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

儿童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

时间:2022-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充分表明,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起始于儿童时期。8.肥胖儿童易诱发脂肪肝,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儿童肥胖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是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信号。体重控制后,血压对盐的敏感性下降,血脂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均有所改善。儿童期反复血压升高者至成年期患高血压,发生冠心病危险性随之增高。

国内学者随机抽取长沙市中小学495名9~14岁儿童的血压、血脂、血糖、肥胖率、膳食与运动习惯,以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几个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状况,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学龄期儿童已经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及不合理的膳食与运动习惯等危险因素。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充分表明,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起始于儿童时期。

一、儿童超重与肥胖

(一)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1.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高血压最严重的后果是向成年延续问题,包括引起肥胖的生活方式(高脂、高能量饮食,低体力活动,静息式生活方式)的延续,以及血脂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的延续,从而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其成年后的健康和社会功能及生命质量。因此,在儿童时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其成年后超重、肥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对于肥胖患儿,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从胎儿第30周开始到出生后1年,是脂肪组织最为活跃的增殖期,如果这个阶段营养过剩,就会导致脂肪细胞数目增多且终身不会减少,也就是说乳儿期的肥胖可能导致终生肥胖。所以,在10岁以内保持正常的体重十分重要。有关调查表明,10~13岁的超重儿童到31岁时,88%的女性、86%的男性会继续超重;10~13岁时体重正常者,到31岁时只有42%的女性、18%的男性发展为体重超重者。因此预防肥胖应从婴儿刚出生时就应该开始。

(二)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有统计显示,全世界共有10%的儿童或至少1.55亿的青少年体重超过正常标准。而肥胖的儿童在他们长到65岁以前,血管硬化情况如果严重,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概率比正常体重孩子高出数倍。甚至等同60岁的人和吸烟10年以上的成年人,日后患上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机会比一般儿童高四倍。

1.肥胖不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也能加重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脂;调查中发现,肥胖的儿童中,有40%~50%患有高脂血症。

2.肥胖儿童患有高血压者约有5%。2000年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质调研结果显示6~15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者中高血压检出率分别达到19.7%和32.2%,研究证实肥胖与高血压和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肥胖使高血压发生风险性增加2.6倍。肥胖不仅影响健康,还将成为成年期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和猝死的诱因。

3.肥胖症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的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累,体重超过一定范围后,发生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当摄入的平均总热量大于消耗热量时,儿童期就开始肥胖,常伴有抗胰岛素耐受,高胰岛素和高三酰甘油血症。若不及时控制体重,还会出现动脉硬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

4.肥胖者摄取过多的热量,在体重增加的同时,使心脏负荷和血压均升高,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

5.肥胖儿童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为维持糖代谢需要,长期被迫分泌大量胰岛素,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引起糖尿病。

6.肥胖儿童的免疫力较差,较易引起呼吸道疾病。肥胖儿童胸壁脂肪堆积,压迫胸廓扩张受限,顺应性降低,横膈运动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气喘等。

7.肥胖儿童的身高发育也较为迟缓,总智商和操作商低于健康儿童,其活动、学习、交际能力低,身材容易变得矮胖,使得孩子从小自卑感重,在群体中变成被取笑的对象而孤立,缺乏安全感。

8.肥胖儿童易诱发脂肪肝,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儿童肥胖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是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信号。

9.由于肥胖儿童多半爱吃甜食,也很容易有蛀牙;身体及骨骼承受的重量增加,容易拉伤肌肉及关节。

10.肥胖儿童性早熟。肥胖儿童男性血睾酮含量及女性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体脂增多可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下丘脑对循环中性激素阈值的敏感性降低,出现性早熟。性发育提前可引起性意识,会较早产生对性的迷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儿童学习和生活。

(三)肥胖的原因

1.遗传 父母中有1位是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概率为40%~50%;父母皆为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概率为70%~80%。

