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髓增生为什么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骨髓增生为什么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肿瘤药与苯对骨髓的抑制与剂量有关,但抗生素及杀虫剂的剂量与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不大,与个体体质有关。1.职业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确认 ①病史明确:在生产活动中有密切接触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的职业史;②实验室检查明确,临床表现支持,诊断分级明确;③排除其他疾病。慢性获得性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有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减少,需注意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

【概述】

1.概念 系多种病因引起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

2.病因 常见的化学物质,如苯、二硝基酚、砷化合物、四氯化碳、有机氯及有机磷杀虫剂等,以及氯霉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抗肿瘤化疗药物等。抗肿瘤药与苯对骨髓的抑制与剂量有关,但抗生素及杀虫剂的剂量与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不大,与个体体质有关。另外,长期接触硬X线、中子流、放射性核素等放射性物质可影响DNA的复制,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干扰骨髓细胞的生成,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上述病因中密切接触高浓度苯数月内和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损伤后1~4周可发生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其他化学物则多引起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3.发病机制 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也不相同。

(1)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两种类型:①与剂量有关,系药物毒性反应,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骨髓抑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各种抗肿瘤药。②剂量关系不大,仅个别患者发生造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系药物的过敏反应,常导致持续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化学毒物:苯及其衍化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已为许多实验研究证实,苯进入人体易固定于富含脂肪的组织,慢性苯中毒时苯主要固定于骨髓,苯的骨髓毒性作用是其代谢产物所致,后者可作用于造血祖细胞,抑制其DNA和RNA的合成,并能损害染色体。

(3)电离辐射:X线、γ线或中子可穿过或进入细胞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长期超允许量放射线照射(如放射源事故)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辅助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上以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为主要表现,诊断须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

1.血象 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细胞型,亦可呈轻度大红细胞。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但无明显畸形及多染现象,一般无幼红细胞出现。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

2.骨髓象 急性型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尤为淋巴细胞增多。慢性型可从增生不良到增生象,但至少要有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晚幼红细胞(炭核)比例常增多,其核不规则分叶状,呈现脱核障碍,但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涂片肉眼观察油滴增多,骨髓小粒镜检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多,一般在60%以上。

3.骨髓活组织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髓扫描 由于骨髓涂片易受周围血液稀释的影响,有时一、二次涂片检查难以正确反映造血情况,而骨髓活组织检查对估计增生情况优于涂片,可提高诊断正确性。硫化锝或氯化铟全身骨髓γ线照相可反映全身功能性骨髓的分布,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在正常骨髓部位的放射性摄取低下甚至消失,可间接反映造血组织减少的程度和部位。

4.其他检查 造血祖细胞培养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有助于检出有无抑制性淋巴细胞或血清中有无抑制因子。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血清溶菌酶活力减低。抗碱血红蛋白量增多。染色体检查除Fanconi贫血染色体畸变较多外,一般再生障碍性贫血属正常,如有核型异常须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诊断要点】

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恶化期)

(1)临床表现: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少数可由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而来;可伴有进行性加重的贫血、发热及感染,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

(2)血象:重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多在0.005以下,且绝对值<15× 109/L,白细胞计数多<2×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小板计数<20×109/L。

(3)骨髓象:多部位骨髓增生重度减低,粒、红系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且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及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骨髓小粒皆空虚。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临床表现: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轻。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

(2)血象:也呈全血细胞减少,但达不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程度。

(3)骨髓象: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可见较多脂肪滴,粒、红系及巨核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浆细胞比例增高,多数骨髓小粒空虚。

3.再生障碍性贫血完全缓解 是指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性不低于120g/L,女性不低于100g/L,白细胞4×109/L左右,血小板8×1010/L,3个月内不输血,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

【鉴定原则】

1.职业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确认 ①病史明确:在生产活动中有密切接触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的职业史;②实验室检查明确,临床表现支持,诊断分级明确;③排除其他疾病。

2.鉴别诊断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尤其是血红蛋白尿不发作极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本病出血和感染较少见,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尿中含铁血黄素、糖水试验及Ham试验呈阳性反应,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低于正常。

(2)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多见于老年人,病程缓慢或急进,肝、脾、淋巴结一般不肿大,外周呈全血细胞减少,未见或偶见少量原始细胞。骨髓灶性增生减低,但原始细胞百分比已达白血病诊断标准。

(3)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和急性造血停滞,可呈全血细胞减少,起病急,有明确诱因,去除后可自行缓解,后者骨髓象中可出现巨原红细胞。慢性获得性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有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减少,需注意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

3.残疾等级评定 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评定为二级残疾;②再生障碍性贫血,评定为三级残疾;③再生障碍性贫血完全缓解,评定为七级残疾。

(王玉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