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脏疾病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肝脏疾病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肝脏疾病虽属慢性病,但临床发现它亦是可预防和可控制的疾病。社区人群中的肝脏疾病以脂肪肝最常见,其次为乙肝。脂肪肝已经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威胁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主要肝病。由于肝脏疾病属社区常见慢性病之一,加之肝脏疾病的特点,都提示肝脏疾病有保健、医疗及护理的需求。

(一)肝脏疾病的特点

WHO确定5月19日为“世界肝炎日”并提出“抗击肝炎,全社会都应参加”的主题。肝脏疾病虽属慢性病,但临床发现它亦是可预防和可控制的疾病。肝脏疾病中的脂肪肝、酒精性肝病(酒精肝)和慢性肝炎等是社区常见病,其多数是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后天性疾病,因而上述肝病大都是可以预防的,如我国推广使用乙肝疫苗的实践,就足以证明疫苗能够预防乙肝已成为事实。

肝脏疾病中,不管哪种肝病,如不积极治疗或控制均可导致肝硬化。肝硬化是近年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肝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晚期还可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肝硬化分布全世界,且不分国籍和民族,严重危害健康。WHO从55个国家收集的数据表明,每年全世界死于肝硬化的人数超过31万,近几年已增至50万。嗜酒是这些国家近年来肝硬化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临床显示,脂肪肝不及时控制,亦会发展成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其中纤维化发生率约为25%,肝硬化的发病率约8%。

(二)肝脏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社区人群中的肝脏疾病以脂肪肝最常见,其次为乙肝。虽然脂肪肝发病因素很多,但资料显示80%与过量饮酒、营养过剩、运动量少、生活不规律有关,其中嗜酒者脂肪肝发病率可高达57%以上。近年来,我国多城市就肝脏疾病发病率进行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各城市间虽存在差异,但都显示脂肪肝呈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其中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下降。由此可见,肝脏疾病不容小视,必须从儿童抓起并重视预防,造福家庭和社会。以下我们摘选几城市近年对肝脏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如下:

1.脂肪肝和肝硬化

天津肝病研究所调查3 000名患者,发现“酒精肝呈年轻化”,占肝硬化60%左右,其中80%患者在40岁左右,最年轻的患者仅25岁。专家发现,乙醇是导致肝硬化发病低龄化的主因;济南市调查显示,20年间酒精肝增长近70倍,乙醇是导致肝硬化低龄化的第一元凶。20年前济南市酒精肝发病率仅为0.21%现酒精肝发病率达14%左右。其中80%患者年龄约40岁,其中许多患者仅20岁左右。80%的患者带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平时应酬多的30~40岁的男士是该病的高危人群;广州市学者聂玉强等,在第十七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上报道:中国南方人群中脂肪肝调查显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总发病率分别为2.2%和15.0%,农村地区(12.9%)脂肪肝远低于城市(23.0%);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6年报道,脂肪肝发病率已超过10%,该病已成为肝病排行榜的第二位,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统计资料表明,南京市脂肪肝发病率已超过10%。

2009年最新资料,北京市卫生局邓小虹副局长说:最近首都儿科研究所对一批肥胖中小学生进行脂肪肝和肝功能检测,发现肥胖儿童中10%达到临床脂肪肝的诊断标准,这一比例是正常体重儿童的51倍。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10%,还有11%的同龄儿童处于超重状态,极可能发展为肥胖。脂肪肝已经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威胁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主要肝病。

2.乙型肝炎 中国CDC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在中国肝炎防治会上介绍,1990-2004年,全国乙肝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报道病例从1990年24.3万例升至2004年的91.6万。统计显示,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者9 300余万,但乙肝感染率已从1992年的9.75%降至7.18%。我国对新生儿实施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后,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下降,但成人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5~59岁人群感染率仍高达8.57%,是乙肝高发人群,全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约30万例;天津市CDC调查结果显示,20~30岁人群是乙肝高发人群,占发病人群总数的21.7%,且男性多于女性。该中心主任王撷秀教授指出,成人未接种乙肝疫苗者应积极接种,这是国际公认预防乙肝的有效手段。王教授同时还表示,20~30岁年轻人正处生命和社会活动旺盛时期,工作繁重、不规律生活、精神压力大和超负荷运转状态,使免疫力下降,都为乙肝病毒入侵埋下隐患。此外,文眉、拔牙、穿耳孔、美容,亦使得乙肝在青年人中高发。同时,高危性行为亦会增加病毒感染的几率;上海市CDC公布病毒性肝炎最新抽样调查结果,全市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100万人,病毒性肝炎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专家认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从根本上减少肝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中国CDC专家指出:“由于感染乙肝后至今医学界尚无根治的良药,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降低乙肝危害的根本措施。”

(三)肝脏疾病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由于肝脏疾病属社区常见慢性病之一,加之肝脏疾病的特点,都提示肝脏疾病有保健、医疗及护理的需求。临床显示,目前肝脏疾病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上有如下特点:病人希望能得到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服务;希望能得到医疗、护理、教育、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在服务方式上,亦希望医护人员注重病人及其家属的共同参与,不仅仅是机械地遵医嘱服用某些药物,且在病情需要外科治疗后,仍需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连续性的医疗、护理服务。

肝脏疾病虽属社区常见慢性病,但它与其他慢性病的最大区别是既有传染性肝病亦有非传染性肝病。从表3-1急性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在预防性服务的区别中,可以认识到慢性病的预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重要意义。因此,表3-1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不同的肝病病人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同。

表3-1 急性传染病与慢性病预防性服务的区别

(四)预防医学在社区的应用

预防医学是医学分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学科的理论,应用流行病、统计、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及其作用规律,实施预防,以达到预防疾病或伤害、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1.一级预防针对疾病“易感期”采取预防措施,即无病防病。疾病“易感期”是有致病因子存在,但疾病尚未发生,该期预防是对病因和健康危险因素,又称病因预防;包括非特异性健康促进和特异性疾病预防。

2.二级预防是在“证候前期”和“临床早期”实施预防措施,即有病的“三早”预防工作。“证候前期”和“临床早期”已有病理变化,尚未出现有确诊意义的临床症状,此时采取干预措施,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防止恶化、蔓延与出现并发症,为争取较好预后创造条件。

3.三级预防是疾病的“临床期”及“临床后期”实施的措施,此期疾病已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对已发生者,予以康复乃至终末期照顾,最大限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即既病防残。疾病自然史和三级预防工作图,见图3-1。

图3-1 疾病自然史和三级预防工作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