2.饮食习惯 若家长任由孩童吃高脂及高热量食物,而且经常要他们吃光所提供的食物,甚至以奖励方式来鼓励孩子吃东西,容易使孩子变得肥胖。

3.心理代偿作用 当儿童心理不安、紧张或受挫折时,会找来甜食、高热量食物,以不断进食来填补心理不安,养成进食过量的习惯。

4.服用药物 如抗过敏药物、性激素、类固醇、抗抑郁药、抗癫药等可致活动量减少,进食量增加,而导致肥胖。

5.生理因素 可能源自于患者本身的新陈代谢较亢进,内分泌失调、染色体异常、大脑控制饱食饥饿中枢失控或疾病等因素。

6.其他 运动的减少以及长时间在电视机或电脑前玩游戏,这些因素也是导致儿童肥胖症的主要原因。

(四)体重指数(BMI)

BMI增加是预测青少年脂类代谢紊乱和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指标。

1.体重(或体质量)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作为筛查肥胖的一个常用指标,其增加与血脂、血压密切相关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青少年BMI>18kg/m2,既往为筛查超重的常用界点。

2.超重度=(实际体重-身高标准体重)/身高标准体重× 100 分别计算超重度及BMI以反映体重超重程度。

3.超重度和体重指数(BMI) 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超重,30%~50%为中度,超过50%为重度。肥胖程度越严重,对儿童健康的危害越大。超重青少年体重下降,血压随之下降。体重控制后,血压对盐的敏感性下降,血脂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均有所改善。有研究表明,BMI降低10%,短期内血压可以下降8~12mmHg。

二、儿童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危险因子,近些年,罹患高血压的儿童逐渐多了起来。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儿童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是3%,而我国首都儿科研究所曾进行的城市儿童高血压调查则与美国的数据基本相同。而我国部分省市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1%~7%,儿童血压偏高者占0.5%~9.3%。儿童期高血压与种族、家庭史、身高、体重、摄钠量较高、低钙、低镁等因素有关。目前的许多研究显示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起源于儿童期,儿童高血压是成人高血压的前奏,认识并预防儿童高血压对防治成人高血压很重要。儿童期反复血压升高者至成年期患高血压,发生冠心病危险性随之增高。

(一)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尚不统一,通常认为高于该年龄组血压百分位数值,或高于平均值加两个标准差。如新生儿>90/60mmHg(12.0/8.0kPa),婴幼儿>100/60mmHg(13.3/8.0kPa),学龄前儿童>110/70mmHg(14.7/9.33kPa),学龄期儿童>110/80mmHg(14.7/10.7kPa),少年血压>130/90mmHg。并经多次证实即可诊断。儿童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二)儿童高血压的原因

1.有关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父母若有高血压,10%~20%会遗传给子女。

2.肥胖、运动过少、食盐过多、性格急躁、精神紧张都能导致儿童发生高血压。

3.在继发的因素中,小儿的肾实质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血管性病变(如肾动脉狭窄)、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大动脉炎、主动脉缩窄)、内分泌疾病(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都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三)食盐过多导致儿童血压增高

1.食盐过多对婴儿的害处,主要是食盐中的钠。婴儿的肾远远没有达到发展成熟的阶段,没有能力排出血液中过多的钠,因而容易受到食盐过多的损害,而且很难恢复。婴儿年龄越小,越易受到食盐过多的损害。美国科学家曾把市场销售的30多种罐装食品给幼鼠吃,到了第4个月,这些幼鼠即发生程度不同的高血压,而对照组没有吃加盐的同样食品的小鼠却保持健康。研究者还发现,这些幼小动物一旦发生高血压,虽然改给低盐或无盐食物,但血压大多不能恢复正常。

2.过咸食物不仅导致血压增高,还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致体内的钾从尿中丧失。钾丢失过多对心脏功能会造成伤害,严重者会引起心脏肌肉衰弱而死亡。曾有营养学专家认为,所谓婴儿“摇篮死亡”,很可能就是婴儿常常摄入含钠过多的食物所致。

3.快餐食品,如干脆面、油炸薯片、三明治、蛋糕、饼干等食品含钠量都偏高。有的膨化食品中常加有碳酸钠等含钠化合物,致钠食入超量。一般而言,1~6岁的幼儿,食盐量不要超过4g/d,应鼓励孩子多吃清淡饮食,不给或少给孩子买快餐食品。

