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疗法及自我监测

运动疗法及自我监测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肿瘤患者在患病期间,常常会引起疲乏、倦怠、厌食等不适症状。2.有氧运动自我监测方法 肿瘤患者的病情轻重不一,对有氧运动的反应强弱各异,因此,每个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对此进行自我监测、及时调整。每次维持有氧运动时间应超过10分钟,最好维持30分钟。7.社区保健人员可以为患者建立运动档案,方便随时调整运动方案。

肿瘤患者在患病期间,常常会引起疲乏、倦怠、厌食等不适症状。有氧运动是经过验证的可以解决肿瘤患者疲乏的有效方法,科学有效的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疲乏,增进食欲,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一、有氧运动的概念

有氧运动是机体在运动时能量代谢的一种方式,它在整个能量代谢过程中,氧的供应充分,能源物质的三羧酸循环分解过程顺利且彻底,没有乳酸的堆积。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产生上述能量代谢形式的运动都称有氧运动,如日常生活中走路、吃饭、做家务等。但是运动训练中的有氧运动需要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运动中要求心率达到所规定的目标心率,即靶心率。

二、有氧运动的自我监测方法

1.靶心率的计算方法 靶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重要指标,是健身中的有氧运动心率。靶心率有一个特定的范围,运动时最好使心率维持在这个特定的范围内,且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由于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和体质不同,靶心率范围也因人而异。确定靶心率范围可借鉴以下方法:

(1)为患者安全和计算简便,慢性疾病患者,如肿瘤患者,其靶心率应控制在(170-年龄)~(180-年龄)。例如一位70岁的患者,他的有氧运动靶心率一般控制在100~110次/分。对于肿瘤患者,在刚开始采用运动干预时,可以增加0.9的安全系数,例如,一位70岁患者,在第一次运动时,靶心率宜先控制在(170-70)× 0.9~(180-70)×0.9,即90~99次/分。

(2)如果希望有氧运动更加适合自己,可采用Karvonen公式计算,即: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年龄)×Q+安静心率。这里的最大心率为210次/分;安静心率即运动前相对安静状态下的心率;Q代表运动量,≤50%为小运动量,50%~75%为中运动量,>75%为大运动量。例如,某患者50岁,安静心率为76次/分,希望做小运动量的有氧运动,其靶心率为:(210-76-50)× 50%+76,得118次/分。

2.有氧运动自我监测方法 肿瘤患者的病情轻重不一,对有氧运动的反应强弱各异,因此,每个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对此进行自我监测、及时调整。

一般先按上述方法计算出靶心率,在运动中将心率控制在靶心率范围,方法可采用摸桡动脉或颌下动脉来数脉搏。一般用示指、中指按在脉搏搏动处,数15秒,得到的脉搏数乘以4,即为每分钟心率。有条件的患者可带心率表。当心率过慢时,可适当加快运动速度或增加幅度;心率过快时,要减慢运动速度或降低幅度。每次维持有氧运动时间应超过10分钟,最好维持30分钟。运动间隔最少隔天运动1次,每周不少于3次,一般每周5~7次效果最好。大多数肿瘤患者在有氧运动训练早期,特别是治疗期间或身体状况较差时,不易达到这种目标,此时应尝试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即每日分次运动,避免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研究表明,累加的有氧锻炼,如一天内做3个10分钟的有氧运动与每天一次完成30分钟的锻炼效果相同。

三、有氧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是运动锻炼的基本原则,运动强度应从低强度向中等强度逐渐过渡,持续时间应逐渐延长,运动次数逐步增多,要在个人能适应的范围内缓慢递增,不要急于求成。特别是年老体弱者,更要掌握运动尺度,运动前最好在肿瘤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全面查体,根据个人情况,共同制定具体的有氧运动方案。

多数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差,体质较弱,运动前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评估基础上进行,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在肿瘤医生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特别要排除骨骼疾患及严重心肺功能不良者。

2.选择肿瘤患者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步行、跑步、跳绳、骑车、划船、登山、游泳、爬楼梯、舞蹈、健身操、踢毽子、太极拳、小运动量球类运动等。

3.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即在有氧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以自身不出现痛苦的感觉为界限,这一点尤为重要。运动中只要出现不舒服的异常感觉,如胸闷、憋气、胸痛、头晕、头痛、眼花等,就要减少运动量或马上停下来,不可盲目坚持,以防发生不测。

4.选择适合的时间,每个患者的运动时间不尽相同,可根据季节、气候、身体反应及作息习惯灵活安排。如果习惯晨练,只要时间允许,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云开雾散,污染物飘散了,再开始运动。

运动时间开始时可以10分钟,以后按5~10分钟的频率逐步递增,循序渐进,逐渐达到30分钟为宜,每周不少于3次。

5.选择适合的环境,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到绿树丛中、江河湖畔、或者楼宇间空地等自然环境中运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温馨,又利于健身。

6.注意运动时间。进餐后就运动,对消化功能不利;睡前运动,会因过于兴奋而影响睡眠。

7.社区保健人员可以为患者建立运动档案,方便随时调整运动方案。一般4~8周调整1次,主要是随运动量进行调整。

四、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方法

1.着装应宽松、舒适,环境要安全、宽敞,熟悉场地状况,避免受伤。

2.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以防不测。

3.尽量结伴运动,避免发生意外时孤立无助。

4.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不可争强好胜导致运动过量。

5.运动中如果感觉不适,切莫盲目坚持,确保安全。

(强万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