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皮细胞红细胞结晶都高严重吗

上皮细胞红细胞结晶都高严重吗

时间:2022-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尿沉渣的检查可以弥补尿液理学、化学等检查中不能发现的异常变化,并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目前,尿沉渣的检查方法有显微镜法和尿沉渣分析仪法,显微镜法是尿沉渣检查的金标准。新鲜尿中出现大量细菌或真菌,应考虑泌尿道感染,应提示进行尿液细菌培养鉴定检查。尿液出现寄生虫时一般可诊断为相应的寄生虫感染。精子可能源于污染或遗精,可能造成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实验假阳性,应予以注意。

尿沉渣是指尿液排出体外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有形物质。这些成分可来自肾脏或尿道脱落的细胞、形成的管型、结晶和感染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尿沉渣的检查可以弥补尿液理学、化学等检查中不能发现的异常变化,并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

【检查方法】

目前,尿沉渣的检查方法有显微镜法和尿沉渣分析仪法,显微镜法是尿沉渣检查的金标准。前者又分为直接镜检法和离心浓缩镜检法,这两种方法中存在染色与不染色之分;仪器法目前有流式分析和图像分析两大类(表4-5)。

表4-5 尿沉渣检查方法学和比较

【参考范围】

因所采用的检验方法不同,其参考范围也各不相同(表4-6)。

表4-6 尿沉渣检查不同方法和参考范围

【临床应用价值】

1.红细胞

(1)红细胞形态:可分为正常红细胞和异形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的常见形态有: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颗粒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影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

(2)血尿:根据尿红细胞形态可分为3种。①均一性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尿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②非均一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尿中可见2种以上红细胞形态。③混合性血尿:尿中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类红细胞。

(3)临床应用价值:鉴别红细胞形态有助于判断血尿是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疾病。

①肾源性血尿:此种血尿多伴尿蛋白明显增多,而红细胞增多不明显,还常伴有管型。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②非肾源性血尿:此种血尿的特点为尿红细胞增多,而蛋白不增多或增多不明显。暂时性镜下血尿:见于青少年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女性患者经期血尿。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先天性畸形等。其他: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高血压、动脉硬化、DIC、高热;某些免疫性疾病如SLE;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

2.白细胞

(1)白细胞形态:正常白细胞、闪光细胞(急性肾盂肾炎时可出现)、脓细胞。

(2)脓尿:尿白细胞>5/HP,称为镜下脓尿。如尿乳白色含大量白细胞,甚至出现块状,称为肉眼脓尿。

(3)临床应用价值: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及邻近组织器官感染或炎症疾病诊断。可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女性阴道炎、附件炎和宫颈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

3.上皮细胞

(1)上皮细胞形态:肾小管上皮细胞、移形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尾形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可见,移形上皮细胞偶见或不可见,鳞状上皮细胞少见。

(2)临床应用价值:①肾小管上皮细胞,见于急性肾小管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性炎症。②移形上皮细胞在尿中大量出现,提示有相应部位的炎症或坏死性病变。膀胱炎时可见大量大圆上皮细胞;肾盂肾炎时可见尾形上皮细胞增多。③鳞状上皮细胞在尿中大量出现,或伴白细胞、脓细胞时,多见于尿道炎;女性应排除阴道分泌物的污染

4.吞噬细胞 正常时尿中一般不出现吞噬细胞。在病理情况下可见小吞噬细胞和大吞噬细胞,一般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

5.管型

(1)常见尿液中管型种类:透明管型、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宽大管型、细菌管型和真菌管型、结晶管型、混合管型。

(2)临床应用价值

①透明管型:偶尔可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病理情况可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脏受刺激后尿中少量出现;如持续出现大量透明管型,同时有异常粗大的透明管型和红细胞,说明肾严重病变,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进行性肾衰竭、急性肾盂肾炎、肾淤血等。复合透明管型提示肾出血、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

②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肾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等,亦可见于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IgA肾病。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可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非感染性炎症的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性肾炎。肾上皮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性、慢性肾炎晚期、子痫、重金属中毒;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后3d内尿液出现肾上皮细胞管型,为排异反应的可靠指标之一。

③颗粒管型:提示肾有实质性病变。可见于脱水、发热,尤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小管硬化症、肾盂肾炎、病毒性疾病、慢性铅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中毒等。

④蜡样管型: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长期无尿和少尿、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淀粉样变性、肾小管炎症和变性、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重症肝病等。

⑤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可见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肾病等,尤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⑥宽大管型:见于重症肾病、急性肾衰竭多尿早期、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

⑦细菌管型:表明肾脏有病原体感染,常见于肾脓毒性疾病;真菌管型可提示真菌感染。

⑧结晶管型:见于肾小管内结晶伴急性肾衰竭、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⑨混合管型:见于肾小球肾炎反复发作、出血和血管坏死、肾梗死、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

6.结晶

(1)结晶分类: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结晶。①生理性结晶: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尿酸铵结晶、非结晶性尿酸盐、马尿酸结晶、磷酸盐类结晶。②病理性结晶:胆红素结晶、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含铁血黄素颗粒等。③其他:药物结晶、造影剂结晶等。

(2)尿中检查到结晶出现的临床价值:一般生理性结晶出现时,临床应用价值不大,但病理性结晶出现时应予以重视。①草酸钙结晶:新鲜尿液有大量草酸钙结晶,并伴有红细胞,且又有膀胱刺激症状时,多为肾或膀胱结石征兆。②尿酸结晶:见于急性痛风症、儿童急性发热、慢性间质性肾炎等。③胆红素结晶:见于梗阻性黄疸、急性肝坏死、肝硬化肝癌、急性磷中毒。④胱氨酸结晶:见于肾结石、膀胱结石。⑤亮氨酸结晶:见于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氯仿中毒、肝硬化。⑥酪氨酸结晶:见于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氯仿中毒、肝硬化。⑦胆固醇结晶:见于肾淀粉样变、脂肪变性、偶见膀胱炎、肾盂肾炎。⑧药物结晶:常见的有磺胺甲唑结晶和磺胺嘧啶结晶;在尿中出现伴有红细胞时,提示药物损伤,甚至尿闭。⑨造影剂结晶:常见的有泛影酸结晶、碘番酸结晶、泛影葡胺结晶,见于使用造影剂后。

(3)其他有形成分:尿中还可出现细菌、真菌、寄生虫、精子及纤维状物等。新鲜尿中出现大量细菌或真菌,应考虑泌尿道感染,应提示进行尿液细菌培养鉴定检查。尿液出现寄生虫时一般可诊断为相应的寄生虫感染。精子可能源于污染或遗精,可能造成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实验假阳性,应予以注意。

(李 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