(四)儿童高血压的表现

1.儿童早期高血压往往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家长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如有水肿、小便量少及颜色的改变,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2.当血压明显升高时,会出现头痛、头晕、抽搐、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而1/3~1/2的儿童没有任何症状。婴幼儿因不会说话,常表现烦躁不安,哭闹,过于兴奋,易怒,夜间尖声哭叫等。有的患者体重不增,发育停滞。如孩子血压过高,还会发生头痛、头晕加剧,心慌、气急,视物模糊、惊厥、失语、偏瘫等高血压危象。脑、心、肾等脏器损害严重时,会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尿毒症等危及生命。

3.儿童高血压有自身的特点,多为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儿童除有上述表现外,以肾病变引起的高血压为主还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儿,在血压升高的同时,有发热,水肿,血尿,少尿,蛋白尿等。嗜铬细胞瘤的病儿除血压升高外,还有心悸、心律失常、多汗、手足厥冷等症状。肾动脉狭窄、多囊肾等在婴幼儿期即可引起高血压,患儿常表现发热、咳喘、水肿、苍白、乏力等,最终出现心衰,常被误诊为心脏病。

(五)高血压对儿童的危害

高血压对儿童的危害,轻者可影响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严重的则导致心、脑、肾发生器质性病变。

(六)儿童高血压的防治与保健

1.由于儿童高血压在多数孩子身上没有症状,因此,医疗保健机构应定期对孩子进行血压检查,应从儿童开始,每年检查1次血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采取保健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家长则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如有水肿、小便量少及颜色的改变,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加强运动,减少儿童肥胖也可以达到预防儿童高血压的作用。

3.在儿童高血压的治疗上,首先是非药物治疗,如改善饮食、控制孩子的食盐量,多食鱼肉,避免精神紧张;其次是药物治疗,如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等。在儿童高血压中80%是继发性的,并且能够找到病因,病因的治疗也是其中一个关键。

三、儿童高脂血症

由于高脂血症不像高血压、超重肥胖有明显的症状或看得见,因此,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其危害性,且高脂血症的发病具有隐匿性,病程可长达10年,甚至20年以上,因此属于远期危害,我国18岁以上血脂异常人群已经达到1.6亿。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2 500万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血脂异常对国人的健康危险上升至原来的3~5倍。

(一)儿童高脂血症日趋增多

过去认为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但是近10~20年来,高脂血症的发病年龄在逐渐提前,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首都儿科研究所牵头进行的《营养转型期儿童成人慢性病综合性防治研究》成果公布,北京18岁以下的超重人口为29.5万,高血脂者达21.7万。6~18岁学龄少年儿童高血脂患病率为9.8%。甚至在幼儿和小学生中也屡见不鲜。在我国华南地区,儿童少年高脂血症患病率为5.3%。由于儿童患血脂异常只有在体检测定血脂时才发现的,因此容易被忽视。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成人的高脂血症往往是由儿童期发展而来的,即儿童期的高脂血症可以延续至成年,而高脂血症是引起中老年人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致病因素。所以了解儿童高脂血症的防治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儿童高脂血症的判定

1.高脂血症其实就是指血清中脂质浓度超过了正常范围,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的降低的一类疾病。高脂血症主要分为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临界、轻度和重度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也有轻重之分。随着认识的深入,目前认为血脂紊乱的定义能更为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体内脂质代谢紊乱状态。

2.关于儿童高脂血症的判定,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推荐使用199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专家委员会制定的2岁以上儿童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为判断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儿童血脂的理想标准是血清总胆固醇<4.4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6mmol/L;如果血清总胆固醇≥5.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8mmol/L则为高脂血症。

(三)高血脂的危害

儿童高脂血症对健康的危害首先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的罪魁祸首。虽然这些病主要发生在中年以后,但其病理改变却在儿童期已经出现。其次,像肥胖症、脂肪肝、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糖尿病、顽固性高血压及肾病综合征等也都与高脂血症直接有关。

(四)儿童高脂血症的原因

1.有关研究认为高脂血症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如果父母或家族中有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儿童就应当从小更加受到关注,父母患有高脂血症,最好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如果发现血脂水平持续偏高,应列为重点防治对象。

2.调查发现:儿童患高脂血症,主要是不合理的饮食和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例如经常性的高脂肪(麦当劳、肯德基大多是高脂肪食物)、高热能、高蛋白饮食。喜食甜食、煎炒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过多的零食,很少或不吃蔬菜和水果、不喜素食等。血清中的胆固醇除来自食物外,人体的肝及大肠也能合成,当儿童从食物中摄入过多的胆固醇或肝内合成过多,胆固醇排泄过少,胆道就会出现阻塞,从而导致高脂血症。

