品泛滥的国家或地区,梅毒性以及使用未经消毒注射毒品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也不少见。由于某些社会恶习、性紊乱或同性恋所致的艾滋病蔓延,对于心血管病学来说,又将面临新的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总会有新的时代要求,对科学提出新的挑战。

这些与社会环境因素有关的挑战,要求我们具有远见性,不断进行调查研究与预测。应加强社会管理,进行群众性卫生健康教育,积极宣传和开展群众性自我保健。经验表明,某些危害面广、危害性大的心脑血管疾病,经过群防群治,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是可以下降的。如美国的心脑血管病研究所,在过去数十年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高血压宣教方案”,终于使全国脑血管病死亡率明显下降。近两年来又在大张旗鼓地将研究所显示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群众性宣传教育,正在积极推行全国胆固醇宣教方案和“戒烟”活动。目前已有许多地区的经验表明,心血管病的防治应从医院内服务走向社会服务,从处理个体健康扩大到社会群体健康。这样才能切实地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是对心血管病学提出的又一个挑战。目前老年性心血管病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心血管病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包括老年人多发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更有老年人特有的瓣膜钙化及心肌淀粉样变性等。故需注意加强老年性心血管病的诊断及防治研究。

在当今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社会心理模式转变的年代里,心血管病人所面临的心理、社会或行为因素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这也对心血管病学提出了新的概念和新的研究课题,要求人们在这些新的领域中,开发新的思路。在处理心血管病人时要关心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建立对心理、行为的客观的测试方法,使各种生理反应性试验标准化。在用高技术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病的同时,需对病人高度地关怀,注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心血管病学必须与康复医学、行业医学相结合,这样不仅能使心血管病人延年益寿,更要改善被治者的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