3.运动不足或不良的运动习惯,如活动时间过短、运动项目过少、体力活动量过小等。此外有些家长限制儿童的活动,使他们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户外活动减少造成体重不同程度地增加,从而引起高脂血症。

4.肥胖和超重:儿童肥胖是成人后肥胖的高危因素,肥胖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因此应对儿童肥胖予以高度重视。

(五)儿童高脂血症的防治

1.目前已经有学者提出,对于儿童高血脂的防治,除了控制总热量以外,还应该重视脂肪在膳食中所占的比例,应选择低脂,尤其是低饱和脂肪酸和低胆固醇的饮食(动物内脏和蛋黄中含胆固醇较高),建议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动物油脂)供应的能量应少于总热量的10%,食入的胆固醇应<300mg/d(每100g鸡蛋中约含胆固醇680mg,每100g鸡蛋黄中约含胆固醇1 705mg)。

2.合理饮食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它不仅能降低血脂,而且能使患儿得到足够的营养。保持适中的胆固醇水平,首先限制含胆固醇量高的食物,每天从高脂肪食物中摄取的热量不能超过摄取总热量的30%,每天摄取的胆固醇也不能超过300mg。

3.摄取脂肪,无论是种类还是分量都要节制,少吃动物内脏和蛋黄等食物,适当摄入一些胆固醇含量不高的动物性食物如鱼类、牛奶、鸡肉和瘦肉等,以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蛋白质和必需的营养素。

4.应限制动物性脂肪,适当增加植物油,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如大豆、豆制品、洋葱、大蒜和木耳等。

5.儿童每天要有一定量的活动,锻炼可增加热能消耗,防止体脂和血脂增高,还能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能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它能不断地把血管壁上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进行代谢,以减慢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6.专家指出:对可能发生血脂异常的儿童应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由于测定血脂必须采静脉血,这对儿童来说既不方便,也容易引起恐惧,如果1个儿童有高血脂家族史;膳食和营养不科学;运动不足;肥胖或超重中的任何2项或2项以上,就应当到医院进行血脂测定,并定期复查。更重要的是,如果存在上述4项中的任何一项,即使化验血脂水平不高,也必须及早开始相应的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否则,高脂血症的发生可能只是早晚的事。

四、儿童吸烟

吸烟是儿童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正在威胁儿童的心脏健康。全世界大约有25%的学生吸烟,而50%的儿童由于周围有吸烟者而被动吸烟。近年来,那些经常被动吸烟的儿童患上肺癌和心脏病的危险比以前高出了25%,而患上脑卒中的危险增加了80%。

1985年我国中小学生吸烟率为3.4%,新疆库尔勒市和静县小学4年级至高中3年级的2 732名学生吸烟情况调查显示,吸烟率为11.8%,而且近60%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开始吸烟。国外专家在204名2~39岁主要死因为意外的尸解资料中发现,吸烟引起主动脉内膜纤维斑块者占1.22%,非吸烟者只有0.12%可见吸烟对促进冠心病形成起重要的作用。此外,吸烟的家长应主动戒烟,以免孩子被动吸烟而引起或加重高脂血症。此外,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围血管收缩和心肌应激性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

五、家 族 史

国外学者Uiterwaal等对483例5~19岁儿童及青少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随访18年,结果是双亲总固醇增高,其子女在儿童期存在总胆固醇和LDL增高并持续到成年期,到成年早期后可超过他们的双亲胆固醇水平。说明脂代谢异常往往有明显家族史。双亲或同胞在50岁前患冠心病,其家庭成员在年轻时发病的危险性增加。

统计资料表明,高血压患者中有家族史者高达59%。在临床中也发现,有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中的孩子,血压普遍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孩子,说明高血压有明显的家庭聚集和遗传的特征。父母患高血压则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血压正常者。双亲中如1人或2人患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比正常人分别高1.5和2~3倍。绝大多数儿童高血压到成人后即成为“正宗”的高血压病患者。因而预防高血压应该从儿